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舞蹈编导中空间的表现及运用手法

2019-05-13张明月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舞蹈编导形态表现手法

张明月

【摘要】  舞蹈编导中 融入空间理念能够有效的增强舞蹈作品的空间表现能力和感染力,舞蹈编导是对作品的整体把握,赋予作品情感,引发观众对舞蹈作品的深入思考,构筑一个完整的舞蹈形象空间。舞蹈艺术的深入追求是在舞蹈编导和观众之间产生空间交互,实现由视觉享受转变为精神层次的升华。

【关键词】  舞蹈编导 空间 形态 表现手法

一、舞蹈编导中的空间概述

1.空间的含义

空间作为一种客观物质的存在形式,使人的生存和生活都处于空间条件下,既能形成虚幻的意识空间又是实质存在的真实空间。空间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意识形态,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定义是物质对象的空间,任何事物的运动和状态变化都是处于空间条件下,人类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利用物体进行空间构筑。以舞蹈的角度来说,空间的含义有着不同层次的划分,在以人为主体时被称作内空间,超出人体结构范围外的空间称为外空间。舞蹈简单来说是人体形态对美的展示,更深层次来讲,舞蹈的本质是创造视觉空间美感,深层的含义是视觉艺术的崇高追求。舞蹈在编排的过程中,不仅要将舞蹈融入在虚实空间中,更是要对意境进行充分表达,使观众直观感受后会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中形成内在情感表达。

2.空间特征

人们对空间存在一定的本能认识,在后天的生活学习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空间特征的感悟,或是因为空间的表现形式较为抽象,很多心中存在空间概念却难以形象的进行表达。如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由简单的图形学习延伸至物体体积方面,这也是一种空间观念的逐渐培养。有人认为舞蹈空间是人体所处的三维空间外更深层次的空间艺术表达,丰富的舞蹈动作展示能够在观众思维建立想象空间,深刻体会不同情感的表达。在进行舞蹈编排的过程中要对动作进行掌控,使观众直观感受到形态美,空间元素的融入是舞者的位置变换、方向移动和舞者之间动作交流中,形成多种空间变动。现代技术能够制作良好的舞台效果,舞者能够通过形态变化以及与其它舞者的动作交流表达舞蹈意境和个人情感,美与情的和谐表达,舞蹈才能形成独特的空间艺术。

二、舞蹈编导中空间的表现形态分析

1.真实空间形态分析

在舞蹈表演中观众直观感受到的表演内容被称为真实空间,也是舞者进行位置变动的空间。空间在舞蹈中的表达形式较为多样化,舞台效果、人物形态、服装样式、色彩搭配等都可以称为空间表达形式。真实的空间具有一定的范围性和延伸性,在进行编舞时应当充分进行考虑和应用。范围性和延伸性能够使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有效结合,加深意境和情感的表达。在舞蹈编导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空间形态的掌握,舞蹈的表演是处于有界限的物质空间中,肢体感官加强对物质空间的应用,以最佳状态展现外在美感,带来视觉享受。无界限的空间是舞者的情感表达空间和观众的想象空间,优秀的舞蹈不仅要为观众展现形体美,更要带动思维空间的活跃,引发更多思考。舞蹈对于空间的应用应当进行更深的探索,追求更高的艺术造诣。

2.虚幻空间形态分析

优秀的舞蹈能够带动观众内心共鸣,使舞者和观众产生更多的情感交互,这便是所谓的虚幻空间。在舞蹈编导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虚幻空间的运用,积极而又强烈的进行舞蹈情感表达。虚幻更多说的是精神世界,人内心感觉、情绪的变化的客观思维过程,舞蹈編导人员在切实掌握真实空间的表达形式后,要对舞蹈中要表现的人物心理进行思考,使自身精神状态和塑造的人物形象融合,提升感知力和舞蹈表演的感染力。相对于真实空间表达来说,须换空间的表达更具难度,要对真实空间进行大量的重复布局构思,使真实空间能够承接虚幻空间的意境表达,使观众领会舞蹈情感,产生想象空间和情感共鸣,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舞者和编导都应当加强对生活的体验,真正理会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含义,体会生活中人物动作和心理变化,以舞蹈的形式给予充分的展现,带有情感的舞蹈作品才能使舞者和观众处于最佳虚幻空间形态之中。

