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合”和“形合”
2019-05-13陈德彰
∷陈德彰
西方的语言学家认为汉语是“意合语言”(paratactic language)。不过,paratactic本身的意思是“并列(结构、关系)的”,尚不能说明“意合”的含义。简单归纳起来,汉语不同于别种语言,尤其是采用拉丁字母的西方语言,它有三个显著特点:1. 没有严格的语法。最早的《马氏文通》完全是按西方语言语法编成的。汉语的词和词,甚至句子(包括小句)和句子,可以按不同的次序排列表达不同的意思,因此词序很重要。2. 汉语没有表示词性、单复数、时态、语态,以及在句子中的功能等方面的标记,只能根据上下文判断出来。3. 古汉语没有标点符号,所以断句(mark off different sentences)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代汉语引进了标点符号,起初也只是为了停顿喘口气,所以常有一段话“一逗到底”的情况。
举个有趣的例子:客人因下雨而不想离开主人家,就会问:“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后有个停顿,可看成是“条件状语”。英文是A raining day is a proper day to ask the guest to stay. Would you like me to stay? 如果主人不太愿意留客人,则会修改句子的停顿,构成这样一句:“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英文是Though the weather says it is proper to ask the guest to stay, but I would not. 这等于下了逐客令,客人只得悻悻离去。
下面再看一则例子:“小羊山上吃草”。这是一个简单的句子,可译为The little lamb is eating grass on the hill. 从语法上说,“山上”是地点状语(adverbial of place)。这一英译呈现的是一种静态(static state)。但也可以将这句话看成是一个“命令句”(imperative sentence),可译为Little lamb, you (should) eat grass on the hill (not here/at the foot of the hill). 其实lamb就是“小羊”,它的前面不必加上little。不过英语里有一首关于little lamb的儿歌,听上去倒也别有一番韵味。另外,“山”的英文也可用mountain,但是mountain一般比较高,小羊爬那么高似乎不合常理,也许成年的羊有这个本事。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还有两个问题。一是单复数的问题,到底是一只小羊还是好几只小羊,翻译时需要确定用单数还是复数。二是特指(refer to a particular thing or person)和泛指(make a general reference)的问题。英语有定冠词和不定冠词对此加以区分;汉语没有冠词,特指和泛指可从上下文看出。例如“人来了”。这里的“人”是特指,即说者和听者都知道是什么人,很可能是盼望中的某个人;而“来人了”里的“人”是泛指的,是没有料想到的什么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英语中没有相当于汉语中“羊”的词,因为“羊”有山羊(goat)、绵羊(sheep)、驼羊(alpaca)、羚羊(antelope)等。由于认知和语言历史发展的过程不同,英语中没有相当于汉语中表示各种“羊”的上义词(superordinate/hypernym)。而且,“公羊”和“母羊”在英语中有单独的词:ram/buck和ewe,不像汉语那样要用定语(修饰语)加名词(被修饰语)。
“小羊山上吃草”这简单的六个字,还可以组成其他很多句子,我们现在来逐一分析,并给出部分译法。
1. 小羊上山吃草。
英语中的lamb可以指不分性别的、没有成年的羊。当然,如果是指复数的羊群,也可用sheep一词。本句中,“山”和“上”换了个位置,“上山”是动词,作句子的谓语(predicate),即go up the hill to eat grass。
2. 小羊吃草上山。
将“上山”放到“小羊吃草”后面,“上山”也是谓语,而“吃草”可理解为目的状语。全句可译为The (little)lamb goes/is going/went/was going up the hill to eat grass.这里的几种时态都行,要根据上下文确定。
3. 羊山上吃小草。
如果将呈现动态场景的这一句中的“羊山”看成山名,则可将其译为Yang Hill/Goat Hill. 那其实汉语就成了“无主句”(sentence without subject)。“无主句”也是汉语特有的,而英语句子必须有主语和谓语,包括“形式主语”(formal subject)。在意思明确时,尤其在口语中,主语可以省略,但是可以补出。而汉语无主句却无法补出主语,因为根本不存在,只能结合上下文从逻辑分析,但并不影响语义的完整。此句的逻辑主语一般应是牛、羊、马、骆驼等食草动物。
4. 羊吃草小山上。
与第3句相比,第4句可以看成是动态的,但也可以视为一种静态的画面。其译文为:The sheep is/are eating grass on the hill.
5. 羊吃草上小山。
第5句可以理解为The sheep goes/go/went up the hill to eat grass. 这里不定式作目的状语,但是用什么时态,还要看上下文而定。
6. 羊小山上吃草。
这一句可看成是描述句(descriptive sentence)或命令句。如果把“小山”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那“是什么羊”仍是一个问题;如果把“羊小”看成是原因,其含义可以是因为羊还小,所以在山上吃草。The lamb(s) is/are eating grass. 也许是因为山上的草比较嫩,大羊才嚼得动山下比较老的草。
第4句到第6句中开头的“羊”字,都是句子的主语,但其后面的结构和意思却有很大不同。
7. 山上小羊吃草。
8. 山上羊吃小草。
第7句和第8句句首“山上”,在汉语中称为“主题”,译成英语后变成地点状语,后面的是“述题”。句子里的“小羊”有专门对应的单词lamb,“小草”却不好译,得用到定语+修饰语词组。将“小”译为little和small似乎都不好;如果译为young,意思成了“还没长高就被吃掉的(草)”,让人觉得有点可惜;倒可用tender一词,后面加上grass。
9. 小山上羊吃草。
10. 小山上草吃羊。
第9句和第10句结构相同,都表示一种静态,前者可译为On the hill the sheep is/are eating grass. 第10句从语法看句子是成立的,但内容有点离奇,但是在特定情况下,比如在童话故事中或者某些地方长有食人草,意思也是可以接受的。
11. 吃草小羊上山。
第11句中的“上山”是目的状语。全句可译为(In order) to eat grass, the lamb(s) goes/go/went up the hill.
12. 吃草山上小羊。
第12句意为“在山上吃草的小羊”,按字面直译的英文构不成完整的句子,只是一个名词性短语the lamb(s)eating grass on the hill。另外,如果这一句在“吃草”后停顿一下,也可看成命令句:Eat grass, (little) lamb(s).
13. 吃小草上羊山。
14. 吃小羊上草山。
分析起来,第13句中“吃”的逻辑主语应为食草动物,可译为If… wants/want to eat tender grass, it/they needs/need/has to/have to go up the Yang Hill.第14句和第13句结构一样,不过“吃小羊”听起来有点残忍。但是为什么要上“草山”让人弄不明白,除非把“草山”也理解为山名。这两个无主句可以是叙述句,也可以是命令句。
15. 小山上吃羊草。
16. 吃羊草上小山。
第15句和第16句都是无主句。在多数情况下,逻辑主语好像不是羊或其他食草动物,而是人。“羊草”当然是“羊吃的草”,不过发生天灾时,人们没有别的东西可吃,也许只能吃“羊草”。“羊草”不是一种草的名称,英译时语要用定语小句:the grass eaten by lambs或the grass used to feed sheep。
根据排列组合(permutation and combination),这六个字可以组成的句子还有不少。例如,“小”除了形容羊、山、草之外,还有“小吃”(snack/refreshment);而“上”除了“上山”外还可以有“上羊”,除了骑上羊(get on/mount the sheep/goat)的意思外,也可以表示把烤小羊等菜肴端上桌来,英文是The waiter served the lamb;“草”字也可用于构成“草羊”“草山”等。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试着编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