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的蔡畅
2019-05-10曹倩倩
曹倩倩
蔡畅(1900—1990),湖南省湘乡县人。早年入湘乡县女学堂读书,1915年春蔡畅抗婚离开老家,求学于长沙周南女子师范学校。五四运动前后,蔡畅和向警予等人成立了“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并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在法国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924年底,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学习。1925年回国,与何香凝、邓颖超一起领导妇女运动。1931年底,进入中央苏区。1934年10月,蔡畅参加了伟大的长征。
发动群众打土豪,筹粮筹款为部队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后来称为长征。蔡畅是30位女战士中年龄最大、党龄最长、资格最老的名副其实的红军大姐,被称作长征的“圣徒”。长征期间,蔡畅先后在中央纵队(“红章纵队”)工作团、地方工作部等部门工作,负责宣传动员、救护收容、后勤运输等工作。
蔡畅在地方工作部做群众工作时,负责红军与所到地方的联系工作。每当部队在一个地方驻扎下来时,蔡畅和同志们就到驻地附近去做老百姓的宣传工作,发动群众打土豪,动员青壮年参加红军,为部队筹粮筹款、雇请民夫等。由于国民党政府刻意利用群众的疑惧心理,到处散布谣言,离间红军与群众之间的关系,经常出现红军未到,群众已先行逃避、躲藏起来的情况,给红军的筹粮、扩兵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尤其到了少数民族地区,红军向老百姓借宿或买粮食时,常吃“闭门羹”。蔡畅告诫同志们要耐心地做群众工作,给群众解释红军是人民群众的队伍,把土豪劣绅的东西分给老百姓。蔡畅常常亲自出马,向群众解释红军是为穷苦老百姓谋幸福的,并用实际行动使老百姓看到红军确实是保护并为着群众利益的,消除老百姓的疑虑和恐慌。她亲切的话语和礼貌的举止,很快就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敬重,同时也宣传了党的政策。每次宿营她都能了解不少情况,结识一些群众,到部队要离开时,常常有很多妇女前来送行,与她难舍难分。
有一次,红军走到四川会理,了解到那里有一个土豪,为了弄清能不能打,蔡畅和地方工作部的几个女同志一起,挨家挨户访贫问苦,发现这个土豪的确民愤很大,群众对他恨之入骨。在搜集大量事实之后,红军决定打倒这个土豪,将他的财产分给贫苦农民。
蔡畅等女同志还负责干部团休养连的照顾和安全工作。她们沿途雇担架、民工,对休养连的伤病员进行照顾和安抚,还要做民工的宣传教育工作。当所雇民工不够用时,有时蔡畅和妇女同志亲自抬担架。每个女同志负责管理三四副担架,行军途中,她们要跑前跑后察看休养干部及伤病员的病情,有时还要省出自己少量的口粮给雇来的民工吃,以稳定他们的情绪。“在干部休养连当政治战士的女同志,把扶助休养干部行军当做自己的天职,把保护休养干部的安全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所以,蔡畅有时候比一些男同志承担的工作还多。
宣传形式多样,增强官兵士气
蔡畅和其他女同志们还要负责军队内部的宣传,在长征途中为士兵做实事、写标语、编演节目等,以鼓舞士气增强战斗力。“她们做宣传工作,组织当地妇女为战士编草鞋和其他必需品。有时,她们也参加斗地主、分粮食的活动。宣传队要走在队伍前头,到处书写口号。”蔡畅更是发挥自己的特长,一路给大家讲故事、说笑话、唱歌曲,成为活跃情绪和鼓动士气的精神之源。
