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教学话题 提升阅读效能

2019-05-13赵亚东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9年4期
关键词:贵重颁奖词课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作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怎样开展有效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关键问题。近年来,我们侧重于以教学话题为突破口,提升阅读教学对话的有效性。主要是在多角度研读课文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出能都撬动阅读对话的教学话题,以话题讨论以及有关问题解决作为中心线索组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围绕教学话题进行合作、探究、对话,开展把语言以及整篇学习融入其中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的思维触角深入到课文的每一处,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学话题就像一个支点,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恰当运用教学话题组织教学,能够撬动阅读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性转变。

一、仔细揣摩文本中关键词,聚焦课文核心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的文本都可以提炼出一个关键词来引发学生展开话题进行讨论,如《社戏》中的“乐土”,《纪念白求恩》中的“純粹的人”,《孤独之旅》中的“孤独”等。在教学设计中,以关键词话题为中心线索来组织阅读对话,必须注意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首先,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其次,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作品中的不同人物、作者、自身生活体验、社会实际等)来思考问题。下面我们来看《羚羊木雕》的课堂实录:

师:文章中“我”的爸爸妈妈都说羚羊木雕是“贵重”的东西。在这件事中,大家都在反复提到“贵重”这个词。到底什么是“贵重”?什么才是“贵重”的东西?我们该怎么对待我们心目中的“贵重”的东西?请同学们围绕“贵重”这个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1:贵重的东西就是值钱的东西。

师:贵重与否只能用钱来衡量吗?

生2:我觉得“贵重”就是“珍贵”的意思,贵重的东西应该是对自己很重要的东西,很有价值,它不一定很值钱,但对于自己来说应该是很有价值。

师:能举个例子说明吗?

生2:例如,我觉得奶奶和我拍的照片很“贵重”,因为我和奶奶感情很好,但现在奶奶已经去世了,照片成了我和奶奶相处的快乐时光的见证,是用钱买不到的,对我来说很有纪念价值,所以我觉得很“贵重”。

师:也就是“贵重”的东西不一定是物质的,也可能是精神上的。

生3:是的。我觉得父母的爱很“贵重”,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生4:我觉得“友情”很“贵重”,要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朋友之间要互相包容。

生5:我觉得健康很“贵重”,我们要常锻炼身体。

……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自己心中认为“贵重”的东西,我发现都是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和文中的爸爸妈妈把物质的东西看的“贵重”相比,大家的境界更高。文章中的父母只看到了物质——羚羊木雕的“贵重”,没有看到精神——孩子之间友谊的“珍贵”,强硬的做法损害了孩子之间的友谊,同时也损害了孩子的心灵。家长与孩子之间还需要多点沟通。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以关键词“贵重”作为话题,指向性清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他们畅所欲言,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从不同角度谈了自己对于这一关键词的理解,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文章中父辈和孩子们对于“贵重”的不同理解,深入理解课文中父辈和孩子之间发生冲突的实质问题。围绕关键词,反复推敲,仅仅聚焦在文本的核心处,在这样的话题讨论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生活的认识都得到了深化。

二、在争议中引发思维碰撞,生成灵动课堂

以争议作为教学话题,要注意在开展讨论、辩论之前,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深入阅读课文、在小组内进行充分酝酿,并组织好阐明自己看法的有关资料,否则的话,对话很容易在浅层次上进行,甚至演变成情绪化的意气之争。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必须对话题讨论的组织过程有具体规划,对发言的内容与形式要做出明确的规定。例如,学习《智取生辰纲》时,对杨志是不是英雄,学生的看法有分歧。于是老师以此争议问题为教学话题来设计第二课时:

师:通过双方矛盾冲突的展开,我们对故事情节有了更清楚的了解,也对双方斗智斗勇的过程有了把握。下面我们一起来进入话题讨论。在前面的学习中,有同学指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智谋之战中,胜负分明,失败者杨志自然不是英雄。也有同学认为,古语云“不以成败论英雄”,杨志虽然失败了,但主要原因不是在他身上,他还是一个英雄。杨志到底是不是英雄?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一话题来展开这节课的学习。

