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2019-05-13袁炯高虹霞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问题对策

袁炯 高虹霞

【摘要】  党的十八 大以来,国家从宏观层面吹响了“脱贫攻坚”的进军号,地方和高校积极响应落实“教育脱贫”的相关政策。以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现有的学生资助体系为例进行分析,找出在目前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一套适合校情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识别方法,从而使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更加精准。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资助工作 问题 对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教育扶贫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也是重要短板。高职高专院校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场所,“学生资助”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手段在这场决胜攻坚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开展情况

1.我校目前的在校学生2737人(截止到2018年6月1日),各类型贫困生931人,贫困生占在校学生人数的39.23%,其中孤儿学生、残疾学生、城乡低保家庭学生、建档立卡家庭学生174人,占在校学生人数的7.33%。

2.我校依据教育部、重庆市、重庆市教委相关规定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管理办法》《“国家三金”管理办法》、《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定,经过多年的实践,已基本形成了以“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资助政策为辅,守住了“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底线。

3.我校近年来还利用新生进校、毕业生离校、传统节日、寒暑假学生离返校、寒暑假走访,积极开展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各种类型的慰问活动,让受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爱。

4.通过组织受助学生观看专题宣传片、优秀学生专题报告、征文比赛、座谈会等形式对受助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

5.与学校招生就业处配合,高度关注贫困生的就业情况,2018届我校共有孤儿学生、残疾学生、城乡低保家庭学生、农村建档立卡家庭学生47人,46人顺利就业或升入更高学府继续深造,就业率为97.87%,这些学生的顺利就业为阻断这些贫困家庭贫困的代际传递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资助对象认定标准不统一,认定流程粗糙,导致认定结果不精准,这是我校在开展学生资助工作过程中最大问题。

1.我校目前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及工作流程。我校目前在开展贫困生认定工作时,首先要求学生提供乡镇(街道)一级政府或民政部门提供的证明材料,再经过学生所在班级贫困生认定小组初审、学院贫困生认定工作组复核,最后报学校学生资助中心确认后方能生效。

2.我校现行“贫困生认定”的规章制度、认定模式存在极大的弊端。第一,学生获得贫困证明程序繁琐,一般情况下学生要经过村(居委会)初审,在获得村(居委会)一級认定后,才能到乡镇(街道)一级政府或民政部门盖章,导致学生来回奔波,劳民伤财;第二,个别学生依靠家庭,通过一些非正常手段可以获得类似证明,给学校在贫困生认定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第三,学生获取证明到学校以后,需在班级贫困生认定小组进行初审,这些学生站上讲台,向班级贫困生认定小组成员说明家庭情况,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学生站在讲台上“比困难”的状态,给学生本身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伤害了自尊心;第四,在贫困生认定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个别贫困生认定小组成员甚至辅导员会将个人主观意识或者个人情感掺杂到评定的过程中来。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导致我们对于贫困生的认定不精准,甚至有很大的偏差。

3.近年来,从国家层面到各级地方政府均出台了措施,砍掉各种“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方便群众办事,我校所在的重庆市于2018年5月2日正式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村(社区)证明事项的通知》,正式取消了涉及学生申请“补助、减免费用、救助”类的相关证明,为适应新变化,我校现行相关工作制度和流程也应适时做出调整。

二、建立适合学校校情的贫困生认定方法,使每一名申请评定的学生都受到公平的对待

首先,应对照上级相关的文件精神制定、完善适合本校校情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制度,明确认定标准;其次,应强化学校、学生处(学生资助中心)、学院、年级4个层级的认定机构,细化认定流程;再次,通过建立量化体系为贫困生认定工作提供有力的认定依据和参考。通过制度、认定流程和量化体系三个维度的结合使我校的贫困生认定工作更加科学、规范、高效、公正。

1.贫困生认定模式的思考:

(1)政策认定。以上级文件为指引,将一些特殊人群直接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贫困生信息库,作为资助对象。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等。

(2)综合测评认定模式。在充分考虑被认定学生的家庭经济因素、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素、突发状况因素、学生消费因素、其它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因素等各种因素的前提下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困难程度认定指标及权重体系》(以下简称“体系”),申请入库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体系中的每个项目打分,以得到的分值由高到低进行初次排序。

初次排序后,各学院以年级为单位,抽取不少于10%的学生成立“困难学生认定评议小组”,以申请入库学生本人根据“体系”得到的分值和评议小组学生对申请入库学生的日常情况的了解进行二次评议,并将申请认定的学生划分为特别困难、比较困难、一般困难、特殊困难几个类别对初评排序结果进行调整并公示。公示后,经学院工作组审核并报学生资助中心备案,正式形成当年的贫困生信息库。

2.建立可进可退的贫困生信息库动态管理机制。

(1)在以往的工作中,每年9月集中对贫困生进行一次认定,建立贫困生信息库,入库的学生被认定为贫困生,根据学生在校综合表现情况可以在校享受一系列的资助。这种“一锤定音”的做法和后续管理的缺失,使我们的一部分受助对象一旦入库就高枕无忧的“躺在贫困生信息库里享福”,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2)所谓“贫困生信息库动态管理”是指改变以往一年更新一次贫困生信息库的工作模式,以每年9月建立的贫困生信息库为基础,通过家庭走访、信函索证、学生访谈等方式,核实学生提交材料的真实性,随时对每个学年初评定的学生贫困等级进行适时调整。

(3)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要求学生如实提供家庭经济情况,如发现有恶意提供虚假信息的情况,一经核实,取消学生的认定资格和已获得的相关资助,并追回资助资金。

四、结语

综上,通过对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开展情况为例,从学校目前学生资助工作开展现状,到资助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再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的一些工作设想,目的在于我们希望利用有限的资金把我们的学生资助工作做好做实,让贫困家庭学生没有后顾之忧,让他们掌握技能,顺利毕业,从而阻断家庭贫困的代际传递。

参考文献:

[1] 梁波.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准确认定贫困生家庭经济困难状况[A].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创新发展论文集[C].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290.

[2]彭益全,黄蓉,宫佳,杨思思.高校贫困生认定及精准资助路径探索与实践.中国轻工教育,2016,(3):19.

[3]孔德明.高校贫困生认定及后续管理精细化工作机制.文教资料, 2018,(5):152.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