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的叙事技巧

2019-05-13刘然

关键词:党教受众效果

刘然

短视频是一个与长视频相对而言的概念。它出现的时间并不短,但成为一种主流的创作方式,则是因应移动端信息快速传播的需要而形成的。短视频,顾名思义,最大的特点就是短。起初业界常用10分钟的片长来界定这个“短”,可随着人们对移动互联传播特点更深入的了解,对于“短”,大家又有了新的认识。现在通常的观点是,新闻类短视频不宜超过30秒,宣传类短视频不宜超过90秒,即便是多角度叙事的故事类短视频,也尽可能不要超过3分钟。这么“短”,还能讲明白一件事吗?当然不容易。只有充分利用好镜头语言的叙事功能,准确把握叙事技巧,才能让如此短的短视频不仅有“骨骼”,而且有“血肉”。

一镜到底叙事

短视频最简单同时也是最难的一种制作方法,就是一镜到底。说它简单,是因为人人都能上手,比如在网络上传播的一些搞笑短视频,大多都是用一镜到底方式拍摄的;说它难,是因为要用一镜到底把一件事讲得既有条理又有意义,同时还兼具画面效果,就非常难了。因此说,如果不能极为精准地把握这种表现方式的叙事技巧,创作者是很难用一镜到底拍摄出高质量的党教短视频的。

怎么才能拍好一镜到底的党教短视频呢?首先,切口要小且更集中。短视频本身就不适宜宏大主题的叙事,由于片长比较短,创作者很难多角度、多层次地去烘托主题,所以短视频基本都是小切口切入。而一镜到底的短视频切口要更小一些,只针对一个关注点进行叙事,一气呵成的镜头所展现的也是这个关注点最核心最能打动人的部分。一部长约15分钟的专题片,我们可以用大量的镜头从多个角度做铺垫,最后达到高潮。一镜到底的短视频是没有时间也没有条件进行铺垫的,镜头一开始就要切到高潮部分,铺垫仅用一句解说词代替,这样的叙事方式可以使片子的主题更精练、更鲜明,增强片子的纪实感,给观众一种“一击命中”的效果。

其次是要考虑采用合并场景的方式进行叙事。通常情况下,一镜到底很难实现多场景拍摄,但往往为了反映某个主题,我们还需要多场景展示,这时就可以通过合并场景的方式来解决。举个例子,拍一名村支书,我们要反映他带病坚持工作,帮村民解决矛盾纠纷的故事。一般而言,我们需要拍摄多个场景多个镜头,起码要有村支书生病的镜头、村民争论的镜头和村支书赶过去解决矛盾的镜头。用一镜到底的方式拍摄这个桥段,我们可以把场景设置在村卫生所,在镜头展现村支书正打点滴的画面时就做好铺陈工作,然后用画外音的方式展现村民把纠纷闹到了卫生所,村支书打着点滴给村民现场解决矛盾。这种合并场景的表现方式,不仅可以让一镜到底实现多场景叙事,而且还可以让主题得到进一步强化。

最后,创作者还可以选择用技术流的方式解决一镜到底的叙事问题。比如,2018年年底网络上热播的一部短视频——《我梦想  我奋斗 我奔向》,该片是由新华网摄制出品的,著名演员刘烨主演,采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方式,将历史大事一一串联起来。片子长约8分钟,展现了13个场景,这么大的主题、这么多的场景是怎么实现一镜到底的呢?答案就是Milo运动控制系统,即一种多轴的摄像轨道系统。当然,平常我们或許没有机会使用这个系统拍摄党教片,但作为党教片创作者,也应该对这项新技术有所了解,一旦有机会上手,相信它一定会给创作带来全新的体验。

应用解说词叙事

正如前文所述,短视频的核心是传递信息,就是要把最精练、最有效的信息传递出去。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很多长视频都可以被改编为短视频,并因此获得不同的传播效果。长视频适合受众在特定场合或闲暇时间观看,可以投入更多的情感和审美享受;而短视频只是将信息传达给受众,并且告诉受众需要对此信息反馈什么样的情感。相对于长视频,短视频的信息表达更为直接浅显,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实现传播意图。

