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燕妮让人动容的爱情故事
2019-05-13曹己未
曹己未
5月5日是马克思的生日,两个世纪过去了,他的思想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他的人生故事更是令人感慨万千,尤其是他和燕妮的爱情故事,更是值得我们钦羡和称赞。都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有一位伟大的女人。马克思背后的伟大女人无疑就是燕妮了。那么,马克思年轻时是如何俘获燕妮的芳心,又怎样与她结为红色伴侣的呢?
两小无猜奠定感情基础
青春时代的马克思,又黑又瘦,不过家境还不错。学习上是“学霸”。他与燕妮作为邻居,从小一起玩耍,一起长大,可谓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但是要得到威斯特华伦家的燕妮的青睐,把友情升华为爱情也绝非易事。
那时的马克思如果说还只是个貌不惊人的富家子,而燕妮则绝对是貌美如花的贵千金了。她端庄秀丽,气质高雅,聪明而富有灵气,是“特里尔城最美的姑娘”“舞会上公认的皇后”,并且出身贵族,身边经常被大批追求者包围着。据说在17岁时她曾和一个叫冯·帕里茨的青年陆军少尉订过婚,由于忍受不了少尉过分的殷勤奉承,很快解除了婚约。此刻她的内心谁也无法揣摩。这时的马克思出身富而不贵,与燕妮社会地位相差悬殊,他是如何俘获燕妮的芳心呢?
为求真爱可谓煞费苦心
为了追到燕妮,马克思实施了三步走计划。
第一步,写情书。马克思最初给燕妮的情书很快就得到回复。在回信里,燕妮玩了个文字游戏,将德语“Ich liebe dich”(意为“我爱你”),在回信时颠倒词序,成了“Ichhabe dich lieb”,意思是“你真逗”。她用一种幽默委婉而又不失聪慧的方式拒绝了马克思的求爱。
看到这样的答复,马克思有些心灰,但并不意冷,马上实施第二步计划。第二步可不能再像最初的计划那样草率了。这回,马克思采取迂回战术。他迅速和燕妮的好友和弟弟打成一片,让燕妮身边的人都为他“美言”。这个战术的使用对马克思来说是水到渠成的。因为燕妮的弟弟埃德加尔·馮·威斯特华伦不仅是和马克思一起玩大的发小,也是和马克思唯一终生保持友谊的中学同学,关系绝非一般。而燕妮又和马克思的姐姐索菲亚是同学兼好友。如果说这些条件还不够的话,那马克思还有一个必胜的“法宝”,就是燕妮的父亲——政府枢密顾问路德维希·冯·威斯特华伦。他看着马克思长大,和马克思是忘年之交。马克思曾在自己博士论文献词中表达了对这位未来岳父的敬意。做好了“外围”工作,燕妮身边的言论一致倒向了马克思。
第三步,写情诗。和现代年轻人谈恋爱通常使用的打电话、发微信的方式不同,马克思用严谨而精练的语言表达爱意。极富才华的马克思用了短短数月时间为燕妮量身打造了三本诗集《爱之书》(一、二)和《歌之书》。就艺术性而言,这些诗算不上好诗,但就表达爱意的目的,那绝对够格。这些诗歌很好地巩固了第二步的“战果”。别出心裁地告白,也是马克思的拿手本领。有一次他送给燕妮一只小礼盒,说是里面装着他未婚妻的照片。燕妮迟疑地打开一看,一块精致的小圆镜里映出她秀丽的面容,聪慧的燕妮脸微微一红,自然心领神会。功夫不负有心人,马克思赢得了少女的芳心。
冲破障碍结为红色伴侣
有情人终成眷属。1836年秋天,18岁的卡尔·马克思和22岁的燕妮,瞒着家人订了婚。当然,燕妮接受马克思需要付出极大的勇气。在当时的社会,她要跨越世俗偏见的两道鸿沟。一是要跨越门不当、户不对的社会地位。那是个真正的“拼爹”时代。燕妮的祖父是普鲁士政府里有赫赫战功的将军,父亲是政府枢密顾问,哥哥费迪南日后成为普鲁士政府的内阁大臣,是真正的贵族家庭。而马克思虽然出身富裕的律师家庭,但却属于平民阶层。门第存在差距的婚姻是不被看好的,马克思的父亲也为此担心不已。
二是要跨越姐弟恋不伦的传统观念。当时,姐弟恋不仅不被看好,甚至被认为是不伦行为。马克思和燕妮的父母,都是男方比女方大十多岁。可是燕妮比马克思大四岁,这样的年龄差距在当时是会被笑话的。但燕妮为马克思的才华所折服,她决定突破重围,嫁给马克思。
爱情很浪漫,现实却很残酷。马克思终其一生是精神上的贵族,物质上的乞丐。婚后两人住在一间简陋的出租房里。出身显贵的燕妮,不但在生活上照顾马克思,在事业上也成了他的得力助手。马克思的大量著作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每次在付印前都得燕妮亲笔誊抄一遍。如果没有燕妮,这些伟大著作的问世就不会那么顺利。曾有历史学家说,马克思成功追求到燕妮,是这位天才的领袖所获得的第一个辉煌胜利。
马克思没有给燕妮带来富足的物质生活,但是燕妮对马克思不离不弃,坚定地鼓励他追求真理。残酷现实并没有磨灭他们的爱情,反而让他们的爱情在革命考验中越发坚固。可以说,没有燕妮就没有我们今天看到的卡尔·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