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与俭,做大白兔的奶糖匠人
2019-05-11陈霖王如君
陈霖 王如君
大白兔奶糖早期的宣传画。
人们在百货公司抢购大白兔奶糖。
人们将糖纸折成跳舞的小人儿。
今年2月,美国洛杉矶的月均气温创60年来最低,但一些华人却在寒风中排起长队,只为买一款奶味冰淇淋。原来,美国店家把中国大白兔奶糖加到冰淇淋中,做出大白兔奶糖口味的冰淇淋,推出不到1个月,就卖出至少两万支冰淇淋甜筒。华人大呼:“是大白兔奶糖和糯米纸化在嘴里的感觉!”纷纷回忆起了童年。今年,“大白兔”60岁了,在成长的过程中,进实体店、上电视广告,还成为“网红”。近日,《环球人物》记者来到“大白兔”的诞生地上海,见到了伴随国产奶糖走过40余年的老匠人程与俭——大白兔制作工艺第三代传人。
从农场走进糖厂
1959年,程与俭还嗷嗷待哺,家附近的商店糖果柜则门庭若市,人们争相购买一只“兔子”,即大白兔奶糖。上世纪50年代初,上海爱皮西糖果厂厂长冯伯镛经过半年的研发,做出中国第一款国产奶糖“ABC米老鼠糖”;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制,爱皮西糖果厂改为爱民糖果厂,取“爱国爱民”之意,制作大白兔奶糖;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年,大白兔是国庆献礼产品,正式发售;1976年,爱民糖果厂与益民食品厂合并,加大奶糖生产;自1993年起,大白兔品牌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大白兔白白胖胖还小小的,配着蓝白相间的糖纸,特别讨人喜欢。”程与俭对记者说。生产大白兔的工厂地点几经变更,如今,奉贤区和金山区各有一家工厂,分别有12条和两条生产线。程与俭主要在奉贤的生产线工作。他家在徐汇区,工作日他会搭班车去工厂,到了假日,若想去工厂“琢磨奶糖制作”,就得乘40多分钟的地铁、1小时公交,再走10多分钟的路。
小时候,程与俭最期待新年,因为只有在那时,才可以吃到大白兔。程妈妈于1963年进爱民糖果厂,负责将大白兔装到盒子里。当时生产大白兔的工厂只有一条生产线,每天只能产800公斤,“生产时,销售的车子已经在外面等着了”。大白兔每斤售价2.25元,普通人日常买不起,工厂给工人的新年福利就是每人一袋大白兔。对程与俭一家来说,这可是千金难换的“年终奖”。他对记者说:“吃大白兔都不敢一下就吃完的,我咬一口然后包回去,留着下次吃。”那时候的小孩子流行交换糖纸,一张大白兔可以换两三张其他糖果的糖纸。程与俭舍不得和人换,就把大白兔糖纸在书本里压平当书签,每次翻开书本,还能闻到大白兔的奶味。
那是计划经济时代,程与俭记得每次去商场,总能看到顾客拿着购货券换大白兔;本地经销商要引入大白兔,得早点去厂里排队,外地经销商甚至提着现金,大老远跑来上海买大白兔。当时奶粉紧张,家长要给小孩买奶粉还得有医生证明。于是,便有人用开水泡大白兔,“七粒大白兔能泡一杯奶”就这样流传开了。
1978年,程妈妈退休了。当时有个政策,退休工人的孩子若在农场务农,可以接替父母在工厂的工作。程与俭在祟明红星农场干了两年就“子承母业”进厂做奶糖了。回忆进厂的第一天,程与俭仍历历在目:“像是进了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他在农场时经常拔草、除草、播种,与大自然很亲近,但进了工厂“要先洗手、戴帽子、穿上白色工作服,整整齐齐的”。他开始学熬煮奶油、调配原料比例、翻打揉捏糖坯(糖、奶粉和奶油的混合物)、剪切糖坯等,“干遍了每道工序”。他才知道要把奶糖做得既软还有嚼劲,秘诀是反复翻打,“打到糖坯的‘分子结构都均匀了才能停手,这样,奶糖口感最好”。最后,他要把糖坯切成各种形状,再包上糯米纸以防止奶糖黏住糖纸。制作一粒奶糖至少得花40分钟。
做奶糖的第一个10年,他当上了糖果高级工。当时,上海轻工业局有个糖果培训班,工厂将一线工人送去培训制糖工艺,程与俭学了半年,考到了高级工证。后来,他进了技术部设计糖的口味,是食品工程师,人们叫他“程工”。他与大白兔的故事进入了新的阶段:他见证了大白兔“一蹦一跳”进入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大潮。
红豆味奶糖年挣千万元
21世纪初,大白兔的电视广告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一头清爽短发的演员金莎和一个男孩子准备蹦极,男孩子不敢,金莎便丢下一粒大白兔,男孩子立马跟着大白兔跳了下去。“大白兔蹦极”的活泼形象深入人心。
1977年,益民食品五廠的包装工人将大白兔奶糖装到盒子里。
2018年,冠生园推出大白兔奶糖味的唇膏。
美国生产的“大白兔冰淇淋”,但包装上的大白兔商标并未得到授权。
2019年4月9日,程与俭在上海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本刊记者 陈霖/ 摄)
程与俭对这个广告赞不绝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国糖果品牌开始深耕中国市场,老国货如何在市场经济下存活,考验着中国的技术匠人。他记得,当时下班后常在杂货店、商场溜达,观察别人吃什么、喝什么,以此考虑做什么口味的大白兔。他做出了酸奶味、玉米味等,在众多口味中,最引以为傲的是红豆口味。2002年,他想制作一款“能让顾客感觉吃到原料的大白兔”。他找来红豆粉和香精,花了两年反复试验,终于制作出红豆口味的大白兔。新产品一面世,有顾客找到他问:“怎么有种沙沙的口感?”程与俭说,就是要有这种口感,才能让人体验吃到红豆的感觉。这款奶糖当年就给工厂带来上千万元销售额,很多商家也竞相模仿,但都没能做出“沙沙的口感”。
程与俭深知市场竞争的激烈,“技术再好,卖不出去也不行”。讲到这里,他转头向记者推荐坐在一旁的“市场达人”沈勤峰。沈勤峰于2003年加入当时大白兔所属的上海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在市场部负责研究品牌形象。沈勤峰很高、精瘦,说起话来有点儿严肃,回忆起与大白兔的“初遇”却手舞足蹈起来:“当时我看到那个蹦极广告就想,哇,原来大白兔还做广告啊!”
