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联性研究文献综述

2019-05-11吴莹莹

市场周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就业结构关联性产业结构

摘 要:中国经济目前处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同时也是发展转型的减速期,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促进是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任务。在当下经济起伏变动的大背景下,正确认识与处理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性和协调性出发,梳理了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产业升级与劳动力就业的关系,最后给出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关联性

中图分类号:F269.24+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2-0007-02

一、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关系研究

国外已有研究中,Kenneth和Peter通过建立CGE模型,采用tops-down分析方法,对西澳大利亚州的矿产业发展对就业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正是因为矿产业的快速发展,才使得就业增长了1.1%,这充分说明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的紧密联系。Julia通过对1998—2007年德国数据的分析,认为产业专业化与就业具有较大影响,且这种影响是负面的。Mikaela则分析了人力资本在产业结构与就业之间所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较高的教育水平、较强的对事务认知的能力都会对产业结构与就业之间产生积极作用。国内研究中,吴江、封晓庆通过对四川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关系进行梳理与分析,提出了改进的政策建议。常丽则认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不协调性,也是困扰辽宁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出了改進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断优化的政策建议。但上述两个研究都仅局限于理论研究,也有学者从实证角度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如陈桢分别针对三次产业划分,探究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所出现的偏离度问题,认为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失衡,就业结构的变化一般要在产业结构之后。于晗在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并通过建立灰色预测模型,指出了劳动力根据产业结构变化的转移趋势,具体而言,如果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则劳动力会由效率比较低的部门慢慢向效率较高的部门进行转变,但整体转变速度会慢于产业结构。也有学者采用就业弹性为分析工具,检验了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就业可能会带来的影响,他们认为目前对于中国而言,在第一、二产业中,对于劳动力的吸收能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弱,而对于第三产业而言,这种吸收能力正在逐步增强。喻桂华、张春煜则采用了另外一种分析工具——结构偏离度,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是不协调的,主要表现为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

从上述国内外研究来看,大多数学者认为产业结构会对就业结构产生影响,同时,在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分析中,已有研究采用了多种分析方法进行检验,如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等,但不同的分析工具可能分析结果不同,目前已有研究中,还没有对分析工具的使用形成共识。

二、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关系研究

已有关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关系的研究中,戴志敏等以长江三角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整体分析体系,他们认为,目前对于长江三角洲而言,产业结构已经得到了一定优化,但对于就业结构,发展还相对滞后,无法对产业结构形成良性影响。杨秋明等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偏离度分析方法,通过对产业产值数据和就业相关指标的分析,实证检验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结果发现,相比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具有一定滞后性。同样认为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还有李志伟、仉媛,他们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互关系,认为就业结构在调整中要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还有学者实证检验出了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确切年数,如张抗私、高东方采用“结构偏离度”和“协调系数”指标,以辽宁省为研究对象,发现对于辽宁省而言,就业结构的调整,相比于产业结构,滞后时间约为4年。但也有学者通过灰色关联的检验方法,认为对于中国样本而言,就业结构应该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年数为5年。即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出的滞后年数也不同。

从上述研究来看,现有研究普遍认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发展中具有不协调性。且认为就业结构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滞后于产业结构的,但关于滞后年数,由于每个研究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不同,使得结论也不尽相同。同时,关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定量与实证研究也较少,需要在后续研究中予以补充。

三、 产业升级与劳动力就业的相关关系研究

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力就业具有不确定的影响,如果产业升级是集中于工业化或重工业化,此时对于资本过于看重,可能会对劳动力产生挤出效应,但同时也可能会因为规模的扩大,又会对劳动力就业产生积极影响。新古典学派代表人物托宾等人曾经提出了“结构性失业”理论,该理论认为失业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结构的调整,即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甚至制约就业的发展。国外研究中国,Stoneman主要从需求收入弹性方面对就业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如果一个行业需求收入弹性较高,那么这个行业对就业的吸收能力也会较高。Clandio则从技术进步的角度对就业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如果一个部门产生了技术进步,那么对于没有进行技术进步的部门而言,会产生破坏效应,从而导致这些部门的劳动力就业难度增加。国内学者李萍和谌新民则提出了相反的论点,他们认为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率,从而导致就业增加。也有学者通过将产业结构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对就业产生的影响。如邹一南和石腾超将产业结构分解为为结构变迁和效率提升两个部分,进而得出产业结构升级的总就业效应为负的结论。叶仁荪则认为产业升级对就业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即存在“双面效应”。徐真认为产业升级和就业之间的关系是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衡的,具体来说,产业升级带动了劳动力就业,但也依然存在高层次人才外流严重的问题。

