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意中国

2019-05-13王一木

中国周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

王一木

自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至今100周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重温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加深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认识。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五四精神时代价值的研究,深入揭示新时代发扬五四精神的意义和要求。要结合五四运动以来100年的历史,深入研究五四运动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意义,把研究五四精神同研究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起来,同研究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一起来,使之成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

五四运动百年。结合五四运动以来100年的中国历史,不难发现五四运动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着重大意义。

毛泽东明确提出:“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

而建设一个我们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的目的,也正是党的初心所系、民心所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如一个人一样,最宝贵的是历尽沧桑,还怀有一颗赤子之心。”五四精神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共产党葆有的初心始终相吻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份初心贯穿共产党和我们民族的近代奋斗史,所有奋斗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民不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是要过上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而有诗意的美好生活。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乡村无不“旧貌换新颜”,城乡差距在一步步缩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同富裕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正在一步步接近,神州大地春潮涌动,生机勃勃,处处诗意盎然。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色,唐诗宋词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抓手。

在改革开放40年的物质生活大繁荣后,这个時候,我们发现,《中国诗词大会》 电视节目在中国火了,我们青年人重新爱上诗词了,开始追求似乎忽略已久的精神层面的诗意生活了;这个时候,我们发现,中国梦在世界引起关注了,这是场史诗级的中国梦想。“江山如此多娇”孕育出中国人诗的灵气,“礼仪之邦”培育出中国人诗的魂魄,中华民族是一个以诗性领悟人生、领悟世界、领悟大自然的民族。诗意中国,是千百年来中国诗词背后坚挺的诗意生活追求的全面体现。

诗意中国的千年文化诗词底色

诗歌在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存在,它是中国人血液里面流淌的基因。

中国文化最古老的文本之一,正是诗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首 《击壤歌》 是远古刀耕火种时代,中国先民讴歌美好生活的歌谣,用极口语化的表述方式,吟唱出了生动的田园生活图景,自然中见淳美,朴拙中见太平,诗意盎然。这首歌谣的意义,可能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可它却为中华民族4000多年的生活无意间划定了一个调调:诗意中国。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这是2000多年后东晋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与 《击壤歌》一脉相承。世外桃源的意义,不在于它建构了与现实社会隔绝的安乐生活图景,而在于这种生活图景显示的理想性和终极性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中国人生生不息的追寻。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为什么如此崇高?其他不论,孔子有两大贡献特别值得一提:一个贡献是“孔颜乐处”。 《论语·雍也》有载,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思是,孔子对学生颜回苦而不改其乐的态度赞赏有加,称之一个“贤”字。那么所乐何事?后人解释是“乐道”,并由此产生了宋明理学这样一个中国哲学流派,从而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上千年,成为儒家人格理想与道德境界的重要命题和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所以不管所乐何事,孔子赋予了中国人追求精神乐趣的诗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孔子的另一个贡献,是他编了《诗经》 。《 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周代中国人生活的一面镜子,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500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 的作者绝大多数无法考证,传说为尹吉甫采集,但可以肯定的是周代的中国大地是充满诗意的美丽国度。“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 在先秦时期称为 《诗》,也称 《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 《诗经》,并沿用至今。

孔子曾概括 《诗经》 宗旨为“无邪”,并用 《诗经》育人,以诗言志,以诗怡情,以诗会友,以诗教化民众,培育人的道德情操和语言能力,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诗教”传统。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中国人几乎没有不受《诗经》 熏陶的,从此诗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底色,诗性潜移默化成为一种民族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被后人称为“诗魂”。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

屈原是楚国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变法,提倡“美政”,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创作的 《楚辞》 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 《诗经》 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5月有一个节日是属于他的,那就是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把一个如此重要的节日慷慨赋予一位诗人,充分地说明了屈原爱国主义的魅力、《离骚》 的魅力,也充分说明诗歌在我们祖先心灵里的重要地位。