三、空间表现形式在舞蹈编导中的应用

1.舞蹈编导对外空间的表现及运用手法

舞者的位置变换和肢体语言是对空间的外在表现,表达过程中处于舞台区域的外部空间,舞者的肢体语言不只是简单的传递形体美,更能通过动作语言对空间的良好运用,为观众带来直观感受。空间和动作的交互,使舞者舞蹈过程中以空间作为介质,传递动作感情,以身体的完成的动作形态在空间中进行变换和交流,形成了独特的视觉艺术。观众更深层次的精神感受是通过舞者的动作表达产生的,如何给观众带来视觉享受和思维空间是舞蹈编导中重要的创作内容,舞蹈动作的形成过程离不开动作的空间张力,所谓的空间张力是舞蹈动作在空间中存在较大的单位和力量。例如一个人在扛起重物的过程,当人将重物由地上抬起在扛起时,所使用的力量将会是孔武有力,身躯的弯曲到直立这个动作过程不仅具有环境空间,更体现了动作在空间中的张力,整个扛起过程发生了空间快速变化,也能使人感受到人要征服重物的心理变化,这种动作语言的表现,能够为观众带来强烈的感受延伸,形成动作空间的张力。

2.舞蹈编导对内控的变现及运用手法

现代舞蹈打破了传统思维的封闭,对现代空间结构具有强烈的感知力,舞蹈编导在进行编舞的过程中也会对结构空间产生明显的认知,引发对舞蹈结构的深思,舞蹈作品的骨架和内部构造形成了完整的舞蹈结构,舞蹈的动作和空间的交互支撑其舞蹈结构,构造出更多的想象空间,展现舞蹈作品的丰富情感和意境。当通过想象对舞蹈整体进行构思时,舞蹈美感展现会有一些随性和深度,突破传统的表现形式,不再是通过舞蹈叙述故事,而是使舞蹈具有完整的结构,展示广阔的空间。目前来说舞蹈具有较广的意义范围,在编导中应当穿插人物脉络,展现舞者表达的任务情感,引发观众的心中的想象和共鸣,充分展现舞蹈艺术的魅力。

3.舞蹈编导在舞蹈作品中与观众的空间交互

舞蹈作品的价值来自于观众的认可,观众通过对舞蹈作品的感知,舞蹈作品对于观众的作用,两者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存在的较深的联系,能够使舞蹈编导和观众在舞蹈作品中实现思维空间的交互。舞蹈编导不仅要对舞蹈人物心理进行掌握,更要准确的将情感传递给观众,在正式演出前,舞蹈编导对作品的满意度是较为虚幻的个人想象,需要实际表演中观众做出的反响,舞蹈作品也成为了舞蹈编导和观众群体想象空间的交互媒介。好的舞蹈作品是实现双向交流的空间,舞者的形态变化能够影响观众的感受,观众能够对舞蹈作品的情感表达产生深切体会,舞者塑造的人物形象较为悲惨能够使得观众流泪,幽默的人物形象能够使观众感受喜悦,实现舞者和观众情感的共鸣,两者之间产生精神层次的空间互通,能够进行互相影响互相交流,也就达到了舞蹈作品的真正魅力,获得较高的艺术成就,为舞蹈编导发展提供更多灵感创造更多价值。

舞蹈编导中对空间进行合理运用,能够有效的提升视觉艺术的表达效果,要求舞蹈编导人员要对生活有着深刻的体会,并在人物设计中充分融入展现,结合舞美灯光,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和精神震撼。

参考文献:

[1] 钟 祎 洵,金雷,任道.格式塔理论在高校舞蹈专业编导教学的应用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02):146.

[2]刘红丽.谈舞蹈作品中“无声”的运用及作用[J].文艺生活,2017,(02).

[3]朱秋涛.舞蹈编导课中创造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J].才智,2017,(13).

猜你喜欢

舞蹈编导形态表现手法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厚重感
浅析低碳园林营造原则及表现手法
室内园林绿化装饰布置原则及主要表现手法
刍议汉字设计的形态语义学
战斗精神的五个要素
建筑设计基础教育中“体”与“空间”形态的自组织
浅谈如何提高舞蹈编导的创作能力
“互联网+”视域下的公益新形态探究
关于舞蹈编导创作出新颖独特的舞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