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信息化教学实现中职思政课新模式的实践研究
2019-05-13陈舒翼
陈舒翼
摘 要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学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愈加广泛,而中职思政课越来越注重课程本身的吸引力和不同个性学生的需求,信息化教学对促进中职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中职;信息化教学;思政课;互联网+;微课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21-0095-02
1 前言
近年来,信息化教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也改变了以灌输知识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又称“职教二十条”。该方案提出:“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1]
中职思政课是中职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而传统的思政课课堂一般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使得思政教育流于形式,对于基础薄弱、习惯不好的中职生而言更是形同虚设。信息化教学进入中职思政课堂,对于增强中职生学习思政知识的兴趣、提升思政课堂的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目前思政课信息化教学的实践来看,依托信息化教学实现思政课新模式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笔者将针对信息化教学对中职思政课实践的影响和面临的挑战进行探究,以研究构建中职思政课新模式的对策。
2 信息化教学对中职思政课实践的影响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67.8%[2]。由此可见,在现今这个“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融入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之中,信息化教学的加入不仅增强了思政课程的生动性,也使思政课程更加与时俱进。
信息化教学为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 随着互联网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化手段融入课堂教学,教学方式不再是平淡的话语和课本上单调的文字,而是包括多媒体教学、在线课堂以及慕课、微课等信息化手段。这使得传统思政课教学从单一的板书、图片展示变得更加丰富有趣,使学生对思政课程产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各类教学数据库和各种线上教学软件都提供了很多便利,信息化教学运用线上互动教学平台使教学资源达到师师共享、师生共享,不但使教师能够不断学习最前沿的知识,也能增加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信息化教学满足思政课教学个性化的要求 传统的思政课堂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对于不同个性的学生并不具备吸引力,而中职生对于这种“政治课”更是无动于衷,让思政课堂丧失活力,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随着信息化教学融入思政课堂,学生可以通过各种信息化手段更加便捷地接收国家和社会中产生的新信息。在课上,教师根据课前布置的前置学习任务,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营造互动的学习环境,并在互动中实现知行统一,满足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思政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利用自身的阅历和知识的积累,为学生担当领路人,帮助他们自主找寻学习的乐趣,逐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素养和价值观。
信息化教学实现思政课教学方式革新升级 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及时实现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实时在线互动学习、教学评价及时反馈等特点,新兴前沿的教学媒介、互动活跃的在线教学和高效针对的评价反馈促进“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迅速生成。专业定向的中职学生没有高中生那样的课业压力,对他们来讲,更多的是掌握专业技术以及拥有与职业接轨的能力,所以中职生更需要通过思政课培养职业素养和价值观,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教学方式的革新升级带来理想的学习效果。
3 信息化教学实现中职思政课新模式面临的挑战
处于“互联网+”时代的中职教育不可避免地亟待发生变化,中职思政课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准确把握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以应对创新发展带来的挑战。
海量的网络资源与中职生分辨能力不强的矛盾 随着互联网进入人们的生活,人們获取资源的渠道也变得多种多样。信息技术的进步给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终端获取学习资料,但是这种快捷便利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产生困惑。比如在传统的思政课程上,该培养学生拥有什么样的思想素养,什么样的价值观,教师会根据教学大纲给予系统指导及教学,但是在互联网中,海量信息资源中学习资源、道德内容往往和有害的、虚假的信息互相掺杂,很难进行筛选,这会给分辨能力不强、不擅长自控的中职学生造成极大困惑,甚至带来不正确的导向。同时,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关注点大多集中在娱乐化、商业化的信息资源上,对于思政信息主动关注较少。
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与思政课教学质量失控的矛盾 传统的思政课程对于中职生而言完全不具备吸引力,而将信息化教学有针对性地引入思政课堂,可以开展大量丰富多彩的思政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但是,就目前运用信息化教学方式的思政课堂来看,教师更多的是将教材上的、黑板上的教学内容机械性地转换成多媒体形态而已,丧失了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真实意义。还有一些信息化课堂采用课前微课和线上慕课的形式,但是由于教师的自身技术和个人精力的限制,导致思政课资源的质量并不高。
此外,信息化教学的思政课堂一开始可以引起全部学生的关注和学习兴趣,但是一段时间之后,部分学生难以将全部精力集中在课堂上,开始利用手机、计算机去关注与思政课无关的内容,导致上课效果不佳。如教师利用线上学习平台布置课后测试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因为技术的限制,无法分辨测试题是否是学生本人完成,学生学习成果的真实性难以得到保证,最终导致思政课教学质量失控。
4 依托信息化教学实现中职思政课新模式的对策
通过信息化教学增强思政课内容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教育部长陈宝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说,思政理论课抬头率不高,人到了心没有到,原因是内容不适应学生的需要。他形容当前的思政课“配方”比较陈旧,“工艺”比较粗糙,“包装”不那么时尚。所以,传统的思政课堂亟待做出改变,在“互联网+”大背景,利用信息化教学互通网络资源、海量学习资源等优势,整合思政学习资源,利用云平台、大数据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成果,使中职思政课内容更具有吸引力和实效性。教师可以将传统的思政内容拆解成颗粒化的资源上传至线上学习平台,供学生随时随地自主选择学习,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也很好地解决了学生无法长时间集中在网络上学习的问题。另外,富有现代科技感的教学资源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也能吸引住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的优势,采取任务驱动法、情境体验法等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掌握知识,让思政课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信息化教学中重构师生关系和思政学习方式 要建立思政课新模式,首先要明确教育过程应该发生改变,要将教师为主体转变成双主体模式,即教师做指导者的主体,学生是学习者的主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教师不再是知识唯一的传播者,所以重构师生关系和思政学习方式,能使信息化教学在思政课堂中发挥优势,使课堂教学效果不断优化。现今获得资源的渠道多种多样,学生不再只依赖教师获取知识,更多会主动根据网络上的内容自己进行筛选、吸收,打破了传统的学与教的模式之后,思政教育模式一定要及时从灌输式转变成互动式,构建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新的师生关系,让教师能够主动去汲取新的知识,而学生拥有自主选择学习的权利。
同时,教师的监管能力需尽快提高,鉴于网络中大量颗粒式、碎片式的学习资源涌现出来,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的基础上,教师应做到把关、筛选适合的学习资源,过滤掉有害、违法的信息,并且实时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学生无法自主解决的问题给予帮助。通过重构师生关系和思政学习方式,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最大限度提高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拓展教学阵地和挖掘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師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3]思政课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师,肩负着更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责任,上好思政课就是思政课教师履行责任和使命的重中之重。思政课课堂不仅仅是“课上学”,而是“课上学习”和“课外积累”双管齐下,利用信息化教学模式丰富学习资源。同时,拓展课外的学习空间,如线上学习平台、微视频、社交平台等,建立丰富的学习资源共享云端。同时,要注重中职思政课与各类专业课相结合,利用信息化教学开展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在思政课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和角色转换的岗位意识。
此外,要注重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挖掘,现在国家、学校都十分注重对思政教师的培养,在上课之余,还需要对思政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培训,使其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能够有能力选择更多的教学方式,使信息化教学与思政课深度融合。思政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类信息化教学比赛,通过规模化的比赛来思考和打磨信息化教学方式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从而准确把握新时代对中职思政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EB/OL].[2019-2-1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9-02-28].http://www.cac.gov.cn/2019-02/28/c_1124175677.htm.
[3]吴晶,胡浩.一堂特殊而难忘的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侧记[N].人民日报,2019-03-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