爱国主义是诗的灵魂、诗的传统、诗的禀赋。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成为中国的诗魂。虽然他走向汨罗江的身影是如此孤单、绝望,但他身后泛起的涟漪历经2000多年仍未平静。爱国主义从来就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中国人的诗性传统,扣人心弦。虽然系粽子的五色绳早已褪色,龙舟竞渡的喧嚣也渐行渐远,但诗人行吟泽畔的形象千载而下依然如此清晰,如一副凄美的中国画,还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从此,中国的诗歌笼罩着圣洁的光芒。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 焚书坑儒的秦始皇开天辟地创立帝制、统一六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以及筑长城等等,无论他如何雄才大略,千古一帝,但他终究缺乏诗意,不能给人民一个美好的愿景,所以他的王朝是短命的,人们只记得他的残暴和虐民。相反地,无论“大老粗”刘邦、项羽如何胸无点墨,但他们身后都留有诗歌成就千古绝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这首《 垓下歌》 是在进行必死战斗前夕所作的绝命诗,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大丈夫豪气,又蕴含着好男儿的满腔深情;既流露出罕见的英雄自信,又沉淀着普通人无可奈何的沉重叹息。短短的四句,竟能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奇迹。难怪1400多年后宋代李清照还在慨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中有中国人的气节,引发无数中国人内心的震撼与共鸣,领教诗的魅力!

项羽昔日的战友和日后的对手刘邦,则意气风发、激扬文字 《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整首诗仅由三句构成,这在中国诗歌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三句诗每一句都代表一个广大的不同的场域与心境,真可谓惜墨如金,高度凝练又意境开阔,令人荡气回肠。

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是最令古今拍案叫绝的诗句,没有直接描写战场上是如何惊心动魄的,而是非常高明巧妙地运用大风和飞扬的乌云来暗喻战争残酷性。

第二句“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只一个“威”字就直抒了刘邦威风凛凛、所向披靡的豪迈气概,这样气派的荣归故里,何等荣耀!

最后一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既是希冀又是忧患。打江山易,守江山难。一代雄主若没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胸襟,又岂能让“天下英雄入我彀中”?刘邦笔下求贤若渴的帝王形象跃然纸上。由此可见,刘邦的 《大风歌》 自然天成,毫无雕琢之感,一代雄主非凡卓绝的人格魅力表达得淋漓尽致,诗成泣鬼神。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何所见,忧思独伤心。”(阮籍)“習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左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魏晋六朝时期诗人独特的行为方式成就了一段绚丽的“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所谓“真名士自风流”。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贤、王谢世家、桃源陶令等,都是这个时期了不得的文学现象、了不得的诗歌大家、了不得的真名士。正始才俊何晏、王弼,竹林名士嵇康、阮籍,中朝隽秀王衍、乐广,江左领袖王导、谢安,彭泽令陶渊明,等等,莫不是清峻通脱,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几追仙姿,为后世景仰。

陶渊明还是中国第一个田园诗人、古今隐秘诗人之宗。魏晋风度作为当时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晋朝廷屡以吏部尚书官职请王羲之出山,但屡屡遭拒。笔者想,正因为精神的超俗,“托杯玄胜,远咏庄老”“以清淡为经济”,才造就了王羲之 《兰亭序》 的传奇。树欲静而风不止。喜欢打铁的嵇康最终没有做到独善其身,三千太学生的请愿也挽不回司马昭杀人之心,临死前一曲千古绝唱让人叹惋不已:《广陵散》 从此绝矣!魏晋风度的本质是中国诗性人格的超然与脱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 唐诗是中国文学的高峰之一。唐帝国推行科举制度,以诗赋取士,直接促进了诗歌创作的繁荣。从至尊帝王到落泊文人,从达官贵人到引车卖浆之徒,无不以能诗为荣。唐太宗、唐玄宗、唐德宗等都是诗人,不仅自己写,还鼓励人写,而且提拔能诗者,为诗歌普及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脍炙人口。“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的诗蕴含的是唐诗精神,一种诗人风骨。“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杜甫)“古来文章有能奔逸气、耸高格,清人心神、惊人魂魄。我闻当今有李白。”(任华)“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白居易) 好的时代需要好诗,需要好诗人。唐诗的顶峰无疑是李白,他靠天才的想象,把庄子的飘逸和屈原的瑰丽融而为一。有统计言,唐代诗歌流传于后世的诗近5万首。诗的繁荣造就了大批伟大诗人,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怪李贺等,无论哪一个都是一座文学的高峰。杜甫、白居易是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诗人,李白、李贺是浪漫主义流派的代表诗人,他们成就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清人孙洙辑选的 《唐诗三百首》 秉承了 《诗经》 的传统,以“温柔敦厚”的诗教为大归,遴选了符合中庸之道,有助于正风俗,明人伦,且符合唐诗精神的诗歌301首,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光辉照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中国人对唐诗的热爱历久弥新、爱不释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宋词是中国又一座文学高峰。

