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研究
——以沭阳县为例

2019-05-11管再浩吴大江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9年4期
关键词:沭阳县沭阳建筑业

管再浩,吴大江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1 县级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概况

县级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与经济体量更大、可调配资源更多的省级、地市级规划相比,县级区域的建筑产业发展基础较差,传统建筑生产方式仍占据很大比例,建筑施工以现浇湿作业为主,缺少具备设计、生产、施工三位一体综合能力的总承包龙头企业,同时也缺乏全面完善的技术体系与体制机制。县级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与省级、地市级的规划范围的大小的不同也给其发展规划的编制来很大的差异,省级、地市级发展规划强调指标制定与宏观把控,而县级规划强调可操作性。另一方面,省市级政府可调配的资源更多,对于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资金和政策两方面支持力度也更大。

2 县级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基础研究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大力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新的城镇化和区域发展格局将逐步形成,带来国内乃至亚太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能源、水利、生态、民生项目的需求增长,吸引建设资金大量涌入。各级政府都在不断加大对建筑业发展的政策引导与支持,随着省级、地市级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的不断出台,县级发展规划的编制需求已经提上日程。江苏省的三个直管县级行政单位:沭阳县、常州市武进区、昆山市已经率先编制了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1~2]。在理论研究方面,针对县级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的研究目前还是空白,另有龚娟发表的《中小城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问题与方向研究》针对中小城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3],以及桓勇、黄平、谭以国发表的《秭归县建筑产业发展的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对湖北省秭归县建筑业健康发展提出分析与建议[4]。本文将目光聚焦到县级行政区域,以沭阳县为例,针对其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

3 县级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策略研究

县级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通过“示范性重点领域、适宜性技术路径、激励性政策措施”三个发展策略推动和引领县级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

1)示范性重点领域

示范引领,循序渐进。大力推进县级行政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设立重点区域、发掘示范项目、培育先进企业。树立可操作性、适宜性强的示范典型是推动县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和发展质量的重要保障,通过“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三个领域“以点带面”式地推动发展。

2)适宜性技术路径

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技术路径针对县级行政区应强调“适宜性”,坚持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与本地建筑产业发展基础相结合,因地制宜明确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路径,建立技术体系。分建筑类型推广装配式建筑适宜性结构体系,制定适宜性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指标体系,分步骤推进全县建筑产业现代化稳步有序发展。

3)激励性政策措施

县级发展规划的激励性应该分为“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资金支持两个方面。目前,传统建筑企业由于日渐固化的本地建筑市场模式并且缺少政策的激励引导,缺乏转型的动力与计划。应充分地发挥现有上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资金政策,依据本地建筑业情况与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着眼于可操作性的要求,补贴重点示范企业、重点示范项目。打造建筑产业现代化集聚区,利用其区位资源优势形成向心力,与此同时建设相应产业配套设施,建立资源共享平台。

4 沭阳县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特点分析

沭阳县是宿迁市的下辖县,也是江苏陆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建筑业在全县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二五”期间全县建筑业累计完成总产值426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了457%。行业规模效应初显,目前拥有建筑业企业90家,各类建筑业从业人员约10万人[1]。《沭阳县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2017-2020)》是针对沭阳县编制的专项规划,是指导全县建筑产业发展的行动指南,为加快转变沭阳建筑业发展方式,应利用示范推广及规模化效应,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适宜性技术。

沭阳县建筑业处于传统现浇建造方式向装配式建造的过渡阶段,发展势头良好,但存在的问题也较多。沭阳县装配式建筑市场的先发优势已经丧失,产业链有待完善,缺少涵盖建筑全产业链的发展基础。全县建筑现浇施工方式仍占很大比例,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成本相较于传统建造方式的成本较高。建筑市场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同时也面临来自于市场与主管部门的信息智能、低碳环保、健康舒适等更多高标准要求。沭阳需要建立装配式建筑适宜性技术体系、培育产业化人才资源、完善专业化服务体制、加强激励性政策扶持。

1)示范性重点领域分析

沭阳县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示范性重点领域分为“重点区域推进、重点项目推进、重点企业推进”三个维度。

