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忆借书岁月
2019-05-10卞长生
卞长生
1975年,我高中毕业。那年,高考尚未恢复,毕业前夕,班主任对我们讲:“虽然你们暂时回村务农,但不要自暴自弃,要加强自学,多读书,说不定以后还有深造机会。”
回村后,赶上队里改土治碱,开挖深渠,队长派我去了。掘土、推车,终日不止,到了晚上,整个人像一摊泥,倒在工棚的炕上睡去,一觉醒来,对着黑乎乎的顶棚发呆。那些日子,我过得浑浑噩噩。
一次,在回家的路上,我遇见还在学校读书的好友小路。小路对我说:“你现在有些时间空间,何不多读些书?”我说:“家里哪有书?”他想了想,对我说:“你要是需要,我帮你借。”我听后兴奋不已。那天,我正准备和小路一起,重回校园借书。突然,我想到自己刚从工地回来,头发不整齐,衣服上沾有泥渍,鞋子脏兮兮的,怕弄脏了图书馆,便叫小路等我回家收拾一下。洗头洗脸好说,可换衣服,谈何容易?那时,买布需要布票,我只有身上穿着的这件衣服,怎么办?于是,我把衣服洗了,拧了好几圈,尽量把水分挤干,而后,把衣服展开,在空中来回摆动。好在那天阳光格外足,还有热风吹来,衣服很快要干了,仔细观察,连接的地方还有些潮乎,我把灶膛里的草木灰扒出一些,草灰一经拨动,没燃尽的炭火便闪着耀眼光辉,热浪扑面而来。我把衣服放在上面烘烤,很快彻底干了。我还把平时干活舍不得穿的那双白球鞋涂上白粉穿上。
走到学校图书馆门前,小路对我说:“你拿着我的借书证,进去选书吧。选好了,登记我的名字。”我战战兢兢地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图书馆,把借书证递给老师,好在借书证上没有照片,很快通过。我“怦怦”跳着的心慢慢平静下来。看着富矿般的书籍,像面对盛宴,菜肴丰盛,可我不能饕餮大吃,只能按学校的规定,一次借一本书。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进入视野,我曾在广播里断断续续听过保尔·柯察金的故事,可没通读过这本书,就借它吧。我捧着这本书,在老师那里做完登记,走出图书馆。
次日,我重回工地。为保护这本书,我找来一张旧报纸,包上书皮。工棚里的人为解除疲劳,大多说些能逗趣解闷的段子,如果谁拿着本书正经地读,必不合群。于是,我把书藏在铺盖底下,悄悄买了只手电筒,等人们睡下,我就把头蒙上,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照着读书,读着读着,一股崇高的精神力量,在我的胸中燃起熊熊烈火。我立志不能沉沦,要以积极的心态生活。从此,我在小路的帮助下,经常到学校图书馆借书,开启了自学生涯。
后来,小路要转学了。那天,我拿着书对小路说:“把这本书还了吧,谢谢你这段时间的帮助。”小路说:“还是我们两人一起还书,顺便把你再想借的书借来。借此机会,我给你介绍一位老师,有这位老师帮助,即使我走了,你还能继续借书看。”
我还能借到书?是小路在安慰我吧?我半信半疑。过了几天,我和小路一起来到学校图书馆,眼前一幕,让我喜出望外。负责借阅工作的新老师,竟是我上中学时的班主任张老师。张老师见到我,热情地说:“以后你需要读什么书,就来找我吧。”后来,在張老师的帮助下,我又多次到学校借书。书籍让我的生活过得愉快充实,当时人们看来无用的阅读,在高考恢复、参加考试时,派上了大用场。1978年,我通过高考,考取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为人民教师。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在这首诗里把书本比喻为半亩方塘,非常形象贴切。回顾我青年时,之所以具备赢得高考的实力,是因为我与图书馆结下的那不寻常的情缘。我感谢小路,感谢张老师,是他们让我拥有了“半亩方塘”,引来源头活水,奠定应考的知识基础,让我的人生柳暗花明,出现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