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近代自然哲学的生成
2019-05-13王静
摘 要:近代自然哲学的母体是西欧中世纪哲学。中世纪早期的哲学与基督教神学交融在一起,并服务于基督教神学。后来随着理性的对象由宗教信仰变为自然,哲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内容和方法,才渐渐演变为近代自然哲学,并为科学的兴起提供了基本条件。
关键词:中世纪;近代自然哲学;基督教神学
研究科学史可以看出,近现代科学发源于近代自然哲学,甚至可以上溯到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不仅是近代自然哲学产生的土壤,也为科学的萌生做了最初的准备。
一、早期中世纪哲学混同并服务于基督教神学
中世纪哲学,指的是欧洲5~15世纪以基督教神学为主体的一种哲学形态。而基督教在产生之初只是一种教徒实践宗教信仰的社会宗教活动,并没有上升为系统的理论或意识形态。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最终还是不得不通过理论演变为一种独特的意识形态,进而形成基督教神学。欧洲中世纪是个特殊的时代,基督教不仅掌控了俗世一切,而且在当时的思想界,基督教神学也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当时思想界探讨的主要问题就是上帝与人、天国与世俗、信仰与理性等宗教问题。中世纪早期的著名传教士和护教者圣保罗(Saint Paul,5年-67年)和圣约翰(Saint.John)为了制订和论证基督教的教义将古希腊罗马哲学引入了基督教。直到4世纪末,圣.奥古斯丁(Saint Augustine,354-430)借鉴新柏拉图主义的主要思想,并吸取了新斯多阿学派的一些相关经验,把哲学与神学结合起来,才第一次在基督教神学方面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论体系。早期以反辩证法著称的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达米安(Peturs Damiani,1007-1072),用了最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出在中世纪早期哲学与神学之间的关系:“哲学应当像婢女服侍主人那样为神圣的基督服务”。这句话明确地指出了哲学必须服从服务于基督教神学的地位。
二、中世纪哲学与基督教神学的分离过程
尽管中世纪早期的哲学与基督教神学交融在一起,并服务于基督教神学,但其与基督教神学毕竟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在产生之初便有着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因此在8世纪辩证法开始出现在神学论辩中之后,哲学与基督教神学就开始渐渐分道扬镳,并且渐行渐远,哲学本身不再需要依靠神学也能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最早对哲学和神学的不同适用范围作出较为明确区别的是13世纪时的神学家阿尔伯特(Albertus,约1200—1280年),他指出哲学不是基督教神学的婢女,而是一种独立于神学之外的思想体系,它有着与神学完全不同的认识途径和思考模式。这样就把哲学从神学中分离出来,既强调了哲学的科学性,也维护了哲学的独立性。
中世纪第一位对哲学的独立地位给予肯定的是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St.Thomas Aquinas,1224-1274),他指出哲学的认识途径是理性,神学的认识途径是信仰,而信仰与理性分属不同领域,因此哲学和基督教神学是互不相关的两个独立的学科。哲学这个婢女不再需要依附或从属于基督教神学这个主人,而是成为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婢女。而当时被称为“哲学家当中的哲学家”的司各脱(Scotus,1266—1308年)认为人的有限理性不可能理解上帝的绝对意志,间接地把哲学从神学中剥离出来。中世纪唯名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奥卡姆(Ockham,约1285-1349)则认为上帝的意志是信仰问题,人类的自然理性不可能理解上帝。宗教信仰和自然知识是两个不同的阵营。神学与哲学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因而二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这样一来,哲学就等于完全独立于基督教神学了。
三、经基督教重铸后哲学成长为近代自然哲学
中世纪哲学开始独立于基督教神学的一个最本质的体现,是理性的研究对象已经逐渐从宗教信仰转向个别的自然实物,当时的神学家们通过探索哲学问题便可以间接地论证基督教教义和信仰。
随着理性的对象转向自然,中世纪哲学从最初的关注并服务于宗教神学转向直面自然,从此哲学与神学正式分离。基督教神学的对象不再是对上帝的深切关注,而是发展为共相与殊相哪个是真实的存在的问题,即唯实论与唯名论之争,最终以奥卡姆以坚定的唯名论获胜告终。至此,理性的对象终于转向自然,同时哲学获得完全的独立。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神学的理性化发展,最终确证了理性研究的对象不应该是宗教信仰,不可能靠理性确证宗教信仰,理性的对象只能是个别实在物即自然,最终促使理性的对象终于从宗教信仰转变为自然。但是由于宗教的最终目的是认识上帝并获得上帝的拯救,因此理性的终极关注对象依然是自然的创造者——上帝,这种关注必然要求理性的对象不能止步于自然,而要在自然的基础上实现超越,这样中世纪自然哲学便应运而生。
四、基督教对于近代自然哲学生成的作用
基督教在近代自然哲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期的中世纪哲学之所以能够存在,就是和由于基督教神学以哲学来确证基督教教义的目的。哲学正是在服务并混共同于基督教神学的过程中才获得了存在的可能,进而逐步发展壮大直至完全独立于神学。事实上,整个中世纪的所有的宗教活动几乎都是围绕着如何认识上帝以及如何获得上帝的拯救的基督教宗教功利主义而展开的,中世纪所有的神学思想家研究探讨的主要内容也几乎都以此为主题。当时最重视实验科学的哲学家培根(Roger Bacon)虽然认为“实验科学”在所有科学中最重要、最有用,但其最初的目的其实是为了确证上帝的存在。唯名论思想家们虽然明确区分了理性与信仰的界限,并最终推动了哲学走向独立,但是他们与其它神学家一样无不是具有浓厚的宗教热忱的神学至上论者。其实,这也充分说明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本身便包含着科学的理念,自然哲学的生成便是其理性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基督教神学对西方哲学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反过来,中世纪的基督教也通过自然哲学的生成而走向通往近代的道路。因为近代自然哲学为则可以看作是近代科学的生成的母体,而近代则是随着科学的产生和兴起而到来。
参考文献
[1] 约翰福音第 l章.
[2] [法]阿伯拉尔,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編译.对波尔费留的注释[M].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上海:商务印书馆,1982:252-255.
作者简介:王静(1969- ),女,河北唐山人,中共唐山市委党校文史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哲学、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