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滩海人工岛登陆点沉陷隐患治理研究

2019-05-11代兆立李泽焦辉杨涵婷施昌威蔡彪窦海余

石油工程建设 2019年2期
关键词:人工岛孔洞空洞

代兆立,李泽,焦辉,杨涵婷,施昌威,蔡彪,窦海余

1.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河北唐山 063004

2.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23

1 概述

人工岛是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重要结构形式,国内在冀东南堡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大港油田都建有人工岛[1]。

滩海人工岛外围护系统多为袋装砂结合块体护面,底部为护底结构,直接受海洋波浪、潮流、海冰和地震等作用[2]。引桥为人工岛与外界连接的重要桥梁,多采用桩基结构,基础较为稳定。由于人工岛与引桥两者之间基础不同,易产生不均匀沉降,长时间累积后可能会存在明显的高差,给车辆通行造成不便,甚至产生安全隐患。

登陆点处产生沉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堤心石层填充不密实,在车辆的长期碾压下,孔隙发生变化导致局部沉降;二是登陆点处底部袋装砂出现砂土流失;三是登陆点两侧分别为引桥桩基结构和人工岛抛石围埝结构,两侧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导致连接处路面突变。

对于一般的地基沉降处理方法有:碾压法、振动压实法、灌浆法、打桩等,但对于以砂石围填的人工岛,需要考虑到其特殊性,如强夯振动会对周围的岛体及围堤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打桩可能破坏原有的土工布等。

2 人工岛登陆点沉陷处理实例研究

本文以某滩海人工岛登陆点的路面沉陷为例,开展人工岛登陆点沉陷隐患治理方案研究,前期经过多次勘测与两次雷达检测,结果显示桥头一侧路面下部土体存在不同程度松散,局部有小孔洞,面板疑似脱空,沉陷情况见图1。

在现场勘测中发现登陆点处离岛最近的桩周围区域有较大空洞,孔洞尺寸为高2.5 m、宽3.6 m、长10 m,孔洞示意图见图2。经分析认为,因常年潮汐冲刷,将建岛时填入的细砂石冲刷带走,只剩余部分较大石块支撑路面。

图1 岛桥连接处沉陷情况示意

图2 岛桥连接处外部孔洞内部情况

针对此种隐患问题,对于明显直接裸露的空洞,可按照原设计回填块石,再补充灌注水泥浆液,以确保其整体性、完整性。对于托板下方的空洞及路面沉降,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处理方法较多,下面选取几种方法进行探讨。

2.1 空洞隐患治理方案研究

直接利用人工或可进入的机械设备对托板下方孔洞进行填补,为保证施工时空洞的稳定性,施工前应适当考虑对两侧的洞壁进行支护,尽量减少对两侧的扰动;基桩防腐处理至St2 级后,底层涂刷矿脂油并缠绕防腐带,外部包覆聚氨酯管壳(厚度50 mm),外层包裹厚度0.7 mm 铝皮作为保护层。为保证后期浇注能将空间完全填满,在空洞顶部等间距预埋三根灌浆管,埋管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尽量减少对上部堤心石的扰动,可考虑利用两侧透光孔引入埋设。分层浇筑水下不分散灌浆料进行压力注浆,分层填筑块石。空洞修补前见图3,修补过程见图4。

图3 空洞示意图(修补前)

图4 现场孔洞填补修补过程

2.2 登陆点处沉陷治理方案研究

引桥与岛体连接处因沉降已形成较大的斜面,根据地质雷达检测报告,该区域路段回填物性质较为杂乱,均匀性差,岛口路段多数测线以原卧梁为分界,桥头一侧回填土体较为松散,面板疑似脱空,该分界面显著。登陆点局部沉陷区域现场照片见图5。由于下部土体部分区域较为松散,长时间的车辆通行,易导致路面的显著沉降,甚至导致承载力不足,需进行治理,确保车辆通行安全[3]。

