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研究现状分析
2019-05-13曹中月
曹中月
摘 要: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类研究论文为基础,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论文的作者、发表年代、刊发期刊、关键词和研究主题等进行统计分析,获悉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的研究现状,并对这一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3-0030-03
2017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成年国民在2016年度的数字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较2015年上涨了4.2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率提升明显;从人群分布特征看,18—29周岁人群占36.3%,远多于其他年龄段[1]。2017年4月14日,在杭州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2016年我国有超过3亿人接触了数字阅读,增长率达12.3%;80后、90后的数字阅读用户达到了64.1%[2]。以上统计数据表明,数字化阅读在我国的国民阅读中已日益普及,从接触数字阅读的国民年龄分布可以看出高校大学生是数字化阅读的主要群体。
数字阅读,即阅读的数字化,主要包括阅读对象数字化和阅读方式数字化两种形式。与传统的阅读方式相比,数字阅读具有阅读过程可互动、内容更丰富、环境更开放、搜索更明确等显著特点,因此广受读者的青睐。近年来,我国图书情报界有关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的研究文章大量涌现,这些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聚类分析、共词分析等方法进行。笔者尝试从文献的外部特征和文本信息两个方面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的整体研究情况,以期揭示我国高校图书馆在数字阅读方面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 数据来源
笔者选用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作为样本数据的来源,在该库期刊检索页面选取高级检索,以“高校图书馆”和“数字阅读”为检索词进行主题精确检索,选择学科领域为“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检索时间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共检索到期刊论文207篇。鉴于部分期刊的网络出版时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2017年的统计数据或许不够全面。
2 数字阅读文献数据分析
2.1 文献刊发年份分布
对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研究论文的发文量进行年份分布剖析,可以获悉其研究现状和整体发展速度。笔者统计后发现,高校图书馆刊发的数字阅读研究论文从2003年的1篇增至2017年的47篇,其中2004—2009年没有发表相关的研究论文,2012—2017年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除2016年有小幅减少外,相关的研究论文数量整体呈递增趋势(见图1)。研究论文数量的持续增长,一方面显示了人们逐渐偏向于通过数字阅读方式进行阅读,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术界的整体研究现状逐渐从纸质阅读研究向数字阅读研究发展[3]。
2.2 文献的期刊分布
笔者对CNKI来源字段进行抽取和频次统计后发现样本中的数据来源于94种期刊。依据布拉德福定律,刊登论文量约占总论文量33.33%的期刊为核心期刊区[4]。表1中的11种期刊共刊载论文81篇,占总数的39.1%(因有5种期刊刊载论文均为5篇,因此笔者将刊载量≥5的期刊都纳入了统计),由此可确定这11种期刊是目前我国图书情报领域有关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研究的重要信息来源,其中《内蒙古科技与经济》刊载15篇相关文献,占比为7.2%,遥遥领先于其他期刊。这11种期刊中只有《图书馆学研究》《高校图书馆工作》《图书与情报》是图书情报领域的核心期刊,共刊载17篇相关文献,只占所收录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研究论文的8.2%,说明近些年高水平的数字阅读研究论文依然较少。
2.3 作者分析
对高产作者进行单独和整体分析,可以了解某一领域的核心作者和相对活跃的作者群[5]。207篇论文中共有188位第一作者,其中发文量为1篇的作者有172人,发文量为2篇的作者有14人,发文量为3篇和4篇的作者各仅有一位,分别是姚宁和王家莲。由此可见,截至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在数字阅读研究领域仍未出现稳定的核心作者,且研究力量也相对薄弱和分散。
3 数字阅读研究主题分析
3.1 阅读推广研究
阅读推广是数字阅读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研究的重点之一,共发文61篇,占29.5%(见表2)。刘丽杰、范凤霞认为目前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支撑不足、缺乏保障力,成效有限、缺乏影响力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重构理念、健全机制、打造品牌等阅读推广策略[6]。此外,高校图书馆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目前已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数据挖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运用到阅读推广活动中。
表2 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文献研究论文主题分布
序号研究主题文献数量(篇)比例(%)1阅读推广研究6129.52数字阅读形势下的图书馆建设研究4119.83数字阅读服务与对策研究5928.54其他方面的研究4622.2
3.2 数字阅读形势下的图书馆建设研究
随著大数据、“互联网+”、微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进军图书馆领域,高校图书馆也加大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力度。数字阅读形势下图书馆建设方面的论文共有41篇,占19.8%(见表2)。在数字阅读的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要打破传统观念,树立文献获取信息化、文献载体多元化、文献网络共享化、文献学科特征明显化等信息时代新思维,以提倡经典阅读、鼓励深度阅读为切入点,以整体合理规划为指引,以遴选文化经典为起点,以做好阅读推广为抓手,以推进数字阅读为保障,最终实现高校图书馆的职能转换[7]。
