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守护好老人的钱袋子
2019-05-13
涉嫌非法集资的养老机构,派专人上街给老人发传单、进社区送礼物、专车接送老人去现场参观,而且都是以私下签合同的形式进行。刚办理会员的老人都能顺利拿到返利,然而一旦资金链断裂,问题爆发出来,受害者规模就已经很庞大了。
非法集资“盯上”老人养老金
“我去年在街上被人拉去参观一家养老公寓。了解之后,觉得这个公寓条件不错,服务很好,办理会员能预定床位,入住了能打折,每年还能拿11%的利息。”72岁的张大爷把自己多年攒下来的42万元投了进去,还想着到时能住进养老公寓。直到今年7月,他才发现自己投入的钱已经拿不回来了,养老机构、办公楼人去楼空。
据了解,自2017年以来,养老理财、养老产品销售、网络借贷、投资理财等领域已成为非法集资“重灾区”。非法集资活动涉及内容广、表现形式多样,在严重损害广大群众利益的同时,破坏金融市场秩序,对国家金融安全造成了一定威胁。
湖南省公安厅经侦总队政委赵江文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涉及养老领域非公企业有327家。据公安机关大数据研判,其中有37家企业涉嫌非法集资,犯罪风险等级高。
不少涉嫌非法集资的养老机构只在相关部门登记取得了营业执照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并未在民政部门办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属于无证经营,按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费用、收住老人”。但这类机构却以“预定养老床位”的名义,多年来收取会员数额不等的入住预定金,并承诺高额回报、享受优先优惠入住,涉嫌开展非法集资活动。
谨防“养老”变“坑老”
“涉嫌非法集资的养老机构,派专人上街给老人发传单、进社区送礼物、专车接送老人去现场参观,而且都是以私下签合同的形式进行,形式越来越隐蔽。刚办理会员的老人都能顺利拿到返利,然而一旦资金链断裂,问题爆发出来,受害者规模就已经很庞大了。”长沙市民政局一名负责人说。
目前养老领域涉嫌非法集资有以下几种“套路”:
一是以提供“養老服务”名义吸收资金,明显超过床位供给能力招揽会员,或者承诺还本付息,以办理“贵宾卡”“会员卡”“预付卡”等名义,向会员收取高额会员费、保证金等;二是以投资“养老项目”的名义吸收资金,打着投资、加盟、入股养生养老基地、老年公寓等项目的名义,承诺高额回报,非法吸收公众资金;三是以销售“养老公寓”的名义吸收资金;四是以销售“老年产品”等名义吸收资金。
未登记的养老机构不能入住和投资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全国各地养老中心大量出现。但由于监管法规还不够完善,养老市场还不够成熟,一些不良企业趁机“钻空子”,养老领域已成非法集资、诈骗案件的新领域。
受访专家认为,养老领域非法集资、诈骗等涉众型犯罪近年频发,新增风险陆续显现。相关部门可在监管、打击、宣传、扶持上落实四个“加强”,推进部门间协同、长效管理。
民政部门提醒,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入住时,应查看相关证件并按规定签养老服务协议,未在市、县(市)民政局登记的养老机构,不要入住,更不要投资。
(《成都日报》20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