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摄影时代摄影记者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19-05-13王玄博

青年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摄影记者

王玄博

摘 要:本来首先阐述了全民摄影时代的现状,其次分析了摄影记者面临的困境与机遇,最后从进行视觉报道、开展组织策划、打造个人品牌、成为网络节点连接者四方面,提出了全民摄影时代下记者应对挑战的策略,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全民摄影时代;摄影记者;视觉报道;摄影能力

近年来,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摄影器材与设备不断革新,社会进入全民摄影时代,人类可以利用移动设备拍摄作品,并上传至网络平台,这无疑为专业摄影人士的工作带来严峻挑战,那么摄影记者应如何克服困难,应对当前形势,则成为业内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全民摄影时代的现状

现阶段,社会已进入全民摄影时代,简易的单反相机与具备拍摄功能的手机进入千家万户,人类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通过媒体设备实时拍摄各类事物。同时,抖音、快手、朋友圈、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也为人类信息发布提供渠道。尽管普通大众摄影能力无法同专业记者相比,但依然可以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但在全民摄影时代下,也导致虚假内容诞生,不法分子可以通过造谣、虚假宣传等方式,扰乱人心,为社会带来消极影响。对于专业摄影记者而言,当前形势不仅为其带来挑战,也为职业发展提供机遇,摄影记者需要借助技术手段,积极应对工作困难,发挥自身优势,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全民摄影时代摄影记者面临的困境

(一)报道优势逐渐丢失

对摄影记者而言,新闻时效性至关重要。在传统媒体时代,当摄影记者接到通知后,会第一时间前往事件发生地点,并进行现场实时拍摄,为大众提供有效视频与照片,人类通常从摄影记者拍摄的画面中了解社会新闻。而在全民摄影时代,手机具备超高像素的摄像功能,当发生突发事件,人类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现场目击者和路过公民能够第一时间拿出手机拍摄视频,并在朋友圈、微博等自媒体渠道中分享现场录像,摄影记者第一时间报道的优势逐渐消失。

(二)大众摄影能力提升

传统媒体时代的技术条件有限,专业摄影记者及爱好者会购入昂贵的相机进行视频拍摄。如今,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摄影成为大众化的艺术,美图秀秀、B612咔叽等手机摄像软件带有多样性的功能,不仅可以调节图片比例、亮度,也能够增添边框、字符、图案等,此类摄影软件的出现推动了大众摄影水平的提升。在全民摄影时代,大量业余爱好者学习摄影与编辑技术,并在门户网站、社交媒体等开设的新闻栏目中投递影像资料,编辑图片内容。此类网络平台中关注人群较多,加速了作品传播的效率,使爱好者价值得到发挥。众多公民责任感不断提升,部分摄影爱好者开始专业摄影师方向转发展,自由摄影群体不断壮大。例如,美国《芝加哥太阳时报》、《电视新闻网》等媒体解雇多名摄影记者,可见专业工作者的职业前景不容乐观[1]。

(三)受众对摄影专业要求降低

目前,手机成为人类最常用的摄影工具,社交媒体的发展致使网络影像瞬息万变,照片与视频传播范围广、上传数量大。据相关研究表明,2017年我国主流社交网站每日上传的照片数量多达近百亿,是2013年的三倍之多。例如,杭州公交车坠江事件、社会民众见义勇为事件等视频,在上线几小时内即可快速流传,受到关注。而在国外社交媒体中,甚至出现SnapChat应用,用户使用此软件可以设定时间,在发送消息后的某时段内自动销毁。此现象意味着全民摄影时代下的影像成为快速消费品,人类开始忽略摄影的专业性,会对摄影记者的发展带来冲击。

三、全民摄影时代摄影记者面临的机遇

全民摄影时代虽然为摄影记者带来一系列挑战与困境,但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只要抓住机会,同样可以体现职业媒体人的价值。

(一)在优质内容创作上具有优势

全民摄影时代下,影像规模不断扩大,每天海量信息诞生,时下传播环境呈现信息过载现象,并不意味着摄影内容贬值或过剩,相反,人类对信息需求程度会与日俱增。尤其存在虚假信息的环境下,群众对品质内容的渴望度提升,专业摄影记者在优质影像创造方面仍具竞争力。专职摄影人通过长期工作,可以积累经验,在创作手法、拍摄能力、采访经历方面优于业余媒体人,因此摄像记者可以朝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创作内容的价值與品质。

(二)摄影记者个体价值得以实现

传统媒介是机构类传播系统,而在全民摄影时代下,互联网更注重个人传播价值,摄影记者作为独立成员,工作限制性减小,在分享、报道内容的同时,不必过于受版面、出版时期、媒体风格等限制,同样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吸引关注,提升知名度,彰显自我价值。另外,社交网络与用户的聚合也可以为摄影媒体打造个人品牌平台提供机遇,资深粉丝群体可以成为优秀记者口碑传播者和图书出版的资助者。记者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增强与大众的紧密度,利用粉丝经济模式发展工作,甚至可以通过售卖照片、摄影作品等方式获取收益。以上均是全民摄影时代为记者提供的机遇,因此相关人士一定要抓住机会,应对挑战。

