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麻扎村葡萄文化景观类型与应用研究
2019-05-13郭志静孟福利
郭志静 孟福利
摘 要:本论文从农业文化景观实践切入,针对新疆吐鲁番地区种植的历史文献整理,人文景观及当地的农耕文明,进行实地调研及资料分析,挖掘吐鲁番葡萄种植文化景观的内涵,总结出吐鲁番的文化景观保护出现部分问题。同时结合景观设计学知识,提出相应的对应策略,通过生态规划的手段,达到文化遗产在经济与村落的复活。从而提升麻扎村葡萄种植的遗产对当地旅游资源开发、文化经济价值。
关键词:干旱区人居环境 葡萄文化景观 葡萄晾房
鄯善绿洲具有地理单元和文化单元上的独立性和典型性,拥有培育民族特色葡萄文化旅游小镇的优势地理和资源条件,其中作为重要的文化景观类型多维度研究,尤为重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当地的维吾尔族居民通过几条内流河形成的绿洲,在适应干旱区环境的同时,通过农业种植,形成了新疆独特的绿洲文化,这不仅让天山南北干旱贫瘠的土地得到利用,更让人们通过自己自足的耕作方式充实了生活,也实现了收入的增加。葡萄园文化遗产是世界遗产名录中数种最多的一类农业文化遗产,开展新疆典型绿洲农业文化景观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干旱区绿洲农业文化景观研究——以麻扎村为例
1.麻扎村区域概述
麻扎村位于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西南部的吐峪沟乡的大峡谷之中,地处大峡谷南端,地理坐标东经89°41.5′,北纬42°51.5′。西距吐鲁番市约47公里,东距鄯善县城46公里,西南距高昌古城约13公里。坐落于冲积扇绿洲上,有着两千六七百年的历史,现在村子里保存有大量的生土建筑传统民居,被称为“第一土庄”。麻扎村是丝绸之路遗址最为丰富的地方之一,在丝绸之路上重镇的枢纽之处,是多元的宗教文化汇集之地,有深厚的文化历史资源,有独特的生土建筑聚落文化资源,麻扎村地处火焰山周边的山谷,有着其独特的绿洲以及生土建筑景观,葡萄种植的农业文化景观也是当地的一大特色。
2.麻扎村文化景观遗产构成要素
(1)葡萄种植农业文化景观。据考古推测,麻扎村自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存在,是吐鲁番地区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麻扎村葡萄种植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村落的上游和下游都是大片的葡萄园耕地,葡萄种植历史悠久,具有特殊的生态条件。现有葡萄地四百多亩。另外也有少量的哈密瓜、甜瓜、桑葚、棉花、西瓜等农作物,是中原地区无核白葡萄的真正故乡,更是无核白葡萄的出口基地之一。众多的葡萄园与浓郁的维吾尔族民俗文化交织在一起,为当地的旅游发展提供了条件。所以他的农业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
(2)建筑文化景观。气候特点季度干旱,夏热冬冷,日温差大,地处沙漠边缘的山谷地,具有独特的绿洲聚落景观。四十几户的村落格局完整,背山靠水,沿水树木繁茂,地貌与山水建筑,自然风光融为一体。麻扎村的建筑将当地的交通流線分成了特色的窄巷道,有三四米和一米相互交叉的道路,连绵不断,形成了特色的黄土小巷,巷道之间窄的地方也会被加上盖层楼或过街楼,犹如天桥一般可以半空穿梭。黄黏土建造的房屋,平屋顶,方形天窗,以及修建的避暑地窑,破损的数量也只是小部分。通风墙,高架棚,葡萄干晾房,花墙,短垣等构筑物设施也是区别于其他地区维吾尔聚落的景观。地方特色明显,民俗风情保留完整,古村落的价值能带动农业遗产的复苏与发展(见图1)。
(3)宗教文化景观。麻扎村曾经经历了佛教和伊斯兰教的斗争,当地的文化也在文化冲击与融合的进程中吸取了外来的文化优点。佛教,萨满,伊斯兰教让麻扎村成为宗教活跃度较高的地区,是宗教的汇聚地。有着神秘原始,古老的元素,给当地的旅游定位赋予了一定的宗教文化价值。当地的清真寺,圣人墓以及千佛洞都是标志性景观。
二、葡萄文化主题园设计目标原则
选择吐鲁番麻扎村的葡萄田进行生态葡萄景观设计研究,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凸显生物多样性,坚持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驾齐驱,把生态园建设成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园。带动当地的经济收入,提升吐鲁番地区的文化资源旅游品牌,拓展未涉足的市场平衡淡旺季额的差异,成为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的基地。
