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利于家国天下
2019-05-13郭玉兰
郭玉兰
我是1969年参军入伍的,当时是部队医院一个普通的创伤外科护士。由于一直在部队医院工作,对老百姓看病困难的事情,几乎没有什么感触,直到1986年转业到地方医院以后,我才知道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一人得重病,全家致贫。因为那时候老百姓没有医保,看病可以医疗报销的部分很少。有的单位职工看病的花费不是当月就能报销,要集中一段时间统一上报审核,而且还要看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如何。
我记得很清楚,有一个同事因病致贫,她丈夫因为患糖尿病综合症,眼睛致盲、肾脏衰竭,生活不能自理,而且每周要有人陪伴去做血透3次,每月生活费、医疗费票据一大把,家里入不敷出。有一次,她实在缺钱周转不开了,便求助于我,我去银行取了一万元钱给她,解了她的燃眉之急。几年之后,她丈夫还是丢下了老的老、小的小,先她而去。唉,那时候,真是困难。
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推进,国家逐步出台了一些利好政策,让病患看到了希望,享受到了实惠。
我作为一个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和老百姓,见证了医疗制度改革正一点点进行改善,一步步走向成熟,几乎每年都有新的举措,从大病医疗保险、生育险、一老一小医疗保险再到新农合医保,以及各种商业补充保险等,都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病患的利益。各种癌症治疗用药和血液透析等也逐步部分纳入医保范围,给这一部分患者减轻了一些经济负担。
现在,大病上三级医院,小病去区级医院,常见、多发病在社区医院解决。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距离,政府规定在百姓生活圈不超过步行十五分钟左右。像我知道的,在我所住的小区周边就有大黄庄医院、绿岛社区卫生站、高碑店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它们都基本处在政府所限定的距离之内。此外,社区还会根据上级的要求,做健康宣传教育,给一定年龄以上人群建立健康檔案并定期进行体检,我们都是切实的受益者。
现如今又有了新政策,凡是三级医院,所有的化验、影像、病理检查结果“互认”,患者转诊时,不用再重复检查了,从而减轻了不小的经济负担。
现在政府鼓励小病去基层医院看病治疗,社区医院药费报销比例比三级医院额度还要高,这些都是为了减轻大医院的工作量,以便为大病、重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站还能请到大医院的专家到医院坐诊,减少患者往返大医院的麻烦。我在报纸和电视上看到医院之间通过网络影像远程会诊的一些消息时,非常感动,发自内心地感到医疗制度的改革,给我们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有的省市还出台政策,每年给60-65岁患者的独生子女一年数天的带薪住院陪住假,这对当年我们这些响应国家号召只生了一个孩子的老年人也是个安慰,毕竟生、老、病、死这是客观存在的规律,现在的独生子女和父母的心理压力不小。政府显然已经开始想到了这一点。
尽管各项医疗制度改革都在向利好方向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切身的好处。但我更想说的是,为了我们自身的健康,为了不给自己、不给子女和老伴找麻烦,也为了给国家节约有效的医疗资源,我们首先要注意改变自己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我们要明白很多疾病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生活中的不良习惯,这些错误是药物解决不了的。我们的身体好了、家庭幸福了,孩子们便能安心工作,我们也就能过好退休生活的幸福每一天。就能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有正能量、有号召力、利国利民的各项志愿活动,就是一个合格的健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