四、全民摄影时代摄影记者的对策分析

新时代下,社交媒体快速发展,摄影记者若想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将自身工作与网络相结合,树立多元、互动的思想观念,将工作内容转移到互联网上,重新定位自身角色。

(一)进行视觉报道方向转变

摄影记者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影像拍摄与视频剪辑,在传统媒体时代下,其与文字工作者明确分工,在各自完成工作后由编辑进行整合发布。然而在全媒体时代下,摄影记者可以向视觉报道方向发展,除了拍摄影像照片以外,还要将前期制作与后期稿件工作结合起来,利用文字、图表、动图等方式丰富报道内容,并与网络全面结合,独立进行信息发布。摄影记者在日常工作中,要随时利用相机与媒体设备记录画面,并突出记者角色,注重挖掘信息内容,拓展新闻事件的广度及深度,报道出价值意义的新闻消息。例如,纽约大学数字影像传播系的教授曾发表著作《摄影之后》,该作品提出了新闻摄影“四角法则”,即在一张图片的四个角落加入丰富信息[2]。该作品除了主体新闻照片外,左上角包含相关图片及视频,右上角则是教授所在个人网站链接,左下角记录了报道的事件幕后故事和目击者发言、照片等内容,右下角则标注署名与版权信息。此方式可以提升报道的深度性,值得业内人士借鉴。

(二)向组织策划方向转变

新闻报道工作通常由记者与传媒人员共同负责,按照记者-编辑-媒体-受众的顺序运作。然而在全民摄影时代,大众具有主动性,可成为信息发布者,而海量的互联网新闻中,也包括众多优秀作品。摄影记者可以利用新闻“众包生产”模式进行工作,该模式是利用群众智慧,广泛收集信息,并在核实内容真实性后,整理报道。随着互联网发展,很多自媒体民众能够提供影像内容,可以为摄影记者的“众包生产”提供条件。记者需要拓宽职业道路,从单一的新闻生产者转变为组织策划者,利用该模式与媒体优势调动网民积极性,在用户生成的内容中选择有价值的题目进行策划,从而组织出优秀的新闻内容。另外,摄影记者也要从被动信息接收者转为信息挖掘的主动人,在分享新闻的同时,加强互动性关注,提高受众的体验感,制作出符合大众需求的高品质报道。

(三)向个人品牌营销方向转变

作为新闻的传播者,摄影记者为了应对新时代的挑战,不仅要完成报道任务,还可以通过网络营销,打造个人品牌,进行新闻生成、报道、发表的一体化工作。为了显现摄影记者在社交媒体中的个人价值,可以建立个人微信公众号,在新闻门户网站和自媒体平台中开设专栏,并定期发布高质量、有价值的影像内容,进而在网络渠道吸引受众,积累用户群体,成为个人品牌的营销者。为此,摄影记者要提高报道的真实性与丰富性,可以将拍摄的计划、想法、花絮,自身的工作经验、个人故事分享在平台中,并且积极与用户互动,推广作品与栏目。久之久之,巩固了自身的粉丝群体,即可打造出优质的口碑,为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与帮助。

(四)成为网络节点连接者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从内容连接向人与人连接方向转变,大众连接性比内容更为重要,其可以成为有价值的资源,得到开发及利用。尤其在社交网络中,个体可被称为节点,摄影记者连接节点增多,其影响力也会逐渐加大,只有成为网络节点的连接者,才能够形成粉丝经济,利用大众力量,得到持久发展[3]。因此,摄影记者要提高与大众的关联度,以群体需求为重点,在追随主流的基础上,连接强关系人群,引导其付出时间、精力与支持。例如,在挖掘到一条具有探索价值的消息时,摄影记者可以在网络平台建立追踪项目,组建社交平台,并定期上传与此内容相关的图片,分享照片及訪谈内容,并引导粉丝群体进行转发和关注,进而利用受众的口口相传,提升信息覆盖面,增长粉丝量,如此即为利用社交网络建立连接。另外,社交媒体中的关系信息均处于流动状态,摄影记者一定要把握时下新闻热点,通过影像包装、制作、发布,在网络结构中吸聚更多节点,从而提升个人价值。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摄影记者除了面临艰难挑战以外,也可以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相关人员要树立媒体意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与网络平台相结合,从新闻生产者、影像拍摄者向视觉报道者、节点连接者转变,进而提高作品质量,发挥个人价值,扩大自身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李浩然.探讨全民摄影时代摄影记者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传媒论坛,2018,1(17):60+63.

[2]冯甲铭.新闻摄影的发展趋势及对策浅析[J].传媒观察,2017(09):70-71.

[3]吴悦.数字化后摄影记者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6,7(21):208.

猜你喜欢

摄影记者
融媒体时代地方纸媒摄影记者的动静思考
新闻传播中摄影记者的重要性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浅谈新时期新闻摄影记者面临的挑战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一名摄影记者的自我迭代
相隔40年的中国:变与不变
新闻摄影记者的环保意识研究
爆破瞬间
摄影记者如何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