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期历史街区保护对城乡规划的影响

2019-05-11冯颖堃吴倩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9年4期
关键词:城乡规划城市规划民众

冯颖堃,吴倩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 引言

如今,在历史文化名城当中,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历史街区有利于显示城市文化特征、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提高城际综合竞争实力的关键因素[1]。绝大多数的历史文化街区现今已经开始展开了大规模的古街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引发了相关政府单位的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在城乡规划的具体执行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大量隐藏的问题[2]。城乡规划保护的整理规划必须从政府编制着手,一开始就需要面对多项问题、多种途径、多个情况、多种可能。可是不幸的是,城乡规划范畴的历史街区保护编制必须延续新城开发的城市价值增值的具体方法。具体步骤见图1所示。

2 增强民众参与城乡规划的意识

城乡规划的具体执行过程中,公众的参与是其中不可缺少的[3]。虽然公众参加在学界研究与现实操作中在近几年里逐渐走向成熟,可是在城乡规划的具体开发环节中,民众参与的影响与作用却一直在上涨。在对国内相关集团总裁和规划办的一系列访谈中我们可以得知,早在2000年国内相关集团在开发北京南城区域期间,从征地拆迁再到民众回迁,公众都表现出一张极其之强的热情。相比于目前城市更新发展规划中的拆迁难题,2000年公众对城乡改造和历史街区的保护一直采取配合态度,同时非常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有关事务当中。可是在现今的城乡规划和历史街区保护中,多发性的民众事件造就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

图1 历史街区保护过程

居民的切身利益遭遇了严重损失,在这方面引起了大量的居民与政府之间的社会矛盾,社会冲突是这几年以来社会矛盾出现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换句话说,这些群体上访事件也事关城市改造与规划治理过程中的“反向增长联盟”机制。居民在城市改造与规划中参与的意识也在不断地的到强化,这不单单反映在城市规划与执行过程中群体上访事件出现的减少,还体现在民众参与的方式与手段也由个人走向集体组织。在城市改造与规划过程中以拆迁、征地环节为例,初期的拆迁工作总体上是由政府规划局出面(或由政府建设单位牵头,领导竞标企业的参与)进行征地,之后就由拆迁办的负责人员单个与当地民众进行谈判,直至与民众达成最终的共识。在这个环节中,民众的个体利益诉求得到了满足。毫无疑问的是,在这个具体环节的执行过程中居民个体的影响力与参与度也是极其有限的。

3 加强城乡规划委员会的工作

图2 公众参与规划的详细程序框图

中国绝大部分中小型城市现存的城市规划组织会基本上属于一个城乡建筑与历史建筑彼此之间的协调组织。在我国当今现行政治运行体制当中,城市规划从编制到审批再到具体执行,其主动权和管理权一般状况下总是过多地被掌握在政府主管单位手中,政府主管单位既属于绝大部分城市规划的组织与管理者,又属于审批者与执行者换句话说也就是最终的决策者,这会造成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受到消极影响,规划管理最终也难免会带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与任意性。所以,有必要时刻强化城市规划委员组织理事会的导向作用,建立专门化的城市历史街区保护委员组织,广泛吸收政府单位的编制人员、跨学科的专家、多层级的社会人士,一起参加到城乡规划当中,对规划以及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改造出现的关键问题,这其中包括保护性组建目标、保护程度的明确等进行全面性的审决与管理,做到集思广益吸纳有利建议,提升城乡规划保护的合理性,以规避规划过程中重大决策失误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城乡规划委员理事会有必要对政府机关单位在历史街区保护每一个环节重要事务中的执行程序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管,避免出现一些政府主管单位或某些领导人物的意志就可以下决定的状况。具体见图2。

4 完成了城乡规划由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的转变

1993年世界性当代建筑管理协会第五次会议在《雅典宪章》中提出了“功能性城市”的概念,指出用功能指向的思想去引导城市具体改造与规划,并进一步提出城市的居住环境、民众日常生活工作、交通设施构造四大功能有必要互相之间协调发展与进步,这一概念至今还对城市的规划和改造产生一定范围的影响。然而,人们逐渐在现实实例中意识到,只是单单凭借功能分区去构建的城市太过于冰冷生硬,缺乏必要的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程度与人性的释放。在缺乏人际关系亲和力的以及普通的城市公共日常生活区域当中,民众普遍情况下会在相当一部分程度上处于互相隔离和防御的状况之下。而那些生活在老城区与历史古镇中的居民则很少会出现这种陌生感与隔离感,即使是外来旅游的人走在那些历史文化老街道上也很快就会被古街区的亲和力与亲密氛围所感染,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状况呢?从表面上来看,传统文化的历史村镇、古街建筑、环境氛围适宜,家家户户的门口都选择直接面向街道、潇湘,左右邻居一出门就可以互相之间打招呼,里里外外的居民都可以互相看见和相处,即使没有语言口头上的交流互相之间也会有眼神的交流,这些都会使得外来人很快就能够融入当地的实际日常生活之中。城镇的秩序稳定与文化流传性,连同慈母般的保护欲与舒适感以及它和各种文化传统的统一性,在以后都流传给了外部城市边缘。即使这些文化在城市演变的过程发展中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的裂变与改动,它们依然仍会继续保存在城际之间或邻里之间。直至这些村庄保留下来的历史传统习俗在全世界范围内慢慢消失之时,我们才可以得知,城市正是由于吸纳了这些村庄长久保存下来的历史习俗,它才最终形成了属于自身强大的生命力与和养育一城百姓的保护功能;正是在如此的前提条件之下,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才会成为现实的可能。现在该是选择面对这种城市文化的最终时刻了,而城市文化的来源之一就是属于那些古街道历史文化区域。

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代代相传的历史传统、价值观、生活方式,一方面具备了强烈的文化性、历史性,另一方面本身又具备了鲜活的生命力、变流动性,它时时刻刻不在影响、制约着当今的国人,为我们发展城市新文明提供历史渊源的文化传统与现实的发展依据。幸运的是,我国政府机关和社会大众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2006年我国国务院下发的《事关强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以后,决定将每年的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定为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遗产日”。“历史文化传统遗产日”的设置进一步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转变成中国社会民众的共同奋斗事业,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供了更宽泛、更具有影响力的公众支持与利益保障,使历史文化遗产可以真正为社会大众所服务,更有力地促进历史文化遗产对于当地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5 结束语

本文对转型期历史街区保护对城乡规划的影响进行分析,依托城市规划过程中城市居民与社会大众的具体需求,根据当地历史街区保护的质量与要求,对转型期历史街区保护对城乡规划进行相关程度的研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转型期历史街区保护对城乡规划的影响提供一定范围上的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城乡规划城市规划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
浅谈基于低碳、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区内中小型遗址保护的策略分析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论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