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2019-05-10陈金梅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实践研究开发

陈金梅

摘 要:如今国学备受关注,国学教育更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因在于国学所固有的精神魅力和历史文化价值。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养料,其蕴含着丰厚的生活哲理、历史底蕴、文化思想、性格涵养。教育是民族未来发展的根基,将国学贯彻于教育,不仅是当今时代育人理念的前进趋势,更是培养新一代主人翁的必然道路。文章以小学教育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切入点,探究国学在小学教育中的意义及实施路径。

关键词:国学;小学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一、国学在小学教育中的意义

国学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所遗留下来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载体。现如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社会各界广泛推广国学,从而以强大的精神动力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国学的倡导与民族性格的养成一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并长期坚持下去。因此,在启蒙教育阶段就为学生打上国学的精神烙印是一种明智之举。

小学是思想和知识启蒙阶段,是道德和性格的养成阶段。幼时接受的教育,对人的一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小学开设国学课程,无疑是为增强民族文化底蕴迈出的重要一步。

国学教育从儿童抓起,是要求人在孩提时代就培养扎根于传统的精神和习惯,从而在以后的成长中自觉领会传统文化的情操,并进一步掌握和发展传统文化。国学养料的滋润,不仅体现在学生的成长阶段、人生追求以及民族性格的培养,还体现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促进和加强。

二、小学国学校本的开发理念

(一)國学教育兼顾儿童天性

国学重视自然、重视天性。如《种树郭橐驼传》中说:“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育人如同栽培植物,必须依照其本能天性。国学教育不能强行灌输,应该遵循学生年龄层次对知识不同程度的需求,进行适度教育。国学校本的开发应该遵循儿童各阶段智力水平,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在设计校本时,既要确保选材内容能够促进儿童的认知水平,又不能超出学生当下的思想意识发展阶段。

为达到这一目的,国学校本选材和编排的趣味性必不可少。趣味性可以增强儿童认知的主动性,有益于儿童自主思考、自行探究。对于国学教育来说,由于教材涉及大量古汉字和古典文化,儿童会觉得比较枯燥。因此,在校本素材的选择上首先要设计一部分吸引儿童眼球的内容,比如一些古典佳话掌故,贯穿在基础内容之间,既能深化学生对基础内容的理解,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素材的选择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层次,根据不同年龄层次设计不同的内容。教学过程应该符合教学内容和欲达目的之间彼此融合的原则,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而不能要求表面成效。与此相应,国学校本课程的选材不应局限于“四书五经”原典之类的狭窄素材,不能局限于文学,更不能局限于古典文学,而应该包罗古典文化常识和各种形式的知识。

(二)德行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并重

儿童教育关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而德行素质教育是教育的重点,其目的是促进学生自觉将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提高学龄儿童的整体素养,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最终达到培养儿童健全人格的目的。将国学校本课程引入小学课堂,意味着让儿童接受中华经典,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国学所包含的传统文化本身就注重德行,德行素质教育在当前复杂的社会条件下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在开发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要在灌输传统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加注重增强儿童的民族尊严和民族自信,注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使国学校本课程成为儿童德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除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这一理念还应当贯穿于不同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教师在授课时不但不能忽视德行素质方面的教育,而且应当将其作为主要内容并有所发挥,利用教师的个人作用,结合国学校本,以最有效的方式让学生接受德行素质教育。在国学授课的过程中,许多教师使用情境导入的方法,带领学生诵读经典,悉心分析解释,既不放过启人心智的小典故,也不放过由字到篇的硬知识,既能纵论古今,又能抓住细节,充分挖掘国学经典中所暗含的智慧,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行,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此外,课堂之外的教学活动也不可或缺。例如,不同班级间的国学知识竞赛、其他环境和场景中的启发性教育等,让儿童在各种活动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三、小学国学校本的实践探究

校本的实施是国学教育的关键环节。国学校本的实施理念、实施原则、实施问题以及具体的实施途径等方面的研究,构成了国学校本实践研究。

校本课程的实践要着眼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切身体验,以实际教学效果为准则,重视儿童的学习和接受知识的过程。同时,教师授课时要注意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学习状态以及不同阶段状态的变化,将每个学生以往和当下,以及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进行对比,并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做好记录和反馈,从而更好地进行纵向分析。一方面,要将这些信息作为教师教学的一项标准,另一方面,要及时与学生及其家长探讨、沟通,让学生对自己近期的学习状态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用多种方式促进学生成长。

(一)采用既鼓励又强制的实践原则

要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积极、乐于学习,鼓励不可忽视。在国学校本课程中,教师应经常鼓励学生,激发其积极性和上进心。鼓励的方式灵活多变,教师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用鼓励的话语给学生以肯定和表扬;可以通过上课提问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些简单、有趣的问题,对不同的答案进行赞赏,并适当给予一些现实的奖励;也可在作业中实行奖励制度,挑选出优秀的作业,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在测试与考试中更要对学生进行奖励。

鼓励可以让学生被认可,使其产生自信与满足感,从而在学习中有更强的动力、更明确的学习动机。这种自信和满足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对国学产生兴趣。同时,教师采取鼓励手段时要注意运用不同的策略,防止因鼓励制度一成不变而弱化鼓励的效果。

当然,奖励的效果只能针对一部分学生,强制原则在国学教育中同样需要被遵循。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应设为必修,这本身就具有强制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一方面,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国学学习的重要性,不断督促自己;另一方面,要使用一些必要的强制手段,将课前预习、课后任务等纳入学生必须完成的范围,并适当地采用惩罚制度。此外,在日常国学教学中,学校应安排不同形式的考核,将这些考核结果不同程度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指标。

(二)国学校本课程的实施模式

1. 单独设科

国学校本课程可采用单独设科的教学模式,编纂专门的校本,聘用专业教师,并依据课程的复杂程度、学生的水平层次来安排日常课时。要将国学課程设为必修,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参加,安排常规的授课方式和评价考核形式。在这一模式下,国学校本课程应与传统课程处于同等地位,传统课程不可任意占用国学课程的课时。同时,国学课程上课方式不能拘泥于传统,而要采用顺应当下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进行诵读、理解等多种学习活动。

2. 学科交叉

国学校本课程可以渗透到其他传统课程。国学本身就包含着多种学科内容,比如语文、音乐、美术等,也涉及一部分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将国学贯穿其中,一方面可以通过不同课程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爱好国学的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课程,拓展兴趣爱好。在诸多课程中,语文是与国学交叉最多的学科。语文教材的内容本来就选入了大量传统文学经典,这些经典正是国学的基本内容。语文教学包含着国学教学,语文的教学方式也可同样用于国学内容。

单独设科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集中地学习传统文化、国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在脑中建立完整而清晰的脉络和结构,但其又具有一定的单一性和枯燥性。学科交叉模式的优势在于多样性和趣味性,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不同程度地接受国学教育,但不利于国学知识内容的把握。因此,国学教育应兼顾体系和多样、集中和分散,以单独设科为主,课程交叉为辅,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相结合,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四、结语

国学经典从古代流传至今,经受住了历史考验,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国学教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并不是某人、某集体在国学教育意识驱动下能够一蹴而就的,其实施方案更不是某一时间、某一会议就可以商榷决定的。国学教育关乎国民素质的培养,关乎我国科教兴国大计、文化强国方略,其重要性和复杂性不言而喻。就施教主体而言,不能局限于教师、家长,而应是社会所有成员。当前,我国国学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在全社会营造一种重视国学、崇尚传统的风气,国学教育才能走得更远。

[*本文系广东省湛江市中小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7ZJYB05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实践研究开发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