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月日》课堂实录反馈及反思

2019-05-13易路

关键词:教学设计小学数学课堂

易路

【摘 要】《年月日》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内容。通过多次课堂生成不同的情况来完善本课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150-01

《年月日》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内容。通过多次课堂生成不同的情况来完善本课课堂教学。

一、《年月日》第一次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1.第一次教学设计。

(1)直接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2019 3 7  是什么?让学生联想到“年月日”,直接引入新课。

(2)探索年月日的秘密。

①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A.让学生提前完成预习卡,在小组内收集关于年月日的成果填入小纸条。

B.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小纸条

②探索年月日关系:

A.年与月的关系。

B.月与日的关系:大月、小月、平年、闰年、左拳记忆法、口诀法。

C.年与日的关系。

(3)分享年月日的小故事。

①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小故事。

②地球自转、公转与年月日的关系。

2.第一次课后反馈、反思。

(1)开篇导入不够生动:

有趣的导入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始设计的开篇导入,只是从今天的日期导入,问:2019 3 7 是什么意思。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不够吸引。

新的导入引进节日。问孩子祖国母亲的生日是什么时候?告诉孩子们今年是新中国成立第70周年,适当地进行爱国教育。再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最难忘的日子是哪一天。让孩子畅所欲言,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内容是与日期有关。

(2)没有考虑三年级小学生的特点:

①许多三年级的学生还未接触过小组合作,理解能力、自制力不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玩教具、在小组讲和课堂无关的内容。

③老师在小组合作中如果没有提前将小组合作的要求讲清楚,问题没有明确的话,课堂将会难以掌控。

③学生写字速度慢,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小纸条。

二、《年月日》第二次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1.《年月日》第二次教学设计。

(1)情境导入。

问题:你最难忘的日子是哪一天?

(2)探索年月日的关系。

①认识大月、小月。

A.问题:儿童钙片一瓶30片,如果一天吃一片,一瓶钙片吃一个月够吗?

B.观察2019年年历卡,完成表格。请学生分享发现。

②认识特殊月(平月)。

A.问题:在2月吃这一盒钙片,会剩几片?

B.观察2016年年历卡,找一找2月有几天。

③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

A.左拳记忆法、口诀法。

B.小游戏。

(3)拓展延伸。

A.问题:每天吃一片,需要吃一年,要吃多少片?

B.探索:为什么一年中有大月和小月之分?为什么2月的天数最少?

2.第二次课后反馈、反思。

(1)问题设计不合理。

在设置第一个问题:“一盒30颗,每天吃一颗,一个月吃一盒,够吗?

”时,引入2019年年历卡。年历卡中需要完成的表格里,有一个问题“所在月份”,三年级学生不理解问题可以有多种回答,大多数学生都只回答一个月,如31天的,只写1月。改进后,将问题设置为:“有哪些月份?”,问题设置得更清晰,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2)过分依赖口诀记大月、小月。

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记住大月、小月。开始的设计主要利用左拳记忆法和口诀法来让学生记大月、小月。基本上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住的大月、小月。

新的设计里,在多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帮助记忆大月、小月。如:在学生自己探索31天有哪些月、30天有哪些月时,可以多让几个同学来验证自己的答案,多次加深学生的感知。同时在教授完大月、小月的概念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生日是几月,是大月还是小月,加深印象。避免了知识的生搬硬套。

(3)板书不可缺少。

PPT在课堂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不能取代板书。开始的设计太依赖PPT,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放在PPT,从而没有在板书上体现课堂的重难点。

改进之后,PPT中只放入关键问题,知识点放在板书中。这样设计让课堂更完整。学生在课堂中,可通过板书复习重难点,同时在教学中可以和学生一起完成板书。

三、《年月日》第三次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1.《年月日》第三次教学设计。

(1)情境导入。

问题:你最难忘的日子是哪一天?

(2)探索年月日的关系。

①认识大月、小月。

A.问题:巧克力一盒30颗,如果一天吃一颗,一盒巧克力吃一个月够吗?

B.观察2019年年历卡,完成表格。请学生分享发现。

②认识特殊月(平月)。

A.问题:在2月吃这一盒巧克力,会剩几颗?

B.观察2008年到2019年2月日历卡,找一找2月有几天。

③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

A.左拳记忆法、口诀法。

B.小游戏。

③拓展延伸。

A.拓展:每天吃一颗,需要吃一年,要吃多少颗?

B.探索:每天吃一颗,连续吃两个月,要吃多少颗?

2.第二次课后反馈、反思。

(1)情境设计不合理。

课堂围绕巧克力的颗数展开。为了课题强加的情境,不贴近生活。可以设计写字、练字的情境。将情境一:“一盒巧克力,阳阳每天吃一颗,吃一个月够吗?”改成“一本字帖共30页,用一个月,够吗?”;情境二:“在其他年的2月吃,也是剩2颗吗?”改成“在其他年的2月写,也是剩2页吗?”;情境三:“阳阳每天吃一颗,一年要吃多少颗?”改成“阳阳每天练习1页,一年要写完多少页?”;情境四:“阳阳每天吃一颗,连续吃2个月,要吃掉多少巧克力?”改成“每天练习1页,连续练习2个月,需要多少页字帖?”。

这样设计更贴近生活,而且在课堂中可以呈现练字的效果,练习一个月、两个月、一年。这样可以告诉学生,时间很宝贵,可以做有意义的事。

(2)没有弄清农历和本课中的日历的不同。

在课堂上,学生在回答自己难忘的日子时,有回答端午节、中秋节等。教师没有对这些节日进行点评。事实上,我们的传统佳节都是农历日子,而这节课是学的年月日是阳历。可以在课堂上适当进行点评。

(3)平年、闰年与2月的关系体现不深刻。

在开始的预设中,只引入了2016年的年历卡,让学生直接看到2月有29天。给出平年、闰年的定义。没有让学生体验发现、探索的过程,体会2月天数有28天和29天。

新的预设中提供2008年到2019年的2月日历卡,让学生自己发现2月份的不同,再引入平年和闰年的概念。

参考文献

[1]张晓刚.《年月日》教学课例[J].小学教学设计数学,2017年03期.

[2]徐財.尝试教学法在“年月日认识”中的应用[J].小学科学,2011年06期.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