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2019-05-10吴薇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0期
关键词:吞咽困难综合护理干预脑卒中

吴薇

【摘 要】目的:对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128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6.88%)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率方面,观察组(3.13%)低于對照组(1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用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对患者吞咽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且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吞咽困难;脑卒中;综合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24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0--02

脑卒中属于临床常见疾病,该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吞咽困难是其中之一,是指饮食在经口入胃过程中出现障碍,导致患者摄入水分、营养不足,容易引起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对患者身心恢复有促进作用。本次研究对本院128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进行研究,对综合护理干预应用的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128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34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9岁,平均(59.8±4.2)岁,住院时间最短5d,最长28d,平均(12.6±1.1)d;观察组中,男性31例,女性33例,年龄最小44岁,最大78岁,平均(60.1±4.1)岁,住院时间最短4d,最长28d,平均(12.8±1.0)d。所有入选患者经MRI或CT检查证实为脑卒中,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意识均清晰,无重大疾病或伴发精神疾病,吞咽功能评分低于14分。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 本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

观察组 本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心理干预。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多数生活难以自理或生活能力下降,住院带来的经济压力,以及住院时间较长,对患者心理都会带来负面应,患者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影响治疗的依从性。因此,给予患者心理干预,消除患者负性情绪,对患者疾病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护理人员应多给予患者鼓励与安慰,将脑卒中疾病知识、治疗、预后等情况耐心向患者讲解,告知患者吞咽困难是该病常见并发症,属于正常现象,按照正常处理流程都可以改善;同时也可讲述治疗成功的案例,使患者治疗信心增强,能够积极配合治疗。2)吞咽康复训练。对患者吹气、闭颌、鼓腮、空咀嚼等练习动作进行指导,采用压舌板对患者舌部进行按摩,3次/d;采用冰冻后的圆形勺柄,接触患者的舌根部、软腭部及咽后壁位置,产生刺激作用,每次停留3~5s;对患者空吞咽动作进行指导,提高患者吞咽反射意识,促使吞咽功能得到改善。3)进食功能干预。对患者吮吸及喉抬高动作进行训练,从而时患者进食体位选择得到改善;协助患者选取舒适体位,以头部微向前坐卧位为宜,确保食物顺利进入食管。如果患者病情严重,无法选择坐姿,则取仰卧位,并略微将躯干抬高30度,可用软枕垫设;在饮食方面,吞咽困难极严重者者以半流质饮食、糊状饮食为主,中度困难者以碎状食物为主,轻度者则以普食为主,饮食护理以循序渐进为原则,对患者的饮食速度、饮食量严格控制,以少食多餐为原则;进食时,先将食物放入口腔健侧,对舌部用勺背轻压,刺激吞咽反射产生,有利于食物顺利通过咽喉部。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依据日本洼田吞咽能力评估法判断,护理效果评价:痊愈:患者吞咽能力提高2级以上,吞咽困难症状全部消失;有效:患者吞咽能力提升1级,吞咽困难症状改善;无效:与护理前对比,吞咽功能无改善或更困难。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咳痰、咳嗽及咯痰症状进行观察,作为肺部感染评判标准,对两组肺部感染率进行统计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用%表示,用检验。

2 结果

肺部感染方面,观察组中2例出现感染,感染率为3.13%,对照组中9例出现感染,感染率为14.0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62,P<0.05);护理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6.88%,对照组为81.2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卒中后,多数患者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吞咽困难症状,进而导致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导致脑卒中后发生吞咽困难的原因主要由于面部神经受累,受面部神经支配的肌肉发生运动障碍,导致吞咽困难发生。因此,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需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恢复其受损的神经功能,达到改善吞咽功能的效果。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从心理干预入手,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与功能恢复训练,提高治疗信心;同时,从患者身体、心理等因素入手,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吞咽功能训练及进食功能训练,对患者吞咽困难进行改善。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通过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护理总有效率达到96.88%,高于对照组的81.25%,且治疗后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仅为3.13%,低于对照组的14.06%,差异显著(P<0.05),提示综合护理的应用,对降低患者肺部感染,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有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吞咽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应用效果较好,有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郑瑾,陈萍,庞启英.脑卒中后球麻痹患者吞咽康复护理疗效与经济成本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24):2211-2215.

王晓颖.康复护理改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4):92-94.

蔡文焕.综合预见性护理联合延续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出院后的护理效果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8,26(33):1920-1926.

猜你喜欢

吞咽困难综合护理干预脑卒中
早期肠内营养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结局的影响
产后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