从上述国内外的研究来看,对于产业升级与劳动力就业的关系中,学者们的侧重点在于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而对于劳动力就业对产业转型升级影响的研究较少,关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与劳动力就业相互作用的直接研究更不多。此外,相应的研究方法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相应的数量分析和实证研究较少。

四、 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一)增加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相互作用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产业方面的结构调整、技术进步,或者是就业方面劳动力素质的变化、国家就业政策的变化等等,都会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互作用产生影响。而已有研究中,缺少对影响因素的更深入研究,特别是缺少相应的经济学研究,因此,可以根据经济学基本理论,梳理影响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通过建立经济理论模型,对两者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这也可以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理论体系,为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二)增加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影响因素的研究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发展具有不协调性,就业结构的变化要滞后于产业结构,但不同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因此,在研究方法上,应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等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找到最适合所要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也需进一步予以研究。如果产业结构进行升级,那么相应的,对劳动力的要求也会变得越来越高,而中国目前的劳动力素质的发展,与不断升级的产业结构的匹配性不足,从而导致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出现失衡。

(三)深入探析大学生就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现有研究较多地从产业发展对就业影响的视角探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较少探讨大学生就业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为数不多的研究多局限于现象描述层面,缺乏对这一影响和作用机制的系统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是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将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研究的突破点,从而更好地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Clements K W, Johnson P L. The minerals industry and employment in Western Australia: Assessing its impacts in federal electorates[J]. Resources Policy,2000(26):77-89.

[2]Kowalewski J. Specialization and employment development in Germany: An analysis at the regional level[J]. Regional Science,2011(90):789-812.

[3]Backman M. Human capital in firms and regions: Impact on firm productivity[J]. Regional Science,2014(93):557-575.

[4]吳江,封晓庆.四川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关系[J].财经科学,2006(7):102-109.

[5]常丽.辽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性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1):49-55.

[6]陈桢.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失衡的实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0):32-37.

[7]于晗.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趋势及预测[J].财经问题研究,2015(6):26-31.

[8]李晓嘉,刘鹏.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增长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28):59-63.

[9]喻桂华,张春煜.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J].当代经济科学,2006(26):9-14.

[10]戴志敏,丁峰,郭露.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变动与就业结构协调程度分析:1994—2013年数据[J].经济体制改革,2015(1):64-68.

[11]杨秋明,姜海蓉,魏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及其影响因素——以江苏省为例[J].企业经济,2013(2):159-162.

[12]李志伟,仉媛.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5(2):95-101.

[13]张抗私,高东方.辽宁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3(6):80-90.

[14]王庆丰,党耀国.基于Moore值的中国就业结构滞后时间测算[J].管理评论,2010,22(7):3-7.

[15]Stoneman P.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M]. Cambridg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77-79.

[16]Micheiacci C, Lopez-Salido D. Technology shocks and job flows[J]. Cemel Working Paper,2004(5):24-34.

[17]李萍,谌新民.人力资本投资、就业稳定性与产业转型升级——基于东莞市的经验数据[J].学术研究,2012(9):80-86.

[18]邹一南,石腾超.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效应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2(12):3-13.

[19]叶仁荪,王光栋,王雷.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与技术进步路线的选择——基于1990—200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3):137-147.

[20]徐真.产业升级、结构转型与大学生就业促进研究——基于2015年吉林省大学生就业监测的情况分析[J].税务与经济,2016(5):107-112.

作者简介:

吴莹莹,女,山东菏泽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管理。

猜你喜欢

就业结构关联性产业结构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基于深度学习的我国就业结构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单元视角的关联性阅读教学策略浅探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学贯中西(4):AI的时序性推论技能
利用问题间的关联性思考问题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马鞍山市产业、就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