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eynote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2019-05-13孙慧良
孙慧良
摘 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趣味性、生动性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质量上还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更加积极、主动。同时,也大大调动了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性,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和提高增加了一定的保障。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Keynote是基于IOS或Mac操作系统下的幻灯片制作软件,其功能相当强大,制作出的幻灯片效果令人震撼。艺术设计专业与其它学科不同,它在教学中要求对视觉美感及画面的生动有着特殊的要求。这样就要求教师从传统的课件教学中发现问题,将教学中的“图文并茂”赋予新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 Keynote 艺术设计 实践探索
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在高校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技术得到广泛对应用,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主流。然而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中,要更好地体现专业的特点,重视专业的艺术性表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对艺术都具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和一定的视觉识别力,在接受艺术教育时也都经过一定的培养和训练,所以对美的要求也很高。设计精美的教学课件,能带给学生不同的视觉感受,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艺术感观,相反的,教学课件与课程内容在结合上没有一定形式上的统一,在视觉上没有一定的视觉设计,在色彩上没有给学生一定的感染力和视觉美感。可想而知,整体的教学的质量和接受知识内容也会大大下降。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上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理论知识更为抽象,需要借助大量的图文信息来表达,甚至还需要视觉、触觉、听觉相互结合来传递艺术的语言。必不可少的案例分析,经典作品赏析,具体实践图文讲述等,因此,要求课件内容的安排上就应该更加符合专业特殊性,我们所提倡的“图文并茂”,以图为主、教材文字为辅,安排详略得当。另一方面,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教学过程中为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精彩的教学环节尤为重要。而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课件就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对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在艺术的角度上提出了新的高度,也成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推动学科教学水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Keynote和PowerPoint软件,在教学上都是较为强大的媒体整合平台,画面视觉丰富,内容层次准确的教学课件会给学生眼前一亮的感觉,在学习积极性和理解知识结构上也会事倍功半,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起到很直观的信息传送和理解上的辅助功能。Keynote和PowerPoint两个软件在应用上也有很大的不同,Keynote在图片的置入上几乎可以编辑所有的格式。在色彩调节、文字的编辑和整体的版式结构上都可以自如的调整,大大提高了画面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幻灯片及动画效果也更加绚丽,为知识的有效传递也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一、Keynote与现代教学
针对现代教学发展中多媒体技术的融入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话题,它可以将所表达的文字,生动的画面图像和声音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处理。可以完成一系列的互动演示和操作。在教学上,可以更好将知识点非常生动的讲述清楚,与此同时,艺术设计教师在讲述艺术方面的内容更是得心应手,涉及到的设计图像和抽象的设计图形都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完成,并以非常清晰的画面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在文字与版式设计课程中,有这样的一句话,视觉传递美的同时也要将信息传递给受众者,这才是版式设计的根本,也就是说“图文并茂”。在这里,Keynote在表现“图文并茂”上更胜一筹。例如,大学课程中的版式设计课程,它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多学科,多元素的综合理解,再通过视觉传达的方式将信息传达出去,給人在欣赏美丽画面的同时理解所要表达的信息。在注重创意思维和想法碰撞,利用软件操作技术与设计内容统一,综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此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设计思路和创意,还要有实践所具备的软件操作能力,注重设计元素与创意想法间的结合,利用专业实践的操作优势与设计相关内容的统一,综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是大学艺术设计课堂中综合性较强,提升专业能力较快的设计课程之一。要求学生不断学习,理解文字与版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开拓和创新,丰富设计手段的同时也是丰富设计思维,还要根据图形、图像、色彩、空间等元素和特定的信息需求,按照设计美学原理,构成理论以及人的视觉习惯进行组织、构成和编排,把版式设计的理论知识活用到实际设计应用中,不断地升华自己的艺术潜能,从而成为时代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那么,如何更好地将此课程的“教”与“学”有效进行,在课堂的教学中所涉及的问题,将是老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把课程与教学课件中的素材转换成不同的链接模式,甚至可以链接声音、动画、文字和超级链接等,这样在课堂的教学中,不仅可以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教学方式更新,还可以随时切入新的多媒体画面及有声影像,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丰富性,让学生们时刻有新鲜感,这样课堂教学的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二、Keynote课件教学与艺术设计专业
