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上好一节物理探究实验课
2019-05-13廖岩
廖岩
【摘要】在新的课程视角和课改理念下,初中物理实验课堂应多一些情境引入、多一些自主实践、多一些探究延伸,以此引领孩子们把探究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并在这样的大天地中得到多方面的锻造、滋养和提升。
【关键词】以趣取胜自主实践灵活拓展新的课程视角和课改理念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不可或缺,初中物理教学亦然。特别是在物理实验中,更应把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放在首位。那么,如何上好一节物理探究实验课呢?窃以为,课初,应多一些情境引入;课中,应多一些自主实践;课末,应多一些探究延伸。以此引领孩子们把探究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一、课初,以趣取胜
陈旧的、枯燥的、呆板的单项灌输,只能熄灭学生探究的念头;新颖的、别致的、摇曳生姿的情境,才是激发学生探究力的“催化剂”。初中物理实验中,不乏一些与物理本质规律密切相关的具体情境、历史故事、渊源,等等。把它们加以开发和合理利用,滋补于物理课堂教学,不仅仅能聚焦学生的兴趣,更能为物理实验的进一步良性推进而助力。
以下是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磁现象》新课伊始的开头设计:
秦始皇曾经动用无数劳力、物力和国力建造了阿房宫,其工程之巨大、规模之宏大、设计之精巧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奇迹。然而,愈是“奇迹”,秦始皇愈担心——万一刺客入室偷窃怎么办?为此,工匠们绞尽脑汁,穷众人之力,终于创造出一种机关——一旦有人身怀铁器进入立刻就会被发现。这是怎么回事呢?
想想,这样引人入胜的情境介入到物理学习之中,并且与本课的主题“磁现象”息息相关,与物理的本质规律在更深处“藕断丝连”,沟通过去与现在,引起好奇与疑惑,孩子们探究的欲望怎能不一涨再涨呢?实践证明,强烈的探究心就建立在强烈的好奇心之上。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聚焦兴趣、唤醒好奇、激发童心。这离不开情境的高效介入,情境愈丰富、愈形象、愈适宜,学生探究的动力愈强劲,学习效果愈能事半功倍。初中物理教师,应当是高效情境的创设者、参与者和更新者。
二、课中,自主实践
曾经听过好几节《磁现象》的公开课,发现教师在引入新课之后,就准备材料开始做“用条形磁铁分别接近镍币、铜片、毛巾、玻璃片等物体”的演示实验。的确,演示实验清晰、规范、有序,但演示实验毕竟“高高在上”与学生“隔了一层”,因而引不起学生足够的热情、兴趣和注意力。就《磁现象》而言,教师应充分放权,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自主设计方案、自主实践验证、自主改进实验,以此发现另一片鲜活的物理的乾坤,以此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实践精神。
自主放权之后,有关“磁现象”的实验可谓“五花八门”:一些学生把磁铁和大头针固定在某一个支架上,然后慢慢调节距离,居然发现大头针悬浮在空中不动了,多有趣呀;有的学生利用报废的滑动变阻器当底座和轨道进行实验;还有的学生利用条形磁铁各部分的强弱不同,进行所吸大头针多少的实验……
“物理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自身潜力和能力,打造出适合学生发展的物理课堂教学环境。”上述环节正是为“激发学生自身潜力”而设计的。的确,放手让学生自主实验,或有失败、或有漏洞、或有幼稚,但这不正是锻炼学生的极佳机会吗?在自主实验中呈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失败”,或有不一样的惊喜,或有沉甸甸的收获,或有醍醐灌顶般的顿悟。
三、课末,灵活拓展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的确,物理探究活动应该“小中见大”,在“小天地”中演绎“大精彩”,在“大课堂”中发现更为辽阔的物理真相或更多奥妙。就《磁现象》的学习而言,仅仅拘囿于课堂中的几个小实验是不够的。教材作如是选择,并不意味着教师亦可以按部就班。教师应该反思:关于磁,关于磁的更多本质属性,我们还可以有怎样的新拓展、新联系、新发现?能否在更为宽广的灵活探究中,发现物理的更多神奇与更多奥秘呢?
且看以下探究:有一条形铁块,上面的字经过长时间的侵蚀已经模糊不清,那么,你用什么方法可以判定它是否具有磁性?面对这个问题,学生纷纷开动脑筋并能利用实验工具进行实验,有的根据磁铁的磁性来实验——如果条形铁块能吸引一些大头针,就说明它具有磁性,是磁体;有的居然用细线把这块条形铁块悬吊起来进行判定,其理由是如果此铁块在任意方向停下来,肯定没有磁性,如果在南北方向停下來,说明有磁性……
除此之外,还可以引领学生找找电脑软盘、硬盘上的磁性材料,探秘信用卡上的磁现象,以及生活中更多的磁性材料和磁性实例,以此活泼泼地洞开学生的多重视域。这样的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内到课外、从单一的磁现象到更多磁应用的举一反三,不仅仅是初中物理探究学习所需要的境界,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学生科学精神、造就创新人才的应有选择。
参考文献:
[1]孙洁.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如何适应新角色[J].甘肃教育,2017,(18):83.
[2]陈俊一,程晓云.窦桂梅:站在课堂上的校长[J].教师,201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