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泄密者”时代落幕?

2019-05-13

看天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莫雷诺曼宁阿桑奇

身着黑色衣服、银发在脑后挽个髻、一脸白色络腮胡、手里拿着戈尔·维达尔所著《国家安全史》……就这样,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被多名英国警察拖出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

“我们必须抵抗!”过程中,他嘴里喊着。躲避7年后,他最终还是从厄瓜多尔使馆里被“请出”。

4月11日,阿桑奇被羁押到威斯敏斯特法院,其乘坐警车遭到媒体围堵。面对镜头,阿桑奇连摆各种pose,对着媒体眨眼、竖起大拇指,一会又比划起剪刀手,看上去神态轻松。

当天的一幕幕,很快成为世界各大媒体头版头条。被《纽约时报》称为“泄密时代先知”的阿桑奇再次搅动世界,但已不似以往那般荣耀加身。他未来去向的谜团,不知何时能揭开谜底。

隐藏在俄罗斯某个角落的爱德华·斯诺登,随后在社交网络推特上发声:“这是新闻自由的至暗时刻。”

“泄密者”时代的终曲奏响。

英雄VS叛徒

不到一周前,厄方还在否认即将取消对阿桑奇庇护。

4月5日,美联社报道,维基解密发布推特称,据可靠消息源,“短则几个小时,多则几天”后,阿桑奇会被踢出使馆。

看到这条帖子后,英国警方开始在使馆外蹲守——对阿桑奇的拘捕令仍有效,警方称,“只要他离开使馆,警方就有义务逮捕他”。

英国警方曾昼夜不停地在厄瓜多尔大使馆外等待执行这项“义务”——英国《每日电讯报》援引警方消息称,至2015年4月,巡逻和监视使馆就花费了超过1100万英镑(约1.06亿元人民币)。这一性价比极低的烧钱工程,最终在2015年10月被中止。

尽管厄瓜多尔高官对维基解密方面放出的消息予以否认,一些仍关心阿桑奇命运的抗议者来到这座点缀着白色窗框和阳台的红砖建筑外;厢式货车出现在使馆外,其上贴着“言论自由”标语,以及阿桑奇、切尔西·曼宁的肖像。

4月11日,在厄瓜多尔驻伦敦大使馆避难7年的阿桑奇被英国警方拖出使馆(东方IC图)

哪怕阿桑奇们面临种种指控,在一些人看来是“叛徒”,但不少人眼中,他们是揭露现代国家滥用权力行径,为言论自由、互联网自由而战的英雄。

对待泄密者的态度也会上升到政治层面。

阿桑奇被捕后的4月16日,厄瓜多尔首都基多,上千民众上街游行抗议。期间有抗议者与警方发生肢体冲突。

“尊重一下厄瓜多尔人民,我们投票选你当总统,不是为了让你把我们出卖给美国的。”一位女性示威者向总统莫雷诺喊话。

“今日俄罗斯”报道,该国前总统拉斐尔·科雷亚指出,现任总统之所以交出阿桑奇,是为了向美国示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换取贷款,并称其为“厄瓜多尔历史上最大的叛徒”。两人间关系微妙:莫雷诺曾担任科雷亚的副总统,后来因政见分歧逐渐分道扬镳。

黑客们也以自己的形式表达抗议——4月15日,厄瓜多尔电信部副部长雷亚尔称,阿桑奇被捕后,该国政府每天要处理4000万起网络攻击事件。

2006年,阿桑奇创建维基解密。当时《纽约时报》称这一行为“鼓舞了一代告密者和心怀不满的内部人士,使得他们可以进行大规模的运作,抛出海量信息,令许多国家的当权者暴跳如雷”。

美国就是其中之一。2010年4月,维基解密释放重弹:一段17分钟的视频,其中显示,美军阿帕奇直升机在伊拉克执行任务时,射杀了多名平民。

维基解密由此真正进入世人视线,此后,他们还接连公开了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的美国政府机密文件,引起巨大轰动和争议。

被揭了丑的美国政府把矛头指向阿桑奇,以及因厌倦战争和美国外交政策而向维基解密泄露大量机密文件的情报分析员曼宁。后者于2010年被捕,2013年被判有罪,2017年,曼宁得到奥巴马特赦减刑获释。但今年3月,因拒绝为针对维基解密的调查作证,曼宁再度被捕入狱。