1.Keynote课件制作的优势
制作教学课件,Keynote与其他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有明显的不同,并存在很大的优势,根据设计者的需求,可将图形、图像进行合理的编辑,在课件的版面空间上也可以根据视觉的美感来进行大小的缩放及色彩的调整,甚至可以与文字的组合上进一步艺术化处理,合理位置摆放。在课件的过渡上,超绚丽的视觉转场及各种动画效果更是不同于其他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可以根据设计者的喜好,自行设计过渡效果和兼容其他视频软件增加视觉感受,这样足够可以将学生的目光始终集中到课堂的大屏幕上,不仅获得了课堂知识的收获,还享受到丰富的视觉盛宴。
2.Keynote课件制作的特点
(1)神奇移动
神奇移动功能可以快速将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例如:针对图片的添加和复杂的动画效果,增添视觉上的过渡和画面的透明度及转换角度,甚至在位置上的变换都可以自如的调整,只需设置神奇移动效果。
(2)图表动画效果
在设计幻灯片当中,可以插入不同材质、不同质感的图片设定为信息图表,方便的将手指选中一个图表即可插入到幻灯片中,再针对合适的角度进行调整。也可以对图表设定各种过渡动画,以及转场画面,甚至是立体视觉效果,如三维射线、三维旋转和三维升降等。
三、Keynote课件教学与相应的教学措施
大学的课堂的状态,它会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的质量,甚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课程所涉及的专业课题水平的发展。那么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在课程的建设、实施以及内容上就更应该从设计美角度出发,避免教学手段单一,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改变教学模式,给学生大胆交流、创造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更应该因材施教,往往教学中最为突出的也尤为重要的,就是实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特色,在教学课件上,体现真正的艺术设计。面对学生不同的生活环境、地域、喜好等,既要重视共性,也要照顾个性差异。
制作课件时,首先要做足工作,对设计课程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通过大量的时间收集课程内容,进行课件的设计,要有艺术性,在设计美和层次感上要有所突出。也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这就要求在整体的课件设计中不断体现设计内容的和谐性,在图片的选取,色彩的搭配以及文字的编排上,能更好体现统一中有变化、均衡中有韵律。结合知识内容的层次配上动画和声音,让学生感受艺术设计的多元化视觉魅力。
在中国新时代、新形势下,课堂的教与学,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讲授和理解,更多是开创课堂的有限空间,发挥理解、掌握知识的所有潜能,这就要求在教与学上的位置有一定的互换,从传统的“众随一”的课堂,逐渐改变成“一随众”的课堂。
课前的教学工作,就要有足够的准备内容,课件的设计制作也就要与时俱进,当然在课程内容就要进行梳理,知识更是应该进行新旧更替。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理论知识应该是最前沿的,每次授课后,要根据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新设定、深化和修改,做到知识的不断更新,内容的不断深化,授课的形式不断超前。那么课时长短的分配也就影响着课件的长短和画面的艺术质量,因此,在内容安排上应该做到主次分明合理,条理清晰。
传统板书也同样是教学很重要的手段之一,传统的板书与现代的多媒体元素技术的应用,更好的将课程知识多元化的融入,从宏观上把握课程内容,强化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知识多角度的切入,更好的对课堂教学做到辅助和補充作用。所以,不应该大量依赖于课件的设计制作,应该合理地将其深入地结合,例如:课程中到授课内容的延伸性内容,在黑板上的快速表达与讲解;多媒体课件中无法直观的展示,而语言又无法形象的讲述,这就需要通过教师灵活的运用多媒体与板书的结合,快速完成知识内容的讲解,可以运用图、文的结合,加强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发挥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优势。
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教师队伍在改变教学模式的同时,更应该因材施教。高校的培养质量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实现繁荣与富强至关重要。作为塑造灵魂、传授知识、学习技能、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大学的各个方面都应该走在最前沿。作为新时期的教学方式,Keynote应该将世界经济化的浪潮与全球文化的相互激荡,让艺术设计碰撞出艺术教育,基于Keynote在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探索,借助其的天然优势,运用教育教学的方案计划与艺术的独特性,以科学、严谨、实事求是为前提,尊重艺术设计课程建设的客观发展规律,更好地完善大学课堂,进而将这份责任和义务深深地落在每一个高等学府教师的肩上,共同进步,创造未来新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晓衡,谢四平.论实践教学法在高校“两课”教学中的运用[J].思想理论政治导刊,2003(4).
[2]【英】丹尼.格雷戈里. 姒一,译.设计的奇思妙想[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3]陈汉民.创意中国设计教育再思考[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