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2019-05-13宋俊丽
宋俊丽
【摘要】 如 何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和培养阅读能力,使小学生在提高文化知识的同时,心灵得到陶冶,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需要教师、学生、家长三者密切配合,相辅相成,身体力行,教学相长,采取多种形式、多样化方法去引导小学生,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生 阅读能力 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说话和写作是重要的方面。而每个人的语言知识主要是从小学阶段语文的学习中开始积累和形成的,尤其是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如果达到了这般兴趣程度的话,学生阅读学习就从被动型变成主动型了。有了兴趣才有语文阅读的动力,才能持之以恒地阅读,在阅读中精神也更集中,才能真正地提高阅读的能力。
首先,作为教师要当好引路人。教师的水平决定着小学生阅读的水平,因此教师需要全面提高自身文化修养,这不仅表现在知识的丰富上,同时包括教学观念的转变、讲课技巧和敬业精神上。一是教师要转变观念。转变过去的传统观念。改变过去小学生阅读水平只要识字词、流畅读完全文的要求。当前,新课改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标准,要求对语文阅读的教学不但要掌握字词,并且还能够运用,同时还能在阅读中兴趣得到培养、性情得到陶冶、思维得到创新,这是对新时代教师的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必须树立全新教学思维,要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改变教学理念,教师绘色地解读和引导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阅读兴趣。
其次,针对学生。教师要设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的培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表现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要因人而异的提问设置等等。教师一般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教师要做好阅读准备工作,调动情绪阅读前的导入工作很重要。在阅读开始前,如果教师能够增加些对课文背景或相关知识的趣味性讲解,那么就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充满期待,兴趣盎然。准备工作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对文章的背景等知识的渗透,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入手,联系课文的内容,引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积极性。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利用好奇心使学生对课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二是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加阅读趣味性,因此,在教学中,多利用现代化设备,制作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听资料,图文并茂,声色具备,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记忆,阅读学习过程就不是那么枯燥,不是负担,而成为一种享受。三是因材施教,巧妙设置提问,课堂提问也颇具技巧性。方式恰当,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甚至自信心,因此,在课堂上,可以尝试针对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按不同学习水平程度,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四是创设各种阅读模式,吸引学生兴趣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些情境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既培养了其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记忆。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立多种形式的阅读课、举办阅读竞赛等形式来激发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室里设立一个图书角,老师选择有益于学生成长学习的书籍放在其中,方便阅读,从而形成阅读的好氛围。
第三,在学生家长方面。这就要求教师与家长搞好协作,让家长在家里营造阅读的氛围,配合老师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根据孩子的年龄、身体、智力发育和阅读理解能力,购买课外书籍,父母身体力行保持阅读的习惯,成为孩子的榜样。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爱表现的心理特点,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等。了解了这些,我们就不会奇怪《海底两万里》《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会成为儿童文学的钟爱;也就不惊讶于《哈利波特》能誉满全球。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种心理需求是有个体差异的,有一些孩子的情感比较细腻,高年级学生又会有青春期的心理萌动,因此,教师推荐书籍要有针对性。引导孩子读经典名著,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对儿童而言,经典名著并不僅仅是中国的《唐诗三百首》和四大名著等,也不仅仅是国外的《巴黎圣母院》等,世界的经典当然可以成为儿童的经典,但是他们更有自己的经典:《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以及安徒生、格林童话等。只有符合儿童的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书籍,才能促进他们的发展,才能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才能扩宽孩子的视野,才能成为孩子心目中的经典。
其实,阅读最简要的方式有三种:精读、泛读、浏览。精读即深入细致地研读,也就是逐字逐句地读;泛读即大体了解所读文章的写作思路,大略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浏览即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将要读的东西扫视一遍,掌握大体的内容,也就是“一目十行”地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孩子学习方法远比学到的知识本身重要,有了正确的方法,才能不断的获取知识,在小学生阅读教学过程中同样如此,教授学生阅读的方法,才能够使其摆脱过分依赖心理,从而形成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