同样是在声名鹊起的2010年,瑞典检方指控阿桑奇在该国逗留期间涉嫌性侵两名女子,当时身在英国的阿桑奇遭英方逮捕。2012年5月,英法院裁定,允许引渡阿桑奇至瑞典。

為了躲避引渡,当年6月的一天,他按响了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门铃,获准进入后,寻求政治庇护。此后七年,他再未曾跨出那座红房子的大门。

维基解密前后公开的数以百万计的外交电文,让其触达世界更深暗处,也招致众怒:有的反驳,有的抨击,有的急于与盟友沟通,有的询问大使馆……

有外交电文称俄罗斯已成为“黑帮国度”,这让普京颇为恼火;被曝在瑞士银行有秘密账户的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不仅否认,还呼吁对相关人士实施清查;对被披露出来的阿富汗政府试图与塔利班激进分子和解的内幕,阿富汗强烈谴责……

阿桑奇躲进厄瓜多尔使馆一年后,另外一名泄密者再掀泄密风暴。无法接受美国监视机器摧毁隐私、互联网自由的斯诺登,借助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引爆“棱镜门”,曝光了美国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的绝密监听计划,引发全世界关注。

斯诺登本人曾表达对当年“五角大楼文件”泄密者丹尼尔·埃尔斯博格和曼宁的钦佩之情。据悉,后来他辗转到俄罗斯寻找栖身之所,其中有阿桑奇帮助。

4月16日,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前总统科雷亚的支持者抗议现总统莫雷诺撤销对阿桑奇的庇护。其间,示威者与警方发生冲突(东方IC 图)

“棱镜门”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让美国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蒙受损失,“斯诺登效应”还让年轻人更重视隐私。而且,“棱镜门”还搅动德国政坛——德国联邦情报局被指多年来一直与美国国家安全局进行合作,让总理默克尔饱受指摘。

此间,16岁就成为网络黑客的澳大利亚人阿桑奇,前中情局技术员和国安局承包商雇员的斯诺登,低级别情报分析员、后变性为女性的曼宁,无一不被加注了太多的镁光灯和新闻版面。他们是争自由、要公正的斗士,被誉为“黑客罗宾汉”、荣获挪威“比昂松言论自由奖”、被推荐为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人……

而另一边,他们又是另一群人的眼中钉,是不折不扣的“麻烦制造者”,“世界上最危险的人”,甚至被宣传为叛国者。

从“家人”到不受欢迎的客人

和曼宁一样,阿桑奇最终结局也是被捕,但其经历要更具戏剧性。

“阿桑奇先生的举止让厄瓜多尔的耐心达到极限。”4月11日,莫雷诺宣布取消对阿桑奇的庇护,撤销其厄瓜多尔公民身份。

阿桑奇与厄瓜多尔方面关系由好到差,一步步升级,至此彻底破裂。

到使馆一年左右时,阿桑奇接受了《每日电讯报》Skype网络电话采访,他勾画了相当乐观的画面:卧室曾是办公室,空间虽小,但有跑步机、小厨房等设施,使馆工作人员“如家人一般”,“我们会共进午餐、一起庆祝生日”,还有演员玛吉·吉伦哈尔、约翰·库萨克、歌手小野洋子等名人支持者来探访他。

明显的裂痕出现在2014年。

彼时,时任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法尔科尼给外交部的信中,显示出外交官们对阿桑奇的所作所为越来越不满。

《纽约时报》报道,法尔科尼称,阿桑奇喜欢玩滑板,还喜欢跟来访者在室内一起踢足球,这让使馆“地板、墙壁和门”及一些设备遭殃。有一次,保安阻止比赛并拿走足球时,阿桑奇开始“辱骂、推搡保安”,拿回球后,他“把球扔向保安身体”。

近日,西班牙《国家报》获得的监控视频证实了一些细节。视频中,阿桑奇穿着运动背心、短裤光着大长腿一遍遍踩上滑板,试图滑行起来;他还与守卫人员发生争执。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美国广播公司(ABC)报道,4月11日厄瓜多尔内政部在新闻发布会上称,阿桑奇会将粪便涂在墙上,行为极为不体面。