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即长短句,便于歌唱,故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词是文学阆苑里的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成一代文学之盛。宋词代表人物主要有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等。《全宋词》共收录词作近两万首,可见当时创作之盛。唐诗宋词,并列对举,各极其美,各臻其盛。

元曲与宋词,其实都是“曲子词”,不过宋以“词”为名,元则以“曲”为名,本质原是一个;所不同者,元曲趋向“散文化”,铺叙成分加重,将宋之雅词体变为俗典体,俗语俚谚,大量运用。从汉语诗文学格律美的发展上讲,元曲并没有超越宋词的高度与精度。对词的欣赏,首先要从格律美的角度去领略。众多词调的格律,千变万化,一字不能随意增减,不能错用四声平仄,因为它是歌唱文学,按谱制词,所以叫做“填词”。格律的规定十分严格,词人第一就要精于审音辨字,遣词选字的运筹非常讲究,见真功夫。由字音、乐律的精微配合关系所产生的诗词韵律美,正是中国诗词的一大特色。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板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唐宋以降,诗歌开始式微,元明两代成就不高,清代出现了一次复兴局面,虽然不能与唐宋比肩,但其实力和精神也不容小觑,特别是诗人承接爱国主义传统所表现出来的忧国忧民的民族意识,令人印象深刻。“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徐骏) 清代前半场历时140余年的“文字狱”,严重限制了诗人的想象力,造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所以清诗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盛行,但仍不乏反映社会矛盾、暴露现实黑暗的作品,现实主义传统在一些具有进步思想和民族意识的诗人中仍有继承和发展。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三人是清初的思想家,主要成就虽不在诗歌,但他们的诗都洋溢着爱国的热情,感情充沛、沉痛,气势豪壮。郑板桥是个很有个性的诗人,不肯拟古而自成一家,多揭露官吏贪酷、抒写民生疾苦及磊落胸怀之作,诗风纯朴。乾隆时期影响最大的诗人当推袁枚,给诗坛吹进清新空气,独树一帜。宣扬性情至上,表现出封建社会末期个性解放再次苏醒。晚清代表人物有魏源、黄遵宪、龚自珍,维新派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以及革命志士章太炎、秋瑾、邹容、陈天华等,无论哪一个诗人的诗都是铮铮作响,与他们的英名一样永远垂示后人。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 对于理想的笃信、对于家国的思念,对人生信念的笃定,中国古诗词里面俯拾皆是,这些与生俱来的素养,亦成为炎黄子孙的精神信条,塑造了我们中国人的民族性。闲暇时光,偶然翻阅诗词,岁月的娴静雅致,从一字一句中晕染开来,眉角处的淡然,那是华丽的衣衫包装不起来的气质。我们应该习惯于在诗词中汲取力量,诗词可以内化为一个充盈的自我、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五四精神烛照的中国新诗文化盛宴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五四运动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至今仍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五四运动中,中国诗坛也发生了质的变革,出现了以白话为载体,以弘扬“德先生”“赛先生”为旗帜的新兴诗歌运动。它吹响了那狂飙突进的新文化运动号角,唤醒了那潜藏于人们内心深处的自由的性灵,开创了中国诗歌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也使诗意中国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中国新诗是在唐诗宋词的根脉基础上,受到白话文和外国诗歌的启发,承载五四精神而开创出来的文化盛宴。刘半农说:“白话诗是‘古已有之,最明显的如唐朝的王焚志、寒山和拾得所做的诗,都是地道地的白话。”新诗虽然从古典诗歌浴火重生的,又受到外国诗歌的影响,但我们读之感觉不到有多重的“西味”,更多的是唐诗宋词的味道,新诗的民族性并没有暗淡下来。所以重温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充满诗意的岁月,我们会发现,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改变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直接导致了中国新诗的喷薄而出,大放异彩。

