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报老人”的人生经
2019-05-13赵承祜
我叫赵承祜,生于1930年,今年90岁,现在是北京市朝阳区定西北里社区党委电建第二党支部的党员。1990年退休以来,我坚持为社区办黑板报,成为面向群众传递党的声音、辅导社区居民学习、传播知识的重要阵地。去年初,仅围绕宣传十九大精神要点就出了几十期板报,29年来,累计推出板报超过800期。丰台区党委还派区电视台记者到现场录播了我的节目,我被誉为“板报老人”。
我1949年10月参军,1953年5月入党。我这一生很平凡,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但我从未放弃自己的人生信条:诗意的生活是自己过的,共产党员的生命在于不断学习,学习永葆年轻。无论是41年的工作生涯,还是29年的退休生活,到今天我从来没有中断过学习。
每天学习是我的必修课。退休后,我每天早上6点起床,坚持收看早新闻,上午一般学习二三个小时,下午一般用来整理学习笔记,晚上7点准时收看新闻联播。这种习惯20年来雷打不动,即使后来老伴患了癌症,全部家务都落在我身上,我也仍然挤时间每天坚持学习。
除了去图书馆查资料,我还自费订阅了中宣部的《学习》 活页文选和 《光明日报》 等,作为主要的学习参考资料。学习内容,主要是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中央发布的重要文件,以及报刊上的重要资料等。
在学习方法上,无论是收看电视还是查阅资料都摘录下来,随后再整理成学习笔记,这实际上是反复精读、梳理提炼的过程,也便于查找利用。从年初至今,我写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笔记33篇、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笔记14篇、学习新党章的笔记40篇、学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的笔记3篇。这些学习心得,都转化到了社区处黑板报上,让广大居民受益。
有时间,我还积极参加社区建设和各项公益活动,从不感到累、也不会觉得亏。刚退休那会儿,正赶上搞社区建设,我凭着在部队、企业多年的工作经验,参与协助社区制定相关制度、建设社区图书室,甚至还为改善社区环境,同社区领导到各产权单位去筹款。“非典”期间,社区同志下基层去了,我就到居委会值班。
近邻是总后高干干休所,我原来所在单位后勤学院的不少老领导就住在这里,其中老红军钟羽一同志曾经是我的直接上级,1993年他去世后,因子女都不在身边,钟羽一同志的老伴无人照顾,我们俩口子就义务照看老太太,直到她老人家2012年去世。
1985年夏,我在燕山水泥厂的同事刘德功,在参与抢修水泥磨时不幸重伤,经抢救捡回了一条命,后来他在家休养时,后背长了一个脓疮,因行动不便无法就医,我和老伴几乎每天下午都要从石景山赶到永定门外的琉璃厂区为他洗疮换药。
此外,像邻居家孩子上下学没人接送、早晚餐没人管等,只要力所能及的事,我和老伴都统统揽了下来,至于各种志愿活动就更是从不缺席了,也从无怨言。退休后,我先后获得过北京市“孝星”“健康老人”称号,4次获得豐台区“优秀共产党员、“老志愿之星”、“学习之星”和9次获得丰台街道“优秀共产党员””奖励等。
正所谓思想不狭隘,天地尤广阔。学习,既丰富了我的知识,也让我的退休生活一如既往地更具诗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