麻扎村清真寺南面葡萄种植区域,通过分析当地居住方式可得,场地位于人群较为集中区域。瀚海绿珠葡萄生态园位于吐鲁番鄯善县吐峪沟乡, 整个园区地势东高西低,西面靠近河道,东面是裸露的山坡,属于火焰山以南气候区,垂直形态呈现“宅高田低,上居下耕”的特点(见图2)。连接麻扎村与村外的县级公路的交通道路都能直通生态园,麻扎村与外部连接的主要入口都在村子西面,村内道路多呈现窄巷道,不规则的状态,满足了当地的交通需求,也遵循了村落的自然地貌。当地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人造小景,硬质铺装都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坏,为此,葡萄生态园的景观设计要在遵循生态环境的保护基础上,结合当地的民族特色以及农业文化特色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并挖掘现存优势。葡萄文化生态园景观设计要在当地葡萄种植文化特色上,对景观设计进行创新,让其独具特色。展现当地的种植历史,生态智慧将当地的民族文化内涵融入其中,通过规划的手段,达到经济的复活。
三、葡萄生态园的功能分区规划
葡萄生态园的设计要遵循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尽量因地制宜,从而减少新的种植土地的破坏。葡萄生态园区基本组成包括入口休闲区,文化展馆区,采摘体验区,酿酒展示区,生态保护区,晾晒区等。生态保护区主要也是为了保护当地农业文化景观遗产,所以一般要在远离休闲娱乐区,在园区周围由于河流的原因,葡萄地两侧以及田地中间都有防护绿带一样的树木,为葡萄园做了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
1.麻扎村葡萄文化展馆区位选取
在葡萄地的北区,既是园区的主要入口之一,也起到了接待中心的作用,建筑分为三层,结合当地生土民居样式而建,设置历史文化展厅,酒窖,品酒区等区域,让当地的葡萄种植文化可以更好地保存下来。麻扎村有着历史悠久的葡萄种植文化,而葡萄架搭建的凉棚在当地村子里随处可见,也是当地居民的一个重要聚集地。
2.生态智慧的提取
葡萄晾房的生态智慧立足于乡土自然条件和人文习俗,采用传统工匠经验和营造工艺的葡萄晾房景观,运用生土材料和简便易行的施工技术手段,是高效而经济的建修方式。葡萄地周边的葡萄晾房也是葡萄干的“工厂”,这种特殊的“工厂”是在黄土墙壁上被掏出许许多多的镂空的十字格或者方形的孔洞,以起到通风的作用,这也是晾葡萄干的关键所在,这种在阴凉下晾葡萄干的办法则被称为“阴干”。在此次的作品中,我们则将这种晾房花纹经过提取变形,将这种特别的地域元素运用到当中,形成景墙或者座椅。
黄黏土的建筑形态也是麻扎村的一大特色,将这种黄土造房的手法运用到这次园区些许的隔墙和座椅中,形成和村庄有区别但是又呼应的小品中。不规则的巷道小路是麻扎村交通方面的一大特色,在此次的方案中将这种肌理提取运用到园区道路中,打破了中规中矩的道路铺装手法,也是为了能够呼应当地的道路特征以及增加园区的趣味性。重要且主要的元素就是麻扎村当地的葡萄种植肌理,在当地的葡萄种植基础上对所选这块地原有道路进行保留,既解决了道路再设计的问题,也保留了原有的道路结构通过场地的生态创新设计,防止农业文化景观遗产的消失,保障当地葡萄种植文化的传承以及经济复苏,营造一个集文化展示,葡萄农业种植,绿洲生态体验为一体的葡萄主题生态园区(图3)。
结语
本文通过对地域农业文化景观元素的提取并在设计场地中的运用,将麻扎村历史悠久的葡萄种植通过规范设计来发展乡村地域的葡萄农业文化遗产,不仅为游客提供了观光旅游之所,也将提高了当地文化旅游的价值,从而达到带动当地人居环境的改善及生活水平的提升。同时为该地区的农业文化景观遗产及葡萄种植提供理论指导,形成一个良好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生产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陈新林. 吐鲁番葡萄文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实事求是,2012(1).
[2]李春静.干旱区气候环境下的乡土景观设计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
[3]李成. 论新时期新疆精神与绿洲文化的整合与传承[D].石河子大学,2012.
[4]岳邦瑞.王庆庆.侯全华.人地关系视角下的吐鲁番麻扎村绿洲聚落形态研究[J].经济地理,2011.
[5]陈震东.鄯善民居[M].人民出版社,2007.
[6]李群.新疆生土民居[M].中國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注:本文系2017年新疆师范大学校级研究生科研创新重点项目“生态智慧视野下的新疆吐鲁番葡萄文化景观研究” 项目编号:XSY201701021阶段成果;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资助项目“城镇化进程中的新疆绿洲型历史文化村镇景观风貌保护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4CG126)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