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温度 职业有良心
2019-05-13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9年3期
教师的“职业良心”,狭义层面可理解为岗位责任心、对待工作的态度,广义层面可理解为个人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爱心。培养“职业良心”,除了学校细化管理评价措施加以约束与激励外,还需要教师个体强化对自我情操的审视与提升。
一是完善德行测评体系。学校可结合自身办学定位,从“师者为范”的角度设定边界,对触碰底线的教师一票否决,对帮扶学生成长做出具体行动的教师予以加分奖励。将教师自评、学生测评、教师代表互评等方式有机结合,激发教师职业道德层面的自我生长动力。
二是加强学法设计研究。学法设计,就是从学生角度审视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师站在让学生有收获的立场上思考教学设计,研究教学特点。教师从服务学生成长角度反思在工作中所采用方法的合理性,激發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动力。
三是激发爱岗敬业精神。学校可定期组织爱生敬业标兵、师德师风典范等进行现场宣讲,弘扬师道风范,提升教师的精神高度;组织师生参加文艺、体育等活动,增进双方的认知认同,培育教师的爱心,增强教师的职业归属感。
职业教育要将教师的“职业良心”与“工匠精神”紧密糅合,外引内驱,将技术领域追求的“精益求精”融合教育领域讲求的“以生为本”,让教师的“职业良心”更为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