1916年,陈独秀以 《新青年》 为阵地,积极发动了“文学革命”。这场革命的主将是陈独秀,急先锋便是留美学生胡适。陈、胡两人初不相识,但不谋而合,都在思考中国文学的改革问题,因此一经书信来往,便成了好友。10月1日,《新青年》 发表了胡适给陈独秀的信。胡适在这封信中提出了文学改革的8条意见。陈独秀虽然表示贊同,但觉得这些主张立意不高,态度不够坚决。因此他在给胡适的回信中表示:“文学改革为吾国目前切要之事,此非戏言,更非空言”,盼他切实作一改良文学论文,寄登 《新青年》。胡适接信后,对8条意见略加修改和阐述,命题为 《文学改良刍议》 寄给陈独秀,陈独秀旋即把它发表在 《新青年》 上。胡适从此便成为全国文学改革的著名人物。“文学革命”因此引发了著名的新文化运动。1917年,胡适学成回国,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在蔡元培、陈独秀、胡适等人的影响下,一场大规模的学生运动正在酝酿之中。1917年2月,《新青年》 2卷6号刊出胡适的白话诗词8首,这是新文化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白话新诗,标志着中国诗歌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五四新诗撒播性灵的种子,奏响时代的歌声。新诗是在新文化运动中发生的,是在启蒙救亡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这个大背景中应运而生的。新诗走出了书斋,走出小我而面向现实,将表现心灵与同啟蒙救亡统一起来,唤醒了那潜藏于人们内心深处的自由的性灵。中国第一本用白话写的诗集就是胡适的 《尝试集》(1920),而最早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并奠定中国新诗地位的诗集,则是郭沫若的 《女神》(1921)。1921年7月创造社在日本东京成立,先后加入该社的诗人有郭沫若,成仿吾、穆木天、邓均吾、王独清等人,其中最具影响的是郭沫若,他从1919年9月开始在上海《 时事新报》 副刊发表诗作,1921年8月出版《女神》,以磅礴的气势、浪漫的色彩、创造的精神,在中国诗坛上如“一支异军突起”(朱自清语)。郭沫若诗集 《女神》是五四时代呼唤的自由“女神”,那种“天狗”式的绝唱,“凤凰涅槃”似的再生,“炉中煤”燃烧般的感情……一个个形象感人的博大隐喻,凸现着思想解放和“人的觉醒”的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创造社诗人的诗个性鲜明,如成仿吾的哀婉,邓均吾的清醇,穆木天的朦胧,王独清的颓废等,但他们走的大抵是郭沫若开创的浪漫主义路子。1926年4月6日,徐志摩在北京 《晨报》 编了11期 《诗镌》,1928年 《新月》 创刊,以后又出版 《诗刊》。在这几个刊物上发表诗歌的,有闻一多、孙大雨,陈梦家,邵洵美,林徽因等,他们共同的艺术主张就是要试验建立无固定格律的现代格律诗,即新诗,用新诗表达自己民主与科学、新社会与新生活和救亡图存的主张。闻一多1925年留美回国,看到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景象,产生了对现状的强烈不满和渴望改变旧中国的激情:“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徐志摩的 《再别康桥》 创造了人类自由性灵所依恋的“康桥世界”。朱湘的 《采莲曲》中用花香伴着衣香,浆声和着歌声,构成一幅平和、宁静、安详的图画,创造出一种闪光欲滴的奇丽境界,一个令人向往的“不谙世事”和“与世无争”的采莲女的美好生活。诗歌是诗人最真挚、最原始、最冲动的感情的抒发。五四新诗表现性情,追求灵气,是身逢变革之世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给予我们崇高的精神启迪!