(投屏)任选一个话题进行讨论:1.杨志是英雄。2.杨志不是英雄。

步骤:

1.自主学习,默读课文,找出具体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按照选择话题分成两个大组,各大组再根据人数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各小组交流意见,合作探究,再推选代表发言。

3.大组内各小组代表轮流发言,并把发言要点记录板书。

4.两个大组互相质疑答辩。

以学生有争议的问题来设计阅读话题,符合学生的好奇心强、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探究文本,以此作为课堂生成的出发点,让课堂灵动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和深刻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争议问题也可以是其他人对课文的质疑。如钱梦龙教学《谈骨气》一课,就引入网上的一篇批评《谈骨气》的文章,请同学们思考:这位作者对《谈骨气》的批评有没有道理?学生在深入阅读课文之后对批评文字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反驳,有效深化了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提升了思维的高度。

三、在任务中设置教学情境,实践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常常演变成一问一答,停留在理解文本内容的浅层次上。为了避免这种状况,有些课文的教学可以设计适当的语文运用情景,把课文变成情景中需要应用的阅读材料,以情景化的任务来驱动课文的阅读,是课文学习真正成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例如《曹刿论剑》一课的教学,在学生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基本内容之后,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主旨,可以设计这样的情景化教学任务:

长勺之战获胜之后,再庆功会上论功行赏,鲁庄公给曹刿颁奖时致辞。要求:

1.讲出鲁庄公对曹刿的认识变化的过程,写出最后的结论。

2.结合具体事实来评价。

3.符合人物身份和谈话的场合,语言得体,富有情感。

步骤:

1.小组讨论分析曹刿形象,用3—5个短语来概括其特点。

2.小组构思、起草颁奖词(有能力的小组可以尝试文言写作)

3.小组代表面向全班发表颁奖词。

4.评出最佳颁奖词二则(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来评)

这个话题设计,其实质是让学生结合课文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评价主要人物。设计要求学生以鲁庄公致颁奖词的形式来完成这一任务,有角色带入要求,任务有趣味,有挑战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按这样的教学话题来组织教学,要求学生必须熟悉课文内容、围绕人物形象展开讨论,撰写颁奖词并致辞。这样的课堂学习融读写听说于一体,在实践中运用语文,丰富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養。

我们今天结合具体课例阐述了三种类型的教学话题,是最常见的几种策略。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并不是把教学话题提出来就万事大吉了,还必须进一步讨论把教学话题的展开过程具体化,规划出具有一定层次性和逻辑性的教学流程,才能使话题讨论由浅入深,渐入佳境。如教学《社戏》,以“乐土”这一关键词作为教学话题,可以这样来设计教学话题的展开过程:首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作者对平桥村的总体感受——“乐土”,围绕“乐”来细读课文;其次,要求学生从景色、人物、情感三个层次谈谈自己的发现;最后,要求学生总结概括,扣紧“乐土”这一关键词,谈自己对于作品主旨的理解和获得的启示。经过具体化的设计,教学设计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

在阅读教学中关注话题设计,让话题设计成为撬动阅读对话的支点,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变得简约、灵动而丰富。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围绕富有启发性、包容性的话题反复阅读文本,思维进一步发散,在交流中可以生成很多的有质量的见解,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得到展现和尊重,思维空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话题教学也会让我们语文教师得到解放,在课堂上变得更加自信和从容。

赵亚东,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贵重颁奖词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不在现场
背课文的小偷
用最美的文字致敬最美逆行者
用最美的文字致敬最美逆行者
——《为逆行者写写颁奖词》教学设计
最贵重的东西
手持棍棒敲打鼎——“败”
浅议职业院校贵重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引导学生拟写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