行军中,蔡畅在宣传勇士的英雄事迹、鼓舞全军的士气方面产生了特别的影响。她喜欢唱《马赛曲》:
前进,法兰西祖国的男儿,
光荣的时刻已经来临
我们渴望宝贵的自由
决心为它而战斗,
前进、前进,
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光。
……
听了蔡畅唱的《马赛曲》,每一个人都被蔡畅的歌声感染着、激励着。由此,战士们认识了蔡畅,也喜欢上了她的歌声,蔡畅成了当时中央红军中人人皆知的“红歌星”。“蔡畅同志不时应战士们的要求,引吭高唱革命歌曲,来排解草地的寂寞和鼓舞同志们的斗志。”“站在辽阔无垠的雪山草地上,到处都有蔡畅的歌声,放声歌唱让她心中觉得畅快无比,也经常使战友们忘记疲劳,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成仿吾在随行队伍中,听完蔡大姐的歌后向大家讲道:“《马赛曲》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时,为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巴黎地区的志愿军向巴黎进军中唱的戰歌。我们红军长征,是为了北上抗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要学习法国劳苦大众的革命精神,不怕牺牲,奋斗到底。” 在行军途中,蔡畅一唱《马赛曲》,战士们立马精神激昂,不自觉地加快了脚步,她激人奋进的歌声和爽朗乐观的笑声成为艰难长征中的亮丽色彩。
红军在穿越国民党占领区时,为避开敌人飞机的侦察和轰炸,多半走山路,夜行军,疲劳和困倦使不少战士倒地不起。为了调动大家情绪,李富春、蔡畅等人竟办起了“牛皮公司”,大家在行军中边走边谈,侃到兴起之处,索性连马也不骑了,艰苦的行军竟然被藐视困难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变成了“轻松愉快”的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浪漫之旅。
带病行军,全力关爱身边战友
在长征途中,蔡畅不但不辞辛苦地在宿地做群众工作、行军途中做宣传鼓动工作,而且还时刻关心着周围的同志们。
长征之初,蔡畅就患有胃病,每当发作时疼痛难忍。在带病行军过程中,她的干粮袋子里面,时常备有一些碱性较大的干膜片,胃痛发作时嚼上几口以缓解病痛。聂荣臻曾回忆道:“(1935年)4月9日,通过贵阳城郊的那天,一军团在口子两边掩护全军通过,我在后面督队,队伍拉得很长,差不多都过去了,我在路上见到蔡畅大姐。她那时和贺子珍等几位女同志在一起。我对蔡大姐说,快些走!现在我们的左边有龙云的五个团,驻在龙里附近,右边驻贵阳的是蒋介石的大部队,蒋介石本人也在贵阳。这中间只有约30里宽的一个口子。我们要赶紧插过去。否则两边一夹,我们就暴露了。她一听说,一半是开玩笑一半是真情地说,我走不动呀!一边说,一边一瘸一拐地加紧赶路。”聂荣臻感叹道:“这些女同志真是令人可钦可敬!”尽管胃病缠身、身体欠佳,但蔡畅总能苦中作乐,始终保持对革命事业的信心,不仅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和大家一起步行,还给行军中的同志加油鼓劲。1935年4月,红军四渡赤水,通过贵阳城郊,蔡畅和贺子珍等人沿途呼喊口号,鼓舞部队前进,部队过得差不多了,她们才疲惫地跟在队伍后边继续前进。据康克清回忆,蔡畅抱病行军,她“在总政治部负责民运工作,我从未见她躺过担架,偶尔见她骑过马。她大部分时间同大家一起步行,她到哪里总是笑声不断”。