示范性重点区域推进。在沭阳县南部新城、西北片工业片区等建设体量大的区域,大力推进装配式的工业化建造方式。南部城区体育公园游泳馆是体育中心占地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总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将采用装配式的建造方式,装配率达60%,作为示范项目推动南部新城装配式建筑发展。上海安厦装配式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决定在沭阳县南部城区建立生产基地。沭阳县西北片区计划进行改造,打造三个保障房项目,将运用装配式建造。沭阳打造装配式建筑产业园,规划以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南区为建设重点,整合园区内已投产的建筑业企业资源,打造沭阳建筑产业现代化集聚区。

示范性重点项目推进。2016至2018年期间,沭阳县建设目标定为建成示范项目五个(其中住宅四个、公建一个),分别为沭阳县西北片区改造工程三个地块、碧桂园项目、南部城区体育公园游泳馆。沭阳县通过重点项目的示范作用,完善建筑工业化的技术集成、成果推广以及工程示范。重点区域推进、重点示范项目推进二者相辅相成,推动沭阳县建筑产业现代化大发展。

图1 沭阳邓园小区装配式住宅效果图[1]

表1 沭阳县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

沭阳县西北片区棚改安置区项目邓园小区其中五栋二十八层住宅楼(建筑面积63500㎡)采用装配式建造,剪力墙结构。预制装配率为51.07%。此项目也将是沭阳县的第一个装配式住宅小区。

示范性重点企业推进。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专业化水平的现代化龙头企业,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技术研发和建筑部品构件生产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产品和建造方式推广到全县。

2) 适宜性技术路径分析

沭阳装配式建筑技术路径强调“适宜性”,依据不同的建筑类型推广不同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技术路径需详细,指导性与适宜性强,方能适应沭阳县区位、自然、经济条件,同时结合建筑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加快装配式建筑成熟技术运用,最终形成规模化推广示范效应。主推“三板”(预制内外墙板、预制楼梯板和预制楼板)和装配式装修(装配式整体卫浴、整体厨房),按建筑类型分类归纳技术路线,分为“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三大类。沭阳县现阶段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点结构体系主要以预制混凝土结构为主,在远期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可以推广使用钢结构与新型木结构。沭阳装配式建筑主要结构体系见表1。

3) 激励性政策措施分析

传统建筑企业是沭阳县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阻力之一。目前,传统建筑设计、施工企业仍有盈利的空间,通过“营改增”税收改革增加传统建筑企业的税负,挤压盈利空间。县级资金着重对采用BIM正向设计的先进示范企业、采用装配式建造的示范项目进行资金补贴。“产业集聚”是企业经济活动空间上的集中,利用集聚效应产生的向心力吸引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形成产业集聚区有利于企业之间进行资源共享、有利于集中进行配套设施建设。

沭阳县以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南区为建设重点,整合园区内已投产的建筑业企业资源,打造沭阳建筑产业现代化集聚区。综合运用用地、税费、金融和推广应用政策,引导高科技、规模化、低碳环保的建筑业上下游企业合理布局,利用企业集聚效应推动发展。沭阳建筑产业现代化集聚区位于沭阳经济开发区工业南区,位于宿迁大道以南,山深线以东,邻近京沪高速,区内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图2 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沭阳产业片区中的区位示意图[1]

图3 沭阳建筑产业现代化集聚区区位示意图

5 结语

县级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的编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了众多的相关行业,需要完善顶层设计,其范围涵盖施工、设计、部品生产的建筑生产乃至运营维护的建筑全寿命周期并向集成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分析研究沭阳县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的“示范性重点领域、适宜性技术路径、激励性政策措施”三个发展策略,阐述了县级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适宜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进程不可阻挡,传统的高能耗建筑生产方式将被淘汰。未来将会出现众多新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合作平台,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给建筑业带来巨大的发展。

猜你喜欢

沭阳县沭阳建筑业
沭阳县开展联保联防联勤联控保安全活动
沭阳县扎实开展加油站安全风险集中治理
沭阳:以“侨”架“桥”,助力侨企创新创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沭阳:一园三进士,深藏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沭阳:企村联建走实乡村振兴之路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建筑业在我国经济中的支撑作用
2004~2013年建筑业坍塌死亡事故统计分析
沭阳:引领智能纺织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