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关系
2019-05-13柳正赟邢瑾
柳正赟 邢瑾
【摘要】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承担着育人的重任。学校教育是主导,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构建和谐的教育体系,才能完成育人的使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教育合力 新时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若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微、复杂的任务。”在目前这样一个多元价值观充斥我们社会的今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边界日益模糊,家庭教育不再是家长自己的事,学校教育更多地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承担着服务与指导的重要功能。如果忽略了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巨大影响,那么我们的学校教育就很难产生实效性。
一、新时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和谐现状及成因
1.多依赖学校,少家庭参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许多家长忙于事业或为生计奔波而无法顾全孩子的教育。一些家庭认为,只要能满足了孩子的一切物质需求,就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传统的思想总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只要把孩子送进学校,就履行了自己的全部义务,把教育的任务全部推给学校。
2.多理论教育,少实践体验。现行教育制度和应试制度下的学校教育己或多或少出现了远离劳动生活的倾向,大多数学校在教育实践中还是以灌输书本知识为主。加之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在违背教育规律的情况下,对日常生活大包大揽,把孩子置于“保险柜”里,生活在“安全圈”里,致使部分家庭教育成了学生的课外“补习班”,孩子没有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没有实践体验的机会。
3.多智力培养,少兴趣引导。在家长心目中,学校教育成功与否,就看孩子能否考个高分,成绩代表一切。家长对孩子和教师的要求就是把智育抓上去,把分数搞上去,少搞点活动,多上点课。导致学校教育强调整齐划一,着重在于培养孩子的共性,提高学习成绩,缺少个别指导,难以兼顾孩子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的发展。
4.多纵向发展,少横向联系。从目前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来看,一些学校或教师迫于教学质量压力,一心只想提升学生成绩,无心开展家校合作活动,日益排斥着来自家庭对学校教育的参与。传统的观念和习惯影响着当今家校合作活动的开展,使其难以避免内容单一、合作出现断层、频率低下等问题,一个少年儿童,除了所生活的周围环境之外,除了学校,还是学校。
二、新时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既有共同的教育目标,又有无法互代的个性优势功能,学校教育是主导,家庭教育是基础,它们是一个紧密联系、各自独立的有机系统,二者应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整体教育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同等重要
家庭教育是人生最早、最初接受的教育,基于血缘关系亲情的维系,利用家庭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是依靠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是父母细雨润无声般的渗透子女的心田,而实施一种爱的教育和生活的教育,影响着人一生的发展。而学校教育是按照社会的要求,由专门的教师,使用最有效的方式对年轻一代集中进行教育,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成为教育者所期望的人才。学校教育是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它不仅要促进学生的智力成长,还要关注学生道德、身体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家长和教师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而家庭和学校必须对两者结合的重要性有正确而充分的认识,并将这些认识落实到行动中去。家长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让孩子生活在家庭的关爱中。
(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保持一致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以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假设孩子在学校所受到的教育与家庭教育不一致时,孩子应该如何选择,是相信教师说的,还是相信家长说的?长此以往,家长和教师在孩子心中都将失去威信。如今,对父母来说,孩子既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又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作为父母希望孩子比自己更完美,希望自身经历中的缺憾在孩子身上得到补偿。家长就要和学校沟通配合好,积极地运用学校“打开校门,敞开教室门”的机会,参与到学校和班级中去。学校须尊重家长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家长的情况,满足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和要求。家校携手积极寻找一个结合点,明确共同的期望和要求,保持目标一致和统一,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及策略,增进家校共育合力,学生努力方向就更明确,更有动力。
(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形成互补
在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不管其作用大小,勿庸置疑,对学生都会有影响,要使家庭、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除了统一要求外,还要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各有侧重,形成互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它们的力量。家庭教育侧重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家庭教育要配合学校教育,家长要积极与教师沟通配合。倡导家长平时洁身自好,读书学习,引导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倡导家长妥善处理家庭矛盾,感情问题,不要因此让孩子的身心受到创伤,从而心情郁闷,对生活、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成为学困生。倡导家长与孩子沟通情感,爱而不宠,严而适度,正确引导,因才施教,不要简单粗暴地打骂孩子,使他面服心不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堕落为学困生。学校则应该按照教育目标,从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培养学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文化知识基础,根据个人的特点,還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各自的才能,特长都能得到培养和发挥,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在家校合作中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群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从而使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和家庭教育的补充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发挥优势
在学校,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但如果回到家,家长不以身作则,教育的效力将会大大减弱。所以,家长要充分利用家庭环境的有利条件,做好孩子第一任老师的职责,严格约束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起潜移默化的作用,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首先,老师要根据学生各自的能力及优势,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外活动,多寻找机会让他们施展才华或发表自己的“高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其次,老师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再者,学校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与配合,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设立家庭教育辅导站等,共同制订教育计划及措施,以推动家长和学校共同研究教育经验和规律,普及科学教育知识、提高全民族家庭教育水平,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
总之,学校教育尤如一棵树,它的生长离不开家庭土壤,土壤越肥沃,阳光雨露越适宜,它就会枝繁叶茂。因此,要办好学校教育,要全面全方位实施好素质教育,就必须立足学校,寻求家庭的参与配合与支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才能使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温海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D].内蒙古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宋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8,(32)
[3]王龄萱.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整合研究[J].教育研究,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