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护理方法改进及效果探讨
2019-05-14杨丽华
杨丽华
(昌宁县人民医院 云南 昌宁 678100)
子宫肌瘤属于临床常见的良性肿瘤,其主要是因为子宫平滑肌组织发生增生所导致的疾病,属于生殖系统常见疾病,一般发生在30~50岁的妇女中[1]。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主要是以阴道分泌物增多、月经变化、下腹坠涨、腰酸背痛以及不孕症等为主,同时临床中还会因为长期的月经增多导致继发性贫血的发生[2]。近些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持续性发展,腹腔镜下的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应用价值也在随之提升,目前已经成为临床常规治疗方式之一。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临床医护水平,本文围绕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护理话题开展研究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开展本次研究,研究中选取在我院接受医护干预的9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案例。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处理,分组结果为:实验组48例患者,年龄中位数39.5岁,单发肌瘤40例,多发肌瘤8例;常规组48例患者,年龄中位数40.2岁,单发肌瘤39例,多发肌瘤9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传统护理措施与改进后的护理措施。
传统护理措施主要涉及到术前心里护理、术后观察、饮食护理以及管道护理等。
改进后的护理措施主要是在传统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入针对性并发症相关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腰背酸痛。术后患者容易发生双肩酸痛的问题,其主要是因为术中体位与气体残留在腹腔当中,术后应当及时为患者讲解腰酸的原因同时指导患者采取胸膝卧位,促使腹腔中的气体可以聚集在盆腔中减少对于膈肌的影响;(2)负面情绪护理。采用深呼吸、听音乐、看电视等多种途径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一方面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另一方面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让患者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医护操作,指导患者家属陪伴患者,促使患者可以感受家庭的温暖以及环境的温馨,从而预防术后心理并发症的发生;(3)出血。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在出现任何不良表现时及时通知医师处理,如果出现面色苍白、冒冷汗、血压骤降等症状应当及时考虑是否存在腹腔出血。术后提供缩宫素,预防阴道出血,严密观察阴道流血的情况如果存在血块或血水则应当及时进行止血处理;(4)胃肠道反应、术后为患者提供持续吸氧,术后3~6 h可以进食流食,如果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当嘱咐其深呼吸,在病情稳定之后知道其开展腹式呼吸训练,让患者保持半卧位,四肢放松后双手放在腹部,用鼻缓慢吸气,促使腹部隆起后让身体紧张,之后缓慢呼气,呼吸时将嘴扁起,促使腹部的气体逐渐排出。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当中的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总结统计分析,数据在获取后及时录入系统,并通过系统当中的计数、对比功能实现数据处理,计量数据应用均数方式进行总结,格式如(15.4±0.7),数据在录入后的对比功能以P实现,以0.05作为标准,在数据小于0.05时代表数据差异有意义,反之则无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
3.讨论
子宫肌瘤的发病和患者的内分泌、子宫肌瘤素的活性等因素有直接关联性,临床并没有典型的临床特征,部分患者会出现阴道出血、腹部触及痛或肿物,子宫肌瘤一般是以良性为主,但是不及时进行治疗也会发展为恶性,从而导致子宫体癌、感染化脓等问题[3]。在临床中关于子宫肌瘤的治疗方式比较多,腹腔镜之下的子宫肌瘤剔除术属于一种微创治疗技术,其具备切口小、出血量少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是因为手术本身需要建立人工气腹,所以术后也可能发生多种并发症[4-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这一结果充分证明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及时提供并发症护理有着较高的临床意义和价值,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好的控制并发症问题,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实现临床医护效益的持续性提升目标[6]。
综上所述,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提供针对性并发症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