长征途中,蔡畅有一头骡子,但她自己很少骑,经常给同志们驮东西,或者让给伤病员骑,自己跟大家一起步行。刘群先同志曾说:“骡子比老公还亲呢!”看似玩笑的话,既说明了征途的艰苦,也表现出蔡畅对牲畜的爱护之情。蔡畅回忆道:“雪山、草地是很难走啊!草地,一不小心陷下去到胸口,人就出不来了。我就靠一匹骡子走过雪山和草地。”据一位老红军回忆,长征途中,骑过蔡畅的骡子的伤病员,最少有20个。蔡畅不仅把骡马让给别人用,还曾主动把自己的骡子送给随军医生傅连暲,使其大为感动,他骑着骡子,一路走,一路想,“在我们革命队伍里,真是处处充满了伟大的阶级友爱,越是在艰苦的环境里,越使人感到这种友爱的深厚和温暖”。
考虑到蔡畅的胃病,组织上分派给她一个十三四岁的勤务员,名字叫殷桃。殷桃不仅年纪小,身体又瘦弱,所以常常不是他照顾蔡大姐,而是蔡大姐照顾他。爬雪山时小殷桃牺牲,蔡畅心情沉重又自责,对同志们说,“是我没照顾好他”。中央保卫局还给蔡畅派了一名勤务员曹昌,他年纪小、文化水平低。蔡畅鼓励他好好学习和工作,以长征路上写的标语、口号作教材,一字一句地教他念、教他写;还利用行军间歇给他讲革命道理和苏联的革命斗争故事,启发他的阶级觉悟。曹昌因饥困交加,常常在行军时打瞌睡,蔡畅很担心他失足陷入草地,一发现他瞌睡就立即叫醒他。1935年9月间,在出腊子口的第一天,曹昌突然病了。蔡畅非常着急,不顾自己有病,也不顾别人劝阻,坚持从骡子上跳下来步行,让饲养员肖贤忠牵着牲口去找曹昌。曹昌被找到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长征路上,蔡大姐时时刻刻关心着身边的同志们。过雪山时,蔡畅累到上气不接下气,依然鼓励大家“快跟上!别停下!一面示意让大家把生姜片嚼在嘴里生暖”。即使有一块油布,遇雨也要与大家同用共享。每到宿营地,总有人来找她谈话,不管谁来,她都热情接待,谈工作、聊生活。谈工作的人走了,她又动手搓谷穗、洗衣服,还和身边的勤务员一起抬门板支床铺,找不到门板时,就和大家一起铺干草打地铺。
蔡畅虽然身居领导岗位,却总是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志。她这样一位身体孱弱的女同志,不仅以顽强的毅力征服了险山恶水,而且始终用自己对革命的无限赤诚,温暖着周围同志的心,鼓舞着同志们勇往直前。
贴心蔡大姐,特别的爱给女红军
蔡畅见多识广,热情亲切,无论年龄大小,大家都称她“蔡大姐”。长征途中,蔡畅发扬革命友爱精神和团结互助精神,尽己所能地帮助同志们,对女红军的关照更是情同姐妹。
长征途中,粮食是最困难的。过草地时,由于粮食奇缺,每个人都定量分配粮食,不可多吃多占。每当此时蔡畅总是尽量少吃,把节余的口粮送给其他同志,让同志们多吃一些以保持体力。有时分得一些缴获的战利品,比如罐头、奶粉等食品,蔡畅从不独占独享,总会把它们分给病弱、怀孕等有需要的战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红军准备向草地进发时,危秀英、刘彩香、邓六金、廖似光四个小姐妹来找蔡畅,要求随队出发。蔡畅很高兴地接待了她们,一面听她们诉说,一面把自己的青稞麦煮了满满一脸盆给她们吃。四个人已经饿了好几天,顷刻间吃了个精光。在回去的路上才醒悟过来,她们把大姐过草地的干粮给吃了!危秀英后来常说:“长征时,我们女同志有困难,愿意去找蔡大姐,她总是热心地帮助大家,真是个好大姐!”危秀英还回忆说,蔡大姐心里只有同志,没有自己,在过草地时宁肯自己少吃,也要留给同志,与同志们同甘共苦!蔡畅有点炒面,经常分给别的同志吃,女红军里不少同志吃过她的炒面。爬雪山前,吃的尽是玉米棒子,一粒粒粗硬的玉米粒在嘴里滚来滚去,咽不下肚子。蔡畅笑着对大家介绍经验:“我告诉你们一个吃苞米的窍门,要慢慢嚼,嚼出甜味就好吃了,不要囫囵吞枣。”同志们如法学习,笑着回应:“大姐方法真管用呢!”
