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置管溶栓的护理探讨

2019-05-10于静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0期
关键词:护理干预护理

于静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置管溶栓的护理效果。方法:在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开展本次研究,在期间总共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100例作为对比分析案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综合防治措施。以运动能力作为评价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干预之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无显著差异,统计学结果无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差异突出,实验组优势明显,统计学结果有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置管溶栓的护理效果突出,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置管溶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0--01

动脉置管溶栓的治疗属于下肢动脉栓塞治疗的有效方式之一,同时也是目前介入治疗的主要方式[1]。临床中为了更好的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在置管溶栓治疗期间需要为患者提供优质性护理服务,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性的同时提高患者的预后康复效果[2]。对此,本文在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为例,探讨不同护理措施下患者的康复效果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开展本次研究,在期间总共选取在我院接受置管溶栓治疗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60例作为对比分析案例。分组方式以随机数字法为主,分组结果为:实验组30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平均年龄(57.35±4.2)岁;常规组患者30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平均年龄(58.6±5.5)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无较大差异,数据差异也未达到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具備可比性。

入选标准:无任何其他内脏器官疾病;意识清晰,可以有效配合医护服务;对本研究知情,签署研究参与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采取相同置管溶栓治疗,主要是在明确动脉栓塞部位后将导管插入血管病变位置,并推注生理盐水、尿激酶、肝素钠,后续以尿激酶、生理盐水实行持续输液泵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期间提供低分子肝素,监测凝血指标。

常规组采取传统医护措施,主要是以用药指导、体征检测以及饮食指导等为主。

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术前根据患者的具体心理指标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围绕患者的心理情况提供倾听、关心、安慰、鼓励等心理帮助,纠正患者的不恰当认知并按照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个性化心理护理,例如患者治疗信心不强则可以列举近期案例强化患者康复效益;2、术中配合。术中在患者轻型装天下应当提供高质量的人文关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注重面部表情的变化,倾听患者的主诉。为患者提供保暖护理,一方面维持手术室的环境温度,另一方面注意遮盖患者的裸露体表;3、术后体征监护。术后提供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以及血压情况,高龄患者提供心电监护,并提供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提供进行记录,在存在异常时及时通知医师处理;4、患肢护理。密切观察桓则哈的患肢足背部的动脉搏动与远端皮肤的光泽,做好左右两侧患肢的检查,以24小时检查一次,用双手触摸两侧动脉的搏动,检查颜色与温度情况。对于下肢缺血比较严重的患者,需要及时告知缺血是因为灌注量提升导致肿胀,此时应当告知患者这一表现属于治疗成功的体现,及时消除不安情绪。

1.3 疗效观察 以运动能力作为评价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运动能力采用Fug1-Meyer评价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当中的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总结统计分析,数据在获取后及时录入系统,并通过系统当中的计数、对比功能实现数据处理,计量数据应用均数方式进行总结,格式如(15.4±0.7),数据在录入后的对比功能以P值实现,以0.05作为标准,在数据小于0.05时代表数据差异有意义,反之则无意义。

2 结果

干预之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无显著差异,统计学结果无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差异突出,实验组优势明显,统计学结果有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普遍存在肢体运动功能损伤的问题,再加上病情会不断的加重,促使患者出现恐惧、焦虑、担忧的情绪会更加严重,介入治疗会为患者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医护帮助,护理人员不仅属于患者的照顾者,同时也是患者的教育者,会涉及到医疗、护理、康复以及卫生教育等内容[3]。下肢动脉急性血栓的溶栓治疗与并发挥职能的及时发现是护理人员的重要任务[4]。借助优质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对风险的发现、控制以及预防能力,护理人员在应用输液泵的同时会有更强的责任感,能够更好的遵守操作规程与流程,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改变,熟悉掌握输液泵的性能,注重注意事项并对常见问题形成高度认知[5]。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差异突出,实验组优势明显。本研究结果充分证明采取优质护理措施从医护康复角度来看,具备较强的应用价值,可以根据患者实际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方式从,从而达到改善患者康复效果,减轻甚至预防后遗症的目的。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干预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置管溶栓的护理效果突出,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杨艳,翁国勤.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腔内治疗的舒适护理[J].浙江医学,2017,11(24):2307-2309.

马超慧,蔺亚莉.护理干预冠脉搭桥术后患者PICC后下肢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5):850-851.

陈艳,毛桂珍,黄连欣.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对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27):3071-3073.

唐雯雯,陈永侠,张爱武.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行滤器置入术的护理效果[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v.43;No.267(03):136-138.

梁娟,章美华,潘丽雅.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5):244-245.

猜你喜欢

护理干预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