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单”里的“思想解放纪”

2019-05-14韩冬伊

中外文摘 2019年9期
关键词:观照书单出版发行

□ 韩冬伊

时代汹涌、人潮聚散,若非置身其间,以短文宏论“思想解放”的“社会思潮”未免显得冒失。不过,思想解放的“晴雨表”确是有迹可循的——改革开放四十年间“畅销书”的“变迁史”,一则承载社会背景与时代风貌,二则浸润大众心态与审美趣味,“文本”也许不够“立体”,却并不单薄。

事实上,“群体阅读”的场景,本就是思想解放的“纪实映射”——那些特立独行、锐利清新的文本内容,总是以反经验、反权威的姿态发出新声。基于思想解放与畅销书目的双向投射——例如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日本明治维新,与《十日谈》《哈姆雷特》《论法的精神》《汤姆叔叔的小屋》《西国立志篇》——我们便可从四十年间畅销书单之中,为思想解放史的变迁溯源,并为年轻人的思维、格局、乃至留白空间,写下翔实而多维的注脚。

“经管史鉴”:从《政治经济学教材》到《创业维艰》

四十年前,经济学著作及教材的出版传播曾经历空前繁荣期——仅1979年到1989年间,这类图书出版量高达170种。在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十年间,共出版经济图书1.8万种,其中新出1.6万种,再版两千余种,经济图书的年出版种数提高了11.56倍。

在内容上,这些图书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理论经济学研究著作,例如《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政治经济学教材》;应用经济学教材,例如《中国工业企业管理学:工业企业生产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而这四本书正是发行量在400万册以上的特级畅销书。

经济发展的社会变革、思想解放的时代主题,为“如何认识经济社会”这一问题赋能,经管类教材图书的热销正得益于此。例如,反复重印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三年中销量达1000万册。作者薛暮桥,这位新中国第一批深孚众望的著名经济学家,对于社会经济的观照是犀利且切中时弊的,无疑是“思想解放”在经济学层面的要例——书中批判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梳理中国经济建设现实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例如,他在《我国物价管理制度的改革》一章中说,“我们在物价管理工作中必须善于利用价值规律,让价值规律多发挥一点调节作用,但也要尽可能使物价总指数大体上保持稳定”——这个在今天看来已成常识的判断,在当时却是“思想解放”的重要标识。

而从基础理论、制度认知开始,今天我们的“经管类”必读书单,俨然从“理论”趋向“实践”。当下的年轻创业者们不约而同地都在谈读书,书单虽因人而异,却总有几本是重合的——比如《从0到1》《创业维艰》。

我们对于“商业创新”“创业模式”“融资”“战略”乃至“职业瓶颈”之类的话题是敏感且充满渴求的。在新一代眼中,概念意义上的经济理论、管理制度已经成为毋庸赘言的“常识”,在繁荣而熙攘的时代,我们从餐饮的大数据思维,谈到共享生意里的AI应用。这也许被斥为“夸夸其谈”,不过,当下年轻人的野心与热望,却实实在在尽在此中。

更为显著的是,我们除了热衷探讨书中创业、经营、人才选拔、企业文化、营销推广等实践话题,另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也许是这个层面上“思想留白”的标识。“当事情搞砸时,我们怎么办?”——这也是《创业维艰》中的重要线索之一,“创业就像搏击,你必须时刻准备一次又一次地出拳击打,然后你坐在场边,真切感受到那疼痛。然后再去打下一回合。”而当下的年轻人也已脱离“鸡汤式的自我激励”,如何清醒、理性、真诚地直面失败,也许便是此中亟待解决的“未来之问”。

人文观照:从“哲学家热”到“芸芸简史”

改革开放初期翻译出版的西方人文社会科学著作,不仅品种极其丰富,且销量惊人——到1988年7月,累计印刷10万册以上的西方社会科学学术译著不下40种。例如,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婚姻革命》出版发行30万册,德国恩斯特·卡西尔的《人论》出版发行23万册,美国学者弗兰克·戈布尔的《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出版发行15万册。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出版发行80万册,保加利亚学者瓦西列夫的《情爱论》出版发行127万册。就连难懂的《存在与虚无》(萨特)、《梦的释义》(弗洛伊德)均印刷了15万册。

哲学理论与学术新知,无疑成为思想解放中的“底色”,一代年轻人在那些或许艰涩、却不乏发聩之音的“哲思”中,为思想解放“溯源”。他们热衷寻找、渴望发声,《读书》杂志的一位老编辑回忆说,“当时杂志社经常与高校联合举办人文讲座,讲韦伯、尼采、萨特,每次都是人山人海”,“拥有《存在与时间》《悲剧的诞生》成为年轻人的时尚”。

而今天的人文社科公共讨论中,我们依旧探讨“人生意义”与“如何认知”(换而言之,即人生观和认识论)——在人文与文明进程之中,四十年的维度的确仅为一瞬。但另一则有迹可循的细微变化是,我们开始热衷于讨论关乎未来的“本体论”话题(或称世界观)——诚然,在思想史中这是“旧问题”,却成为四十年后我们的“人文新语”。

具体来说,是未来的“形而上学”,是贯通性的趋势、宏论与眺望。热门读物“简史系列”可为一例(在此,我们仅讨论其关注的问题及其类型,尽管结论可能有待商榷)——智人如何通过认知革命征服世界?想象力是否是强劲的进化力量?人文主义是否会被科学瓦解?“科技人文主义”,乃至“数据主义”将人类“尊严”消解后,个体是否会沦为“芯片”“算法”“系统”?

事实上,这些科学哲学中的“旧讨论”,在近年的确成为公共舆论场中的热门话题——最直观的即是“AI”风口及“人工智能猜想”的流行。不过,从“我的伤痕与意义”,转而观照未来与浩宇,是“人文趣味”的变迁,或许也是当下年轻人的代际气质。从《三体》到《头号玩家》,人文与科技的缠绕之下,未来的“留白空间”之中长风猎猎,而我们当下的“人文情怀”,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身份,追问未来的凛冽星尘。

一如审美理念与大众时尚之间往往“迭代同频”,思想解放与公共阅读之间,也许有些许“延迟”,却终究同声共息。被传阅的文字里(当然,在今天也许还有“被10万+”的点阅量),便尽数写下了一代人对时代、对哲思、对审美,甚至对生活方式的观照。而那些被追问、待探索,乃至饱受质疑的“疑问句”,便是留给未来的页码。而这“留白”绝非“错印”,而是欣然待补的“时代手记”与“未来寄语”。

猜你喜欢

观照书单出版发行
《Cryogenic Heat Management: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for Science & Industry》出版发行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Cryogenic Heat Management: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for Science&Industry》出版发行
月度荐书单
月度荐书单
《堂吉诃德》整本书阅读导读课实录——对一部名著的多元观照
暑假阅读书单
名家推荐:2018暑假阅读书单(下)
《中华战创伤学》出版发行
由《论语》观照孔子的修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