五四新诗虽然表现形式是新的、西方的,表达的内容也是新的、自由的,但它的诗理依然是传统的,诗意依然是中国的。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等新诗倡导者们在打破了旧诗的囿制后,在西方文学的影响下,还将新诗和中国传统诗学理论基点“契合”起来,提出新的诗论。戴望舒的前期代表作 《雨巷》,将法国早期象征派诗人魏尔伦追求语言的音乐性、意象的朦胧性与我国晚唐的婉约词风相融合,使“中国旧诗风”发生了现代意义的“创造性转化”。叶圣陶称 《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五四新诗以现代的方式承接了中国传统中的忧患意识,再写屈原、杜甫没有完成的诗。诗人臧克家曾说“新诗旧诗我都爱”,展示了反思之后臻于完善的诗学观。

新诗表现的是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所以相对来说它跟学生比较容易贴近,那种健康的,体现心灵美、语言美的新诗,对学生心灵的启迪作用、感悟作用和熏陶作用是别的形式所不能替代的。而且五四运动后的中国诗歌流派很多,异彩纷呈。代表诗歌流派诗人有:湖畔派的冯雪峰、汪静之等;新月派的徐志摩、闻一多、林徽因等;象征派的冯乃超、胡也频等;现代派的卞之琳、戴望舒、何其芳、徐迟等;七月派的牛汉、艾青、胡风等;政治抒情诗派的郭小川、贺敬之、田间、李瑛、李季等;朦胧诗派的舒婷、顾城等。这些诗人是诗意中国百花园中的奇珍异卉,争奇斗妍,暗香浮动,中国大地因为他们从来就不缺诗的美好。

共产党人雄奇开阔独领风骚的诗意情怀

要了解一个民族的面貌和灵魂,单单了解这个民族物质生活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了解对这个民族性格特质产生影响的文化和文学名著。

要了解现代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从百年屈辱中站起来,首先要了解中国共产党,而真正了解中国共产党,重要的一点要了解共产党人的诗人情怀。

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又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毛泽东就是这样的杰出代表。众所周知,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仅富有革命家的豪情、政治家的睿智、军事家的谋略、战略家的眼光,而且还富有诗人的壮丽情怀,是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

