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汕头市澄海建阳小学:侨爱文化 文化育人

2019-05-10黄日暖

广东教育·综合 2019年4期
关键词:建阳侨乡华侨

黄日暖

走进汕头市澄海建阳小学,处处都可感受到“侨爱”的气息:教室外墙、楼梯墙壁、教学楼架空层等地方,甚至厕所外的空间都图文并茂地展示着侨乡文化;学校的“文化驿站”也充满着侨情乡音,新校歌《梦想飞扬》也唱响着“侨爱”主题:“正严爱实薪火相传,紫藤花开沐朝阳;莲花山下侨乡美,乡贤侨爱美名扬……”

这,与学校历史与所处环境密切相关:学校所在的建阳村是华侨之乡,2012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侨爱新村”,2018年被广东省评为“全国为侨服务公共体系示范单位”。这里的侨亲们自1982年开始捐款筹建新校舍以来,一直关心家乡的各项建设,形成了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侨爱”精神。

这,也与王志雄的到来密切相关。2016年,王志雄调任建阳小学校长一职。他为建阳小学与建阳村的“侨爱”文化与精神所感动,引领教师积极挖掘“侨爱”文化与精神资源,确立了培育“侨爱文化”为主要特色的学校发展之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掌握至少一门艺体特长,成为“有良好道德品质和高尚人格的现代小公民”,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实基础。

弘扬侨爱文化,倡导文化育人,让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学校也收获了累累硕果:学校被评为汕头市“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潮汕大锣鼓培训基地”“澄海区艺术培训基地”;灯谜队、合唱队、舞蹈队、篮球队参加汕头市澄海区或以上比赛均有优异表现;机器人队连续两年获得澄海区机器人比赛一、二等奖,并于2018年5月在第十八届广东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荣获一等奖;“侨爱”大锣鼓队参加广东省第三届中小学生行进乐展演荣获二等奖,并应邀于2017年和2019年参加澄海区春节大展演。

倡侨爱文化

“弘扬侨乡文化,其核心就是传承和践行侨乡精神。侨乡精神是筚路蓝缕、艰苦奋斗、解放思想、敢闯敢试、乐善好施、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是爱国爱乡、恋祖恋乡的思源情怀。我们把这种精神文化归纳和演绎为‘侨爱文化,并把‘侨爱文化作为校园的核心文化,以此引领‘侨爱特色学校的创建。”王志雄如是说。

创建“侨爱文化”,学校首先做的是校园文化的主题化创设。以“侨爱”为主题,学校从三个层面来进行校园文化布置。第一层面为“华侨的奋斗史”,学校利用厕所外的空间打造成“厕所书吧”,墙壁上以故事的形式介绍华侨“艰辛创业,造就成功”的历程;第二层面为“华侨的优秀品质”,学校将华侨的优秀品质归纳为“文明”“勤奋”“感恩”“乐观”“自律”“坚强”“自信”“合作”“分享”“沟通”“理想”“信念”“大方”“大度”“大爱”“大家”“大义”“大勇”18个关键词,在教室外墙及楼梯墙壁的社团学生作品展示板上加以展示,并在行为上作具体引导;第三个层面为“华侨的家国情怀”,利用教学楼架空层建设成开放式校史侨史室,用文字、图片、实物等形式展示校史、侨乡侨史及华侨的爱国爱乡情怀。为什么如此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主题化创设?王志雄这样解释:“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特色文化的重要窗口,它对启迪学生的智慧、开阔学生的视野、优化个性人格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所以必须紧紧抓住校园文化这一重要阵地大力彰显‘侨爱文化。”

在“侨爱文化”的创设过程中,学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在创建“厕所文化”时,学校向学生征集环保宣传画,并将优秀作品以喷画形式张贴在墙壁上;在以“侨泽桑梓,爱暖人心,微笑建小,携手共进”为主题的微笑墙上,展现的是旅泰华侨携着两名学生用微笑来传承爱的画面;学校还面向全体学生征集吉祥物;学校课间、课后播放的“侨爱”歌谣是学生自己诵读的,以“侨爱”为主题的新校歌也是学生演唱錄音的……这样的引导,让“侨爱文化”如甘泉一般沁透到每一名学生的心田。三(1)班的陈思彤就对学校的“侨爱文化”极感兴趣,为此还参加了学校的“小导游社团”,积极宣传学校的“侨爱文化”。“侨爱文化简介我背得滚瓜烂熟,华侨故事我也很熟悉,他们的大爱精神让我很感动,所以我很乐意去介绍。”接受采访时,陈思彤这样说道。

引导学生参与到“侨爱文化”建设中来,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语文教师李慕云是学校“侨爱文化”特色教育工作组成员,也是“侨爱文化”校本教材编写组成员,她认为“侨爱文化建设得以落实,教师队伍的培养极为重要”。建设“侨爱文化”,学校主要采取了如下举措:一是全体教师的通识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强化教师的“侨爱”教育意识;二是每两周一次的理论学习,通过学习“侨爱”校本教材和有关侨乡、侨史等著作、文章,丰富教师的“侨爱”知识,提高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三是成立“侨爱”教育教研组,定期进行学习和研讨,让教师在研讨中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融入“侨爱文化”,丰富了学校师德建设的特色内涵。在此基础上,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侨爱教育》校本教材,每周开设一节“侨爱教育”课。《侨爱教育》共有三单元,分别为“百年校史”“侨芳百世”和“文化底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学习《侨爱教育》,充分了解校史、侨史及民俗文化,深刻领悟饮水思源、心怀大家的奉献精神,从而培养爱国爱乡情怀。