3.3 数字阅读服务与对策研究
在数字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应将网络阅读、手机阅读、阅读器阅读、视听媒介阅读等纳入读者数字阅读的范畴。数字资源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服务用户,数字阅读服务与对策是数字阅读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另一重点,共发文59篇,占28.5%(见表2)。陆波认为,数字阅读形势下的高校图书馆应改进理念,提高馆员的服务技能与信息素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多种阅读服务平台,包括建立门户网站、增设微服务、开展移动阅读服务等;注重知识服务,将图书馆信息服务嵌入师生的科研过程;加大精品导读推进力度,提高阅读质量等[8]。高校图书馆在进行数字化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大数字资源的宣传推广力度,改变服务内容与用户需求不匹配的状况,使数字资源建设成果能够真正惠及全校师生。周思繁认为,高校图书馆应通过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促进数字资源的应用;以电子阅览室为阵地,通过培训提高读者对数字资源的认知度;以信息服务为纽带,有针对性地宣传引导读者使用数字资源[9]。
4 目前数字阅读研究的现状
4.1 载文期刊种类相对分散
笔者统计后发现,207篇相关文献分别刊发在94种期刊上,但仅有26种期刊的载文量在3篇以上,且只有一小部分论文发表在图书情报领域期刊上,更多的论文发表在计算机类、社科类等综合性期刊上。整体来看,发表数字阅读论文的期刊范围领域较广,这说明高校图书馆的数字阅读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但也不排除是由于数字阅读的技术性和社会性所致。另外,虽然有一些数字阅读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但数量很少,仅有7篇,这说明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对该领域的关注度并不高。
4.2 核心作者群体尚未形成
从上文整理的第一作者发文情况看,发文量为1篇的作者占总人数的91.49%,发文量最多的也仅有4篇。16位高产作者中仅有2人发文3篇及以上,其他14位作者的发文量都为2篇,说明数字阅读领域的研究队伍还不稳定,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
4.3 研究内容不够深入
目前,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的研究主题主要停留在阅读推广、数字图书馆建设及数字阅读服务与对策上,研究内容大同小异,极少有作者对这些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和剖析,更缺少独树一帜的观点。
5 未来研究趋势分析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更加注重用户的需求和体验,并且常以用户满意度衡量其信息服务质量的优劣和水平的高低,而用户满意度包括信息资源的有用性、丰富性、相关性和可获取性,以及信息服务的响应性和保证性等[10]。因此,高校图书馆应针对数字阅读中的用户需求、用户体验、用户评价及用户满意度等展开深入研究。此外,高校图书馆还要不断加强高校数字图书馆协同服务与推广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云存储、云计算等技术的优势,通过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联合参考咨询、联合建库、团体订购等方式,建立区域或相关专业范围内的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联盟,不断提升读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EB/OL].[2018-10-22].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C%AC%E5%8D%81%E5%9B%9B%E6%AC%A1%E5%85%A8%E5%9B%BD%E5%9B%BD%E6%B0%91%E9%98%85%E8%AF%BB%E8%B0%83%E6%9F%A5/20624684.
[2] 中国社会科学网.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过3亿 市场破百亿元[EB/OL].[2018-11-12].http://ex.cssn.cn/zx/shwx/shhnew/201704/t20170414_3487081.shtml.
[3] 赵文军,陈焕之,蒋伟进.近10年来国内外数字阅读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7(18):128-136.
[4] 晏尔伽,朱庆华.数字图书馆研究进展:基于LISA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7(5):60-64.
[5] 韩芳芳,范群,韓青青.我国大数据领域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3(8):2-7.
[6] 刘丽杰,范凤霞.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与实现路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8):225-228.
[7] 魏雪苑.全民阅读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职能转换及对策[J].出版发行研究,2015(11):85-87.
[8] 陆波.阅读模式变革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J].图书与情报,2013(3):49-51.
[9] 周思繁.市地级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与服务研究:以丹东市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6(11):35-37.
[10] 曹树金,陈忆金,杨涛.基于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用户满意实证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5):60-75.
(编校:徐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