毛泽东一共写了多少首诗呢?1996年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了一本 《毛泽东诗词集》 ,收录67首,他生前发表39首,未发表的有28首。这个版本的作品是经过严格认定的。其实,毛泽东究竟写了多少首诗并不重要,他根本就不是靠作品数量取胜的。毛泽东的诗词作品并非每一首都是精品,但他的作品精品的确很多,如 《西江月·秋收起义》 《沁园春·长沙》 《西江月·井冈山》 《采桑子·重阳》 《忆秦娥·娄山关》 《清贫乐·六盘山》 《七律·长征》 《沁园春·雪》 《浪淘沙·北戴河》 《卜算子·咏梅》 等艺术成就极高,广为流传,脍炙人口。毛泽东发表的第一首诗词是在国外,早在1937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出版了 《红星照耀中国》,首次向西方世界披露了毛泽东的 《七律·长征》。1938年该书被翻译成中文,取名 《西行漫记》。所以 《七律·长征》 是第一首公开发表的毛泽东诗词,而且是先在英国发表,而后才在国内发表的作品。但毛泽东诗词真正风靡一时、轰动全国的事情,则发生在重庆谈判期间。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在重庆期间他看望柳亚子,柳亚子向他索诗。10月7日,毛泽东抄录了1936年2月所作的 《沁园春·长沙》 一词赠予柳亚子。柳亚子看后很震撼,推崇备至,击节叹赏,心绪久久难以平静,于是精心构思,写了《次韵和毛主席吟雪之作》 。柳亚子将两词拿到 《新华日报》 要求发表,编辑部因有相关规定,不敢发表毛泽东的作品,只同意发表柳亚子的和作。柳亚子的和作传播开后,山城读者自然想读毛泽东的原作。其实,新华日报社内已在悄悄传诵 《沁园春·雪》,尽管没有公开发表,这首词还是以各种方式在一定的范围内流传。时任《 新民报晚刊》“ 西方夜谭”栏目编辑的吴祖光,得到这首辗转抄录的词,读后觉得中间虽有遗漏,然其气势雄浑豪迈、空前绝后。他原以为是苏东坡、辛弃疾所作,但找遍苏辛词作,也没有寻到蛛丝马迹。后来吴祖光才知道是毛泽东所作,他感慨道:“只有这一个人才能写出这一首词。”11月14日,他将这首词在 《新民报晚刊》发表,题为 《毛词·沁园春》,并在词后加按语曰:“毛润之先生能诗词,似鲜为人知。客有抄得其 《沁园春·雪》一词者,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据毛自称,则游戏之作,殊不足为青年法,尤不足为外人道也。此词一经发表,整个山城为之一震,人们无不为之所描绘的美好前景、所透露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所倾倒,一时洛阳纸贵。蒋介石也不得不召集大批文人,试图能够写出超越此词的作品,以此来安抚民心,但最终草草收场,只能作罢。这个故事充分印证了中国诗词和毛泽东伟人人格的魅力和影响力。

那个时代,毛泽东用笔杆子做武器,赢得了一场场的胜仗!柳亚子说:“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毛泽东诗词虽然是古典的,但体现的是共产党人崭新的世界观。正是在这种诗词精神的感召下,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纷纷投奔延安,投向共产党。曾有外国人评论他是“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钟爱唐诗宋词,尤喜“三李”,即李白、李贺、李商隐的诗作。有人曾经作过统计,毛泽东藏书中留有阅读印记的,包括圈画和批注,涉及1180首诗、378首词、12首曲,诗词曲赋总计1590首,429位诗人。这一数字显然是不完全的统计结果,但他对唐诗宋词的喜爱由此可见一斑。

毛泽东深知古典诗词所蕴含的独特魅力,他在充分汲取中国古典诗词养分的同时,又创造性地融入了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诗词创作风格。毛泽东曾经说:“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应当兼读。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毛泽东诗词豪迈奔放,充满了一股英雄主义气概,如“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等等,充满奇特的想象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他对气魄雄伟的诗风和诗歌“境生于象外”的写作手法运用自如,特别是唐诗宋词豪放派的意象,在他的诗词创作中总是信手拈来,寻章摘句,宛若天成。毛泽东诗词的一大特色,是形象的大写意与大精微。他用精微的形象创造来完成大写意,又以大写意的气贯长虹来灌注创造的细节末梢。可以说,毛泽东诗词所具有的宏阔气象,部分要归功于他擅于在大写意中捕捉纤毫与精微。比如“万类霜天竞自由”,一个“霜天”,把万类世象写得逼透纤毫、神采奕奕。他是从大意象中开始构思,却又从一个个精微的小处落墨,点点滴滴,匠心独运,达到了意蕴深厚广博、妙趣丰盈雅漾的艺术境界。