个人卫生方面,此前接触过阿桑奇的人指出:“除非有人逼迫他,他不会去洗澡,也多天不换衣服。”《商业内幕》网站报道,曾为阿桑奇当“枪手”的小说家安德鲁·奥哈根已转为其批评者,后者称与阿桑奇共处时发现,他“吃什么都用手”,比如果酱布丁、烤土豆,还“经常用衣服擦手”。

对不体面的指控,阿桑奇的律师詹妮弗·罗宾逊告诉英国天空新闻,这些都是厄瓜多尔方面捏造的假象,旨在强迫他离开。

最后一棵稻草

躲在别人屋檐下的阿桑奇,却频频泄露“屋主人”的秘密,这也令两方的关系急剧恶化。

早在2014年,负责监控阿桑奇的安保公司就称,阿桑奇设法建立起了自己的秘密通信网,还入侵使馆的电脑,读取秘密外交信息。

2017年莫雷诺上台后不久,《卫报》报道,厄瓜多尔政府称维基解密利用黑客获取莫雷诺电子设备上的个人信息、图片,还在社交网络上传播。2018年初,使馆切断了阿桑奇的网络连接,并安装了干扰设备,防止他通过其他方式联网。

同时,厄瓜多尔就给阿桑奇制定了新规定:不得公开发布有损厄瓜多尔政府形象的内容,如违反,将面临驱逐;阿桑奇要为上网、洗衣、医疗等服务自掏腰包、为他的猫清理粪便等。当时,阿桑奇称,这些规定无疑是迫使他结束避难。

今年2月,厄瓜多尔经济状况不佳,总统在豪华酒店床上享用龙虾大餐的照片却在此时被泄露到了网络,引起轩然大波。同时,被泄露的还有总统夫妇的邮件、短信。

莫雷诺认为那是阿桑奇和维基解密所为。而后者一直否认此指控。

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看来,压倒莫雷诺的最后一棵稻草,是维基解密公开其兄弟的离岸账户及妻女跳舞的照片,并指控他有洗钱、腐败行为。

愤怒的莫雷诺称,“我的私人电话,卧室照片,我吃什么,妻子女儿与朋友跳舞的场景”等都在维基解密监控下。他无法忍受阿桑奇没有“寄人篱下”的姿态:“当你接受别人的避难所、照顾、食物时,你不该谴责房屋的主人了。”

2012 年7月,阿桑奇的母親来到厄瓜多尔为儿子“求情”,希望厄方给予阿桑奇庇护。与该国官员会面后的发布会上,她举起儿子4岁时的照片(东方IC 图)

对莫雷诺的指责,阿桑奇被捕前不久,维基解密曾还击称,他们发现大使馆对阿桑奇进行着广泛的监视。

《卫报》的报道部分证明了维基解密的说法:为了防止阿桑奇被英国政府从大使馆带走,5年多时间,厄瓜多尔政府总共花费约500万美元,其中包括安装监控设施等。而这些原本的保护项目,后来逐渐变成对阿桑奇的监视手段。

律师罗宾逊提及厄瓜多尔政治因素的影响。“在使馆里,他的处境越发艰难了。厄瓜多尔总统换人,政治环境改变了。”莫雷诺和此前欢迎阿桑奇的前总统的斗争或延烧到了这位国际知名避难者。

阿桑奇也一度想离开。他的朋友称,阿桑奇非常孤独。曾到使馆探望阿桑奇的沃恩·史密斯说:“我看到他承受着巨大压力,而他也应付得不错。对阿桑奇来讲,最难应付的是孤独。”尤其是去年,阿桑奇始终受到监视,“没有隐私可言”。

对于双方的交锋,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詹姆斯·兰代尔认为:“使馆里具体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往往是,一方声明后另一方会做回应。”

阿桑奇的宠物猫詹姆斯(东方IC 图)

结束后的开始

英国警方是在厄瓜多尔外交人员邀请下进入使馆逮捕阿桑奇的。据英国警方的说法,逮捕阿桑奇与美国要求将其引渡有关。

这标志着美国对阿桑奇的态度转变。

前总统奥巴马时期,司法部曾就是否起诉阿桑奇进行了广泛的内部辩论,最終还是担心此案可能在法庭上站不住脚,进而顶上压制新闻自由的帽子,所以起诉作罢。

2015年9月,瑞士日内瓦,意大利雕塑家多米诺(左)与其打造的雕塑合影,雕塑从左至右分别是斯诺登、阿桑奇、曼宁,吸引了大量游客和行人(东方IC 图)

