目标管理对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围手术期效果分析
2019-05-14赵灵闻爱群章历红王丽莉通讯作者
赵灵 闻爱群 章历红 王丽莉*(通讯作者)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04)
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著名管理大师第一次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方法,这种管理方式是让人们在进行工作前制定出清晰的目标,然后根据制定的目标将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一步一步的进行实施[1]。本研究以在我院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的围手术期实施目标管理的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具体情况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其中观察组29例患者中的年龄均在25岁~40岁,平均年龄(34.2±2.7岁),孕周均在26周~39周,平均孕周(27.5±3.2周),孕次均在1次~3次,平均孕次(1.3±0.4次);对照组29例患者中的年龄均在22岁~42岁,平均年龄(35.3±2.8岁),孕周均在25周~39周,平均孕周(27.6±3.1周),孕次均在1次~3次,平均孕次(1.4±0.5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孕次以及孕周等)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是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是实施目标管理,具体措施分为五部分:术前综合评估、做好大出血的抢救准备工作(包括术前准备、术中出血量的评估,例如术前介入行子宫动脉栓塞、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以及输血注意事项)、关注子宫切除术患者情况、避免产褥感染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
1.3 评价标准
对比在手术中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情况;对比在手术中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对比在手术后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χ2检验用于计数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
2.结果
2.1 对比在手术中两组患者的出血量
通过对比在手术中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情况发现,观察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为1049.00±249.00mL较对照组2315.00±689.00mL的出血量差异显著(t=11.025,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对比在手术中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情况(±s,mL)
表1 对比在手术中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情况(±s,mL)
组别n出血量观察组291049.00±249.00对照组292315.00±689.00 t 11.025 P<0.05
2.2 对比在手术中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通过对比在手术中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例数为4例较对照组14例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差异显著(χ2=6.012,P<0.05),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对比在手术中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n(%)]
2.3 对比在手术后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通过对比在手术后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以及发生并发症较对照组均较好且对比差异显著(χ2=7.289,P<0.05),详细情况见表3。
表3 对比在手术后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情况(n)
3.讨论
目标管理的理论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工作领域之中[2,3]。近年来在国内伴随着风险意识的提高以及护理水平的快速发展,已经将目标管理理论应用于临床护理中并且在这种模式下实施的护理措施具有更高效的护理质量,不仅减少了围手术期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而且可以提高产科护理质量[4]。
本研究通过对比在手术中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情况发现,观察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为1049.00±249.00mL较对照组2315.00±689.00mL的出血量差异显著(P<0.05);通过对比在手术中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例数为4例较对照组14例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差异显著(P<0.05);通过对比在手术后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以及发生并发症较对照组均较好且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对于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目标管理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