有一次部队急行军,通过封锁线时,危秀英背包里的毯子、毛巾都丢了,她特别懊丧。因为那条毛毯是长征前夕蔡畅大姐送给她的。那天,蔡大姐把她叫到床边,把床上的一条毛毯收起来对折好,叫危秀英拉住一头,蔡大姐自己拉着另一头,然后用一把剪刀从中间剪开。开始危秀英对蔡大姐的举动感到奇怪。剪好后,蔡大姐说要送半条毯子给她。危秀英这时才明白过来,忙说:“大姐,你与富春同志没有盖的,我不能要……”危秀英再三推辞,执意不肯收下那半条毯子。最后蔡大姐用命令的口气说:“不收也得收,这是命令!”她叮嘱道:“毛毯是我从法国勤工俭学带回来的,千万不要丢了。”
行军中,蔡畅发现身材娇小的刘英总是打着赤脚板走路,急忙询问原因,原来是刘英的鞋子走烂了,她人矮脚又小,怎么也找不到一双适合她的鞋子,只能赤脚走路,蔡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有一次部队在一个县城宿营,总政治部搞到一批地主土豪劣绅的资财,蔡畅发现里边有一双小布鞋,就按规定向主管物资分配的李富春要求:“你把这双鞋批给刘英吧,她已经很久没有鞋子穿了,脚板都快走烂喽!”李富春刚表示同意,外面便传来了刘英响亮的喊声:“大姐,我来看看你们。”蔡畅急忙拿起布鞋藏在背后,微笑着说:“刘英啊!有個好消息,你猜猜。”刘英忙问:“什么好消息呀?大姐,你快说吧!”蔡畅突然把一双布鞋举到她的面前,逗趣地说:“你看,这是什么?”刘英马上跳起来说:“噢,鞋子,给我的?”蔡畅说:“你穿一定能合适。”李富春也在旁边说:“穿上试试嘛!”刘英当即穿上新鞋,高兴地走了几步,转向蔡畅激动地说:“大姐,你真好!”
在长征路上,女同志生小孩是一件特别困难又身心俱伤的事情。不仅生产环境异常恶劣,而且没有助产士接生,没有奶粉、尿布等婴儿用品,在食物异常紧缺的情况下更谈不上产妇的营养了。母亲生下孩子后,忙于随队伍前进,只好忍痛把孩子托付给当地老百姓。休养连的曾玉长征途中生产,产后没有奶水,孩子饿得哇哇大哭。蔡畅知道后,急忙让勤务员把她仅有的一点奶粉和青稞拿去,送给曾玉和孩子,途中一直牵挂和关照着曾玉,令曾玉和其他同志们感动落泪。
蔡畅深知女同志之辛苦,在人迹罕至、异常艰难的高寒地区长途行军,对男同志都是生死考验,女同志就更是苦不堪言。她曾说:“我们的女战士就是这样,为了尽到自己的职责,为了争取革命的胜利,几乎把个人事情完全忘掉了。”“我们每一个女战士都是革命的乐观主义者……她们编唱的许多山歌,表达了女战士们顽强的革命精神。”所以,蔡畅对红军姐妹无微不至的关爱是发自内心的疼惜!几十年后,刘英、危秀英、曾玉等人在谈起长征时,总是提到蔡畅的名字。“我为什么要说起蔡畅呢?因为她深得妇女以及我们大家的尊敬和爱戴。”
女红军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和磨难,以娇弱之躯走完漫漫长征路,是长征中真正的英雄。蔡畅曾言:“亘古未有的万里长征,是在人世间罕见的艰难困苦之中进行的。天上敌机侦察轰炸,地上敌军围追堵截,红军战士要突破江河,翻越雪山,跋涉草地。数以万计的红军指战员献出了生命。女战士们所作的奋斗和牺牲,也是极其巨大的。”“长征确实把人锻炼了,留下来的都是革命的精华。”在长征途中,包括蔡畅在内的女红军的坚强表现给沿途群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充分展现出了革命女性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蔡畅常对后人说:“想想红军的长征,现在还有什么困难能阻挡我们前进呢。”晚年,蔡畅在重病中,经常让身边的工作人员给她朗诵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和反映红军精神的《长征组歌》,一遍又一遍,百听不厌,每每动情之时,不禁潸然泪下。这段经历对蔡畅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既有长途跋涉的种种艰辛,更充满着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巨大的精神愉悦。
题图 长征中的蔡畅
责任编辑 / 马永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