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在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2019-05-10刘蓓蕾董慧珍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0期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临床护理路径骨科

刘蓓蕾 董慧珍

【摘 要】目的:分析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在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9月,医院骨外科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68例,隨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处理。结果:观察组康复训练开展时间、总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个月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可以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骨科;临床护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R24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0--01

踝关节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关节骨折,各个年龄段均可见,约占全身骨折的2%~3%,不同患者的病情、预后存在较大的差异[1]。近年来微创手术快速发展,成为踝关节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相较于保守疗法,更有助于踝关节骨折功能的恢复。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程式化的护理流程,大量研究显示其可以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质量,目前针对踝关节骨折的路径研究仍然较少。本文采用对照研究,评价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在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月~9月,医院骨外科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入组。纳入标准:①单纯的踝关节骨折,未合并胫腓骨骨折;②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③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重大疾病、其他部位骨折,如颅脑损伤;②伴有骨质疏松症,软组织损伤,胫腓骨损伤。入选对象68例,其中男50例、女38例,年龄(41.5±8.6)岁。左侧32例,右侧36例。内踝35例,外踝33例。合并修复韧带损伤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4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左侧右侧、内外踝分布、合并修复韧带损伤情况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术前镇痛、对症护理,控制肿胀,达到手术条件后(一般延期3-6日)手术,术后疼痛护理、引流管理、康复训练。

1.2.2 观察组 执行骨科护理临床路径。

(1)入院第1日:①掌握患者信息,阅读病历,了解伤情、手术计划、合并症等信息;②健康教育,介绍住院环境、治疗情况、规章制度,指导家属准备照料的用品;③执行护理常规,包括换衣、剪指甲,必要时理发,大小便护理;④饮食护理,评估营养风险,个体化的营养干预,高血糖、糖尿病对象专科饮食,将饮食护理内容写在卡片上摆放在床头;⑤治疗护理,除病情监护外,落实疼痛护理、对症护理,每隔2h评估1次疼痛,执行非药物以及药物镇痛干预,控制血糖、血压等生命体征,落实输液护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⑥评估患者心理状态,进行简单的心理干预;⑦评估当日的睡眠质量,失眠对象安排相应的睡眠卫生健康教育,寻找失眠的原因,对症处理;⑧抬高患肢,常规复位,维持复位状态;⑨评估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高风险对象落实相应的预防措施。

(2)入院次日到术前:①学习自我护理,包括疼痛的自我评估识别、非患肢的功能训练、患肢的自我保护、皮肤温度感知以及主诉等;②饮食,与第1日基本相同,出现腹胀等消化道症状的对象,环脐部进行按摩;③拟定手术计划后,通知患者,进行手术健康教育;④配合手术室护士、医师进行术前访视。

(3)手术日:①手术部位备皮,术前30min完成剃毛、清洁消毒工作;②评估睡眠质量;③再次进行心理护理;④4h碳水化合物,2h禁饮;⑤与手术室护士做好交接,核对物品,与麻醉室护士做好沟通,就术中压疮、低体温等相关并发症进行探讨,帮助制定手术室护理计划;⑥术后,病情监护,切口观察,落实压疮等并发症预防措施,局部保温。

(4)术后第1日到出院前1日:①常规康复;②饮食护理,个体化饮食护理,恢复肠道功能经口进食,强调高蛋白质、高热量、高营养、易消化;③常规疼痛护理;④落实心理护理;⑤切口观察,常规换药;⑥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护理分级。

(5)出院日:①标准,无需液体治疗、疼痛可耐受、伤口甲级愈合、无感染、系统功能恢复、X线无明显异常;②出院指导,发放《出院康复手册》,进行用药指导、康复训练指导,门诊随访。

1.3 观察指标 术前停留时间、康复训练开展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价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配对t检验,结肠透析过程中的不良事件比较采用 检验,以P<0.05表示,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采用 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康复训练开展时间、总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个月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9%(2/34)(切口愈合不良1例、僵硬1例),低于对照组29.4%(10/34)(切口愈合不良2例、僵硬5例、静脉血栓1例、感染1例、骨不连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踝关节骨折后遗症发生率较高,对治疗、护理质量要求较高,本次研究剔除了软组织缺损的对象,3个月后踝关节功能恢复也并不理想。踝关节骨折手术难度并不大,但是因软组织附着少,容易出现缺血缺氧,影响愈合效果[2]。踝关节对整体健康影响较小,患者常居家康复治疗,对健康教育指导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采用路径处理,特别重视在有限的住院时间内,提升患者及其家属自护能力,重视症状控制,住院期间的康复指导。结果显示,观察组对象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康复训练落实质量明显上升,这有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与此同时也显著降低了并发症发生风险。

小结:在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可以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刘红梅,陈翠玲,刘亮洪.临床护理路径在踝关节骨折病人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5,13(26):2603-2605.

罗雪峰,易知非,谢增如.踝关节骨折后发生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8,20(01):49-52.

猜你喜欢

踝关节骨折临床护理路径骨科
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探讨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临床研究
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与观察
3D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