2018年6月,美国副总统彭斯(左)访问厄瓜多尔,与厄总统莫雷诺会面(东方IC 图)

一言不合与媒体开战的特朗普任上则不同了。杰夫·塞申斯在任司法部长时曾明确表示,逮捕阿桑奇是当务之急,这是司法部打击泄密者行动的一部分。

此外,美国还从外交上做努力。《参考消息》报道,副总统彭斯2018年访问厄瓜多尔时,曾与莫雷诺协商,让后者孤立委内瑞拉、终止对美国能源公司雪佛龙的调查,以及交出阿桑奇。

对阿桑奇的政治影响力,特朗普和彭斯是亲身经历过的。2016年美国大选关键时间维基解密的泄密,有意或无意给了他们一记“助攻”。

当年,维基解密公开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的个人邮件,最终酿成“邮件门”,联邦调查局(FBI)对希拉里展开调查;而他们公布的民主党内部邮件,也让该党颇受冲击。

此前,阿桑奇曾表明不想希拉里当选下任美国总统,他也坦承,自己故意选在民主党大会举行之际公布邮件。

他及维基解密握有的秘密足以让美国政坛震颤,这也再次将其推至风口浪尖。

《纽约时报》称他把维基解密变成了一个热衷于干预美国总统大选的工具。《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凯瑟琳·帕克认为,阿桑奇是言论自由保护下的反社会的干涉他人事务者。

而总统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不希望自己因泄密事件蒙羞。

曼宁、斯诺登的泄密暴露出重大问题:联邦政府保护不了自己最机密的信息,而且泄密者的级别如此之低。

奥巴马时期,除了通过判处曼宁、通缉斯诺登以儆效尤外,政府还减少机密文件的数量。特朗普时期亦加强对泄密的防范,旨在让大规模泄密变得越来越难。

“每届政府都会从前一届吸取经验教训,后来者都会更加严控信息。”前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主持人希弗说。

至现在,阿桑奇被英国逮捕,是对他长达数年追捕的结束,似乎意味着21世纪初期这波“泄密者”时代开始落幕,同时,也意味着一些事情的开始。

目前阿桑奇被关押在伦敦东南部的贝尔马什监狱,因逃离保释面临英国判决,同时也因入侵国防部电脑而面临美国引渡。5月2日,他将通过视频参加在美国举行的听证会。

上世纪“五角大楼文件”泄密者丹尼尔·埃尔斯博格认为,如果对阿桑奇这位记者、编辑或出版人的起诉成功,等同于推倒第一块多米诺骨牌。“他被指积极鼓励曼宁提供更多的文件,如果这也是罪,那新闻就有罪。我当时已经给记者提供了文件,他们还让我提供更多,而他们从未受到起诉。”

不过,除了在英国坐牢外,引渡至美国并非阿桑奇可能的唯一结局。

4月14日,英国七十多名议员签名,联合敦促内政大臣萨吉德·贾维德“瑞典寻求引渡的话,要尽力确保阿桑奇被引渡至瑞典”。在阿桑奇被捕后,应疑似受害者律师的要求,瑞典检方正在考虑是否要重启调查——阿桑奇“强奸”案的诉讼时效终止期是2020年8月。

进到使馆前那个清爽、英俊的高个子年轻人,出来后却是胡子拉碴的胖老头了。心疼儿子的父亲希普顿也在呼吁澳大利亚政府将其引渡回祖国。“我看到警察们拽着他下楼梯,他看起来一点都不好。我已经74岁了,我的状态看起来要比他好,可他才47岁啊。”

据媒体分析,等到阿桑奇去向有最终定论或需数月,甚至数年时间。

● 参考资料:《参考消息》《纽约时报》《卫报》、NBC、BBC、ABC、《每日电讯报》等

猜你喜欢

莫雷诺曼宁阿桑奇
墨总统致信拜登:愿庇护阿桑奇
英法院拒绝阿桑奇保释请求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阿桑奇拒绝接受“离开使馆”协议
莫雷诺 海派传奇
奥马尔·莫雷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