长征是世所罕见的人类苦难,但它因为毛泽东诗词而充满无尽的魅力。这可以从毛泽东长征前后所作的诗词中,获得更加沉实、瑰丽的答案。从长征前夕创作的 《清平乐·会昌》 (1934年7月) 开始,两年之间,毛泽东在长征路上写下了《忆秦娥·娄山关》 (1935年2月) 《十六字令 (三首)》 (1934-1935) 《七律·长征》(1935年10月) 《念奴娇·昆仑》 (1935年10月) 《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10月《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1935年10月等多首诗词,读这些诗词就是读波澜壮阔的长征史。有学者认为,《沁园春·雪》 是毛泽东“一生当中成就最高的文学作品”。但在笔者看来,毛泽东的长征诗词都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是一个完整的组章。 《沁园春·雪》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自信,正是 《忆秦娥·娄山关》 中千古名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呼应。这种气势恢弘、磅礴豪迈,上天入地、雄视古今的英雄气,使苦难的长征充满了激情和信念。

毛澤东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从内容上讲毛泽东诗词主要展现了共产党人以下几种赤子情怀:一是爱祖国。毛泽东对历史上爱国的仁人志士常抱有特殊的情感。屈原和贾谊是毛泽东在其诗词中经常提到的两个历史人物,真正伟大的诗篇必定是爱国主义的结晶。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既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终极思考,又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迈担当。这与 《沁园春·雪》 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精神气象何其相似,读来令人心潮澎湃。二是爱社会主义。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13位创党人之一,这13位创党党员中只有他和董必武两人完成了革命到底的使命,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其他人有的牺牲、有的脱党、有的叛党,令人唏嘘不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他一生的信仰。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40多首诗词中,几乎篇篇倾注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讴歌、期许和欣慰。“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就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歌颂。三是爱人民。

“百年魔怪舞翩躚,人民五亿不团圆。”“六亿神州尽舜尧。”“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以人民为中心,是毛泽东诗词的核心理念。他讲得最震撼的一句话:“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他讲得最朴实的一句话:“为人民服务!”他讲得最动情的一句话:“人民万岁!”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 向全世界宣告,中国血吸虫病重点流行区域之一的江西省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毛泽东激动不已,彻夜难眠,感慨和欣喜之际,欣然命笔,写下了的不朽诗篇—《 送瘟神》:“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拳拳爱民之情跃然纸上。四是爱河山。“江山如此多娇”“踏遍青山人未老”,毛泽东一生对祖国大好河山都充满深情,对敌人“寸土不让”。咏山的诗词,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山的深沉,山的坚韧,山的博大,与他的诗词浑然一体。写河的,有“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他总是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深情眷恋,来抒发自己“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诗人还有很多,比如周恩来、朱德、陈毅、叶剑英、董必武、恽代英、夏明翰等,他们都是共产党人中能文能武的领袖人物。陈毅是杰出诗人,1936年9月,因叛徒告密,率部在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的陈毅的住地—梅山斋坑被敌人包围。陈毅和特委人员果断地昼伏草丛,夜里转移,在梅山范围内与敌人周旋。一连20多天,游击队丝毫不敢动烟火,也没有粮食可吃,只能嚼野果、野菜充饥,部队陷入绝境,大家都做好了为革命牺牲的准备。旧病复发的陈毅默吟出“绝笔诗”:“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这就是著名的 《梅岭三章》。叶剑英的诗也写得好,毛泽东称他“善七律”,他那首 《看方志敏同志手书有感》:“血染东南半壁红,忍将奇迹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一气呵成,爱憎分明,功力可见一斑。还有革命先驱夏明翰那首《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通俗易懂,信仰何其坚贞,感动和激励了多少共产党人!

中国梦:最富中国诗意的伟大理想

2012年12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 《复兴之路》 展览时,豪情满怀地提出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概念,引起举世关注和高度赞扬。习近平指出,实现民族复兴是最伟大的中国梦。在回顾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今天、宣示明天时,习近平恰切地引用了前人的三句诗即“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来作说明。这看似信手拈来的三句诗,把诗情画意引入了伟大的中国梦。而这三句诗中有两句是毛泽东的,喻示着要把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民族复兴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有一句是诗仙李白的,宣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李白的这句诗正可以承载丰厚的文化内涵。这可以说“中国梦”是新时代最富诗意的伟大梦想,使全体中华儿女的心紧紧地凝结在一起。