图5 登陆点局部沉陷区域

主要治理思路为将下部松散土体填实,提高其承载力,对已经沉降的区域,在路面上部采用混凝土和沥青面层的方式进行铺装,达到与未沉降区域平齐。以下对两种修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4]。

2.2.1 方案一: 注浆及沥青混凝土修复方案

经地质雷达扫测,发现下部存在孔洞区域,如图6 所示:孔3 距离堤顶前沿线10.5 m,在现有路面以下3.5 m;孔4 距离堤顶前沿线11.5 m,在现有路面以下3.5 m。加固区范围距离堤顶线为10~14 m。主要是考虑到该区域为袋装砂回填,为尽量减少对下部区域的扰动,采用局部钻孔注浆对该区域进行治理,通过在现有的路面直接钻孔,利用压力进行浅层注浆,浆液通过填充、渗透和挤密等的方式,挤走土体颗粒或石块裂隙中的水、气后占据其位置,实现对下部不良地质的治理。

图6 地质雷达探测孔洞位置

治理流程为:测量放线→不良地质区域局部钻孔及注浆→路面切割→路面凿毛→铺设混凝土→铺设沥青路面。

2.2.2 方案二: 高压喷射注浆、 原路面恢复方案

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钻入(或置入)至土层预定深度后,将高压水泥浆通过钻杆由喷嘴喷出,形成喷射流,通过高压喷射流冲切土体,并与土体联合形成水泥土增强体。这种方法可适用于人工填土和碎石地基。高压喷射注浆除能强化地基外,还有防水止渗的作用,可形成防水帐幕。可通过调整旋喷速度和提升速度、增减喷射压力、调整喷射时间、更换喷嘴孔径、改变流量等参数来达到需要固结体形状。高压喷射注浆的施工工序见图7。

图7 高压喷射注浆法施工工序

治理流程为:原有路面切割→原有路面破碎→布孔→钻机就位→钻孔→喷射注浆作业→拔管→清洗机具→重复钻孔注浆→原有路面恢复。

2.3 方案对比

方案一:注浆法灌浆的范围有限,灌浆的扩散量及孔隙填充度无法精确控制。但此方案施工便捷,不涉及原有路面的破坏,通过半幅施工、在路面加铺沥青的方式可实现快速通车,基本不影响岛上交通。

方案二:高压喷射注浆方案可以采用高压旋喷桩等方式,有效固结深度可达到10 m 以上,可将登陆点处下部基础彻底治理,有效改善地基沉降。同时形成防水帷幕,阻止岛体外面水流对岛体的侵蚀。但此方案中高压旋喷桩打孔深度会进入到现有袋装砂结构,袋状砂破损存在砂泄漏的风险,会波及到岛体的稳定性及安全性[5]。

经过多方面的考虑与比对,在该工程实例中采用方案一进行了修补,在不影响路面交通的同时,对下部的地基孔洞进行现场注浆,路面铺设混凝土垫层,然后对路面进行沥青层铺装。完成治理工作。

3 结束语

本文结合某人工岛登陆点现场实例,经方案对比研究,提出了对沉陷治理的有效方法,其成功经验可为类似工程的治理提供借鉴。针对登陆点下部基础部位受海水冲刷生成的空洞,采用分层浇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方法进行处理。对于路面下部的空洞,由于填充不密实等因素影响,采用注浆法进行填充,保证下部的密实。

猜你喜欢

人工岛孔洞空洞
一种面向孔洞修复的三角网格复杂孔洞分割方法
极端天气下人工岛对海滩动力地貌的影响
孔洞加工工艺的概述及鉴定要点简析
Bentley数字化平台在人工岛BIM设计过程中的应用
空洞的眼神
玻璃浆料键合中的孔洞抑制和微复合调控
盘锦人工岛建设条件分析
用事实说话胜过空洞的说教——以教育类报道为例
聚焦港珠澳大桥工程(三)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人工岛建造
冲击加载下孔洞形成微射流的最大侵彻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