以文化育人

建阳小学在“侨爱”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以文化育人为导向,通过“侨爱文化”的创设让学生浸染于“侨爱文化”之中,同时,还积极把“侨爱文化”与学校仪式教育、社团文化相结合,并辐射到家庭社区之中,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学校注重将“侨爱文化”融入仪式教育中。主要有入学礼、入队礼、毕业礼、升旗仪式等。每周一,学校举行升旗仪式,在“国旗下的讲话”中分享华侨故事;一年级学生入学时,学校举行入学礼,为孩子们点朱砂“开慧眼”;学生加入少先队时,学校举行入队礼,让学生高唱队歌,在庄严的队旗下宣誓;六年级学生毕业时,学校举行隆重的毕业礼,让孩子们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写在小纸条上,装进小瓶子里,学校统一制作成理想墙,存放20年,让孩子们20年后来母校启封,追寻儿时的那一段美好回忆……这一场场仪式教育,无不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学校注重将“侨爱文化”融入社团活动中。2018年5月,学校举行了一场以“弘侨爱文化,展建小风采”为主题的大型展示活动,以“竞赛”“表演”“展览”三种方式进行,有三百多人参加,涵盖书画、器乐、舞蹈等10多个项目,场面蔚然壮观,受到前来观看的领导、嘉宾及家长代表的高度好评。这次大型展示活动的成功举行,与学校“具侨乡特色的学生社团”的创建密不可分。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也是学校办学特色的日常体现。近年来,学校成立了“潮州大锣鼓”“潮乐”“潮剧”“灯谜”“篆刻”“风筝”“做粿”“钩花”“织毛衣”“剪纸”等以潮俗潮风为主线的36个社团,以社团活动的校本课程呈现形式作为重要渠道,积极打造“具侨乡特色的学生社团”活动文化。通过社团活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技能,并在实践和研究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提高了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等情商素养,彰显“侨爱”办学特色,传承潮汕文化,促进学生多元成长。

学校注重将“侨爱文化”融入家庭社区中。在“侨爱”校园文化的创设过程中,学校还积极向家庭社区辐射。王志雄说:“‘侨爱文化的根本来就在社区,所以,我们大力度在家长、侨眷、华侨和社区中宣传推广,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学校成立“侨爱”家委会,每班推选出主任、副主任、宣传委员、财务委员、后勤委员五位成员,并进行明确分工,再在班级家委会的基础上,推选年级家委会。借助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宣讲和宣传“侨爱”特色文化和特色学校的创建情况,吸纳一切资源,调动一切因素,使之服务于学校特色学校的创建。四年级家委会主任王必迎非常认可学校的做法,也积极参与其中。她说:“学校以华侨的优秀品质来激励学生,让学生要学会拼搏,更要懂得感恩,而且学校还开办各种社团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采访手记:文化创意让乡村小学“洋气”起来

洋气,意味着充满现代气息,好像与乡村小学的“乡气”不太搭调。

但是,在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语境下,乡村小学不仅能够“乡气盎然”,而且可以“洋气十足”。

建阳小学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坐落在汕头市澄海区莲下镇建阳村的建阳小学,是一所非典型的乡村小学。说它是乡村小学,是就其地理位置而言,當然,其校园文化大观园中的“潮州大锣鼓”“灯谜”“风筝”“做粿”“剪纸”等潮俗潮风也是充满本土气息,展现着美妙的乡村风貌;说它是非典型的乡村小学,则是就其教育理念、文化创意及其校园布置与师生面貌而言,在这里,到处都能看到建阳教育人的创意与巧劲:让厕所内外摇身一变成为多功能的“侨爱文化”教育走廊;创新性地将传统的潮汕大锣鼓与西洋的行进打击乐相结合,开创了潮州大锣鼓的全新表演形式;还有微笑墙、理想墙、文化驿站……他们以“侨爱”文化与精神为主题进行校园文化的系统化创意设计,让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文化特色内外兼修,不愧为一所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小学。

正如《南方日报》去年底在《汕头一乡村小学将“侨爱”作为校园文化创建主题》的采访文章所说:“在这一接地气又有寓意的教育理念引领下,这所乡村小学在教育质量上不断升级,在特色教育上丝毫不逊色于城区学校。”

猜你喜欢

建阳侨乡华侨
侨乡古村 夜赛龙舟
我的华侨老师
发挥新侨乡独特优势 助力南通高质量发展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明溪是怎么打好侨乡牌的
建阳:多措并举开展产业扶贫
建阳区革命遗址修建纪念碑(亭)
建阳 建阳区在书坊乡开办中专班老区群众自家门口拿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