沈勤峰调研过消费者对大白兔的看法,发现人们觉得它和国外奶糖比起来“有点土”。“但大白兔承载着国人的记忆,应该凸显自身特色。”他从“吃大白兔时要把糖纸拧开”的动作中得到启发,和团队做了款“巨白兔”:把糖纸做成大包装,在里面装40粒大白兔。人们要打开外包装,必须先拧开巨大的糖纸。
当时网店、微博已经兴起,沈勤峰决定除了在实体店,还要在网店售卖“巨白兔”。接下来的几天,他看着网店的下单数字不断变大;一打开微博,就看到网友疯转的“巨白兔”照片。很多人没见过这么“大块头”的大白兔,还拍了小视频。“看到网友纷纷分享‘巨白兔,我就知道它真的火了。”这也让他意识到,老牌国产奶糖焕发新生的方式之一是“保留本身特色、在包装上下功夫”。自那之后,大白兔的广告词从“享之不尽、啧啧奶香”变成“快乐分享大白兔”,更加注重分享。
中国软奶糖成国际网红
在上世纪70年代,大白兔就已经走出了国门。1972年1月,美国政府派黑格准将到中国,为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做准备。当时,毛泽东主席下令,赠送给黑格及其随行人员每人10斤大白兔。中国工人连夜加班加点,做出了500多斤奶糖。黑格一行人回到美国后,不仅对大白兔大加赞赏,还推荐给尼克松,结果尼克松吃了一口就停不下来了。周恩来总理得知了这个消息,后来在尼克松访华之际,将大白兔正式作为国礼送给他。到今天,大白兔的足迹已经遍布40多个国家。美国各大华人超市也能见到大白兔的身影,不久前,大白兔还“跳”上了纽约时装周,作为中国品牌代表之一亮相。
其实,“大白兔冰淇淋”爆红也是因为大白兔在国外的名气。在洛杉矶的一家售卖这款冰淇淋的小店, 《环球人物》记者见到了各国风味的冰淇淋,如日本的“樱花”、爱尔兰的“黑奶油威士忌”。经理凯茜告诉记者:大白兔冰淇淋很受欢迎,每个冰淇淋球内有约1.3个大白兔奶糖。想出将大白兔奶糖加入冰淇淋这个创意的是店主、美国人艾德安娜·博洛根,她在大学学的是食品加工,毕业后和朋友开了这家店。她觉得冰淇淋的各种口味会让人们想起小时候的味道,而大白兔奶糖早已闻名世界,是中国奶糖的代表。不过,生产大白兔奶糖的冠生园日前发声,这款冰淇淋并未得到他们的授权。或因如此,“大白兔冰淇淋”现已改为“大白冰淇淋”。
在程与俭眼中,大白兔在国外火了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他在廠里工作时,就有外国企业找到他们希望出资购买中国奶糖。他告诉记者:“华侨华人遍布全球,虽然不在中国,但小时候吃过的奶糖味一直在心中,到国外看到大白兔,就唤起了童年记忆。”其实,外国也有奶糖,但大部分是硬糖和橡皮糖。制作圆柱形奶糖并不容易,“要捏、打,很费劲的!”为什么中国才有这种口味的奶糖?他觉得 “中国人愿意花时间、费功夫,一做就是60年”,因此,“大白兔有着中国基因”。
去年,程与俭退休了,但没有闲下来。前一阵子,车间和技术部的年轻人还给他打电话问他如何做薄荷味的奶糖。他对记者说,做奶糖于他是一辈子的事。
程与俭1958年生于上海,1976年进祟明红星农场工作,1978年进益民食品五厂,从车间工人到技术部主管,是大白兔制作工艺的第三代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