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策略
2019-05-10杜小春
杜小春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其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提出更高的标准。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的高效性。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具体实施的角度予以解析,希望可以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不仅影响现阶段学生的生活,而且对他们未来的就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创设具有趣味性和实操性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整体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具有竞赛性质的课堂,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天性爱玩,喜欢挑战。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创设具有比赛性质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求勝欲望,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整体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选择难易适度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提升整体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水平。
比如,在讲授打字这节内容时,我考虑到这部分内容较为单调和枯燥,因而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竞争积极性,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具体操作如下:首先,科学分组。我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性格对学生进行分组。我在组中设置小组长、副组长、记录员和发言员。其次,设置竞赛目标。我板书了如下的竞赛目标:看哪个小组总体的打字数量最多。再次,适时引导。我对学生说:“你们要有小组意识相互帮助和鼓励!”通过巡场观察,我会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并适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指导。我发现在小组合作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知识内容,而有些学些较差的学生在认真做笔记。最后,展示成果。我截取其中一段进行介绍。在小陈小组中,小寓的学习水平较差,小寓为了整体的荣誉,没有放弃,继续坚持打字。最终他们小组以微弱的优势获得胜利。我创设具有竞赛性质的课堂,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升整体的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二、创设具有实践性的课堂,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运用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提升他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此同时,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开展实践教学,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比如,在讲授制作幻灯片这节内容时,我运用实践教学法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实用性,让其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具体操作如下:首先,以境激趣。我运用多媒体展示了学生喜欢的喜羊羊的形象,而学生被喜羊羊的形象吸引,更加好奇字体的切入方式。由于学生受到好奇心的驱使,所以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其次,划分小组。我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保证每个小组中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我在组中设置小组长、编辑员、操作员和观察员。再次,设置问题。我对学生说:“你们可以观察自己的规定区域,并拍摄自己喜爱的景色,还可以附上相应的诗句或是自己想说的话。”从此,巡场观察。在学生制作幻灯片的过程中,我会关注学生的制作动态,并对其中出现问题的小组进行启发性的引导,提升整体的实践教学质量。最后,展示成果。在学生实践结束后,我询问学生:“谁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小洛积极地举手说:“我们展示的一幅柳树的图片,我们应用的诗句为‘碧玉妆成一树高,二月春风似剪刀。”我运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整体的信息教学质量。
三、创设具有合作性的课堂,提升教学的效率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并为每个学生安排职务,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进行启发性的指导,进而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
比如,在讲授计算机设备这节内容时,我运用小组合作法开展教学,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制作小组合作内容。我运用多媒体展示如下:我展示多媒体设备的构成并展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计算机中进行一一对应。其次,科学分组。我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意愿和性格对学生进行分组,在组中设立小组长、记录员、观察员和操作员。再次,巡场观察。在学生探究信息技术知识的过程中,我会关注学生的探究动态,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提问,进而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展示成果。在学生探究完毕后,我询问学生:“哪个小组可以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小艳主动站起身,边用手指边说:“这是鼠标、键盘、显示器和主机!”我运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能够各司其职,积极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整体的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四、总结
因为每个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各具特色,所以他们的教学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创设出符合学生学习最近区域的教学模式,构建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参考文献:
[1]薛锋.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名师在线,2017(20):21.
[2]张瑞宁.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