中国梦是一个史诗级的强国梦。习近平是富有诗人情怀的新时代领袖,他继承了中国诗人的爱国主义传统。他1990年7月15日读 《人民呼唤焦裕禄》 时有感而作的那首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感动了中国人:“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上阕“追思”,是诗人习近平对焦裕禄的评价;下阕明志,以抒情为主,描述了焦裕禄精神对诗人的影响,表达执政为民、造福百姓的理想和宏愿。全词表达了诗人对焦裕禄由衷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与大地山川、人民群众相依为命的高尚情操,以及他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赤子情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上富有深情和诗意的表白,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目标追求,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念兹在兹的人民情怀,深深地打动和温暖了13亿中国人的心。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勾画了中国梦的真实图景和光明的未来,催人奋进,让中国的前景充满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他指出,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里的“十个更”,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最善于规划奋斗目标的政党,规划五年、十年、二十年、五十年,甚至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且说到做到,每个规划都能够提前完成,谱写了一个个壮丽的诗篇,创造了许许多多中国奇迹。这是其他国家任何政党都望尘莫及的,也是世界各国政党或智库普遍关注并热衷研究的一个课题。

中国人在神州大地不断创造人类奇迹、谱写壮丽诗篇: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2018年超过90万亿元,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2014年已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并且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200多种重要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还有中国速度:40年高速增长,袁隆平水稻,中国高铁,中国超算:“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中国特区:深圳、上海浦东,中国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等,中国深海探测: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中国航空航天:空间站、神舟飞船、长征火箭、探月工程嫦娥系列等,中国大飞机:C919、运20、AG600等,中国空间测控:FAST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互联网商: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中国春运:37亿人次大迁移,等等,特别是精准扶贫,中国让8亿人口摆脱贫困,这是对世界最伟大的历史性贡献,这是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伟大成就之一。有国际著名学者在试图破解中国奇迹的成功密码时,发现了另一个堪称“奇迹”的现象,那就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转型之际,社会也保持了长期总体稳定。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曾提出“现代化孕育稳定,现代化过程同时引发非稳定”理论。但西方学者大多可能不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民族性,正是中国人充满诗意的文化根脉。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用诗意的语言对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绿水青山,乡愁绵长,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充满诗情画意的“美丽中国”构想。他强调,新农村建设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注意乡土味道,体现农村特点,保留乡村风貌,坚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村镇。党的十九大以来,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只有乡村振兴了,中国梦才能成真,而生态宜居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國的基础,是对农村改革发展任务的凝练概括,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对于转变农村发展方式,保护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目前还有40%以上的人口常住在农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兹事体大;同时,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建设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好底色。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国正在逐步形成“一村一规、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各显其美的美丽格局,让美丽乡村能真正记得住乡愁,记得住传统文化的根脉。试想,若干年后,神州大地到处都是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村镇,到处都是浓浓的乡愁,到处是安居乐业、老少无欺、民风淳朴的画卷,这不正是陶渊明理想的世外桃源吗。我想,这样一个山清水秀、生态宜居、充满诗意的中国已在悄然抵达,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粲然而至。

“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习近平代表中国提出的这个构想同样充满想象力和诗意。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震撼世界的伟大成就。中国发展当然离不开世界,中国领袖有博大胸襟,站在全人类发展的高度,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习近平说,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天下太平、共享大同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诗意理想。历经苦难的中国人民十分珍惜和平,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会是威胁、是和平不会是动荡、是进步而不会是倒退。为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习近平还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让中国改革发展造福人类,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中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了我国宪法和联合国决议,并得到世界众多国家关注和认同,成为国际共识;“一带一路”倡议打开了人类的筑梦空间,获得越来越多的国家赞许、支持和积极参与,美美与共。

中国梦,是和平梦、强国梦,也是世界梦。人民亟需中国诗意,让中国诗意浸润世界。

猜你喜欢

毛泽东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刘文西笔下的毛泽东
猜诗词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