对于从长视频转为短视频的作品而言,关键在于长视频核心信息的提取。我们可以保留长视频中最精彩的关键段落,对整体的叙事可用解说词贯穿视频,再添加上精彩画面和场景即可。也可以这样讲,长视频的精彩之处需要受众自行体会,会因为受众的个体差异形成不同的传播效果;短视频则不同,它几乎是直接告诉受众这个视频希望达到的传播效果,所以受众能够更直接地感知传播者的创作意图,只是过程中可能会损失一定程度的审美愉悦感。有种用几分钟时间介绍一部电影的短视频现在比较流行,像“谷阿莫说电影”,就是把一部电影凝练为几分钟的内容,画面是经过精剪的电影精彩镜头,然后利用解说词来叙述故事梗概。观众虽然不能从中体会到完整的欣赏愉悦感,但确实也能够在几分钟内理解影片所要表达的意思。

党教片的长短要根据需要灵活选择。长视频适合更宏大的主题、更完整的叙事,能够承载更丰富的信息内容;短视频则更有利于在移动端形成广泛而快速的传播,更容易通过浓缩的精彩吸引受众眼球,从而更充分地体现出片子的教育价值。因此,我们在日常制片过程中,可以尝试“一菜两吃”,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为片子制作长、短两个版本,这样有助于对素材的充分利用,也有助于片子达到更深层次的教育传播效果。

反转与戏剧性叙事

由于时长的限制,短视频的叙事过程缺少前期铺垫,不容易建立起对立双方的矛盾关系。为尽快获得受众关注,短视频开场很快就要进入到戏剧高潮,很多短视频播放平台的运营商把“很快”定义为三秒,也就是说,短视频的头三秒如果抓不住观众的眼球,就会影响视频的传播效果。

不仅开头要“快进”,结尾还要“快出”,也就是在高潮的尾声处就要戛然而止。因为,网络时代的受众同时要面对海量视频,注意力是极易被分散的,多一秒对于短视频而言都是画蛇添足,都有可能流失受众。因此,短视频的戏剧性主要是依靠反转来完成的。换言之,短视频很难靠剧情的逐步推进来解决问题,更有效的方式是情节的反转。以精品栏目《陈翔六点半》为例,其作品大多都是反转风格,前段似乎在讲述一个很深沉的故事,同时留下悬念和伏笔,结尾处剧情突然反转,增强了戏剧和喜剧的效果。当然,党教片不可能重点追求喜剧效果,因此也很难应用反转的叙事方式。但世事无绝对,只要用心,我们就能够用这种叙事方式为党教短视频增加新鲜感。比如,我们可以在片子前半部分描写扶贫干部“激烈地批评”贫困户,当观众开始质疑扶贫干部的行为时,剧情突然反转,贫困户在感谢扶贫干部,原来扶贫干部的“狠”是在用激将法,意在刺激贫困户振作起创业干事的精气神来。当然,这样的反转效果要有特定的人和特定的事,要有事实基础才可为之。对党教片创作者而言,只有平时多主动思考这样的叙事方法,当合适的素材出现时,才能够信手拈来。

由于篇幅原因,关于短视频的叙事技巧,本文只约略介绍以上三条。其实,短视频的叙事技巧还有很多,比如社交化叙事、精品化叙事,等等。但无论哪一种叙事风格,本质上都是为了使短视频得到更好的传播,采用哪一种风格也要依据片子的原始素材进行判断和选择。再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党教片创作者要多从成功作品中汲取营养,不仅要多观摩同类精品,也要学习其他类型精品短片的故事化叙事、节奏化叙事及精品化意识。切记,精良的制作永远是赋予作品更强生命力和更好传播力的基本要素。

猜你喜欢

党教受众效果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抓住“瞬间性”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