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科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的分析

2019-05-10杜静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0期
关键词:骨科护理护理效果

杜静

【摘 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的应用对于骨科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7年4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56%<16.67%)、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7.49±3.54)分<(50.28±4.16)分]相对更低(P<0.05),而护理满意度(92.59%>77.78%)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相对更高(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的应用,对于提高骨科护理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骨科护理;预见性护理指引;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0--02

骨科疾病患者的治疗康复进程较为缓慢,期间还会受到风险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在长期、持续开展骨科护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着重加强对风险因素的防控。针对骨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应具体了解其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在风险问题发生之前,及时、准确的做出预判,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进而减少骨科患者治疗康复进程中的干扰因素,使其得到良好的恢复[1]。本研究探讨了108例骨科患者治疗恢复期间的护理方法,分析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骨科2017年4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108例患者,行分组对照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范围为22~73岁,平均年龄(45.42±3.9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范围为21~75岁,平均年龄(44.71±4.05)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是将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具体操作如下:①风险评估:从既往发生的风险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了解骨科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分析其病因病理和影响因素。然后从现阶段的护理工作中找寻问题,深入到每一个步骤、环节当中,进行风险评估。针对其中的薄弱点,做出有效的改进,进而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②安全防护与并发症预防:骨科患者的肢体活动受限,在日常生活中,行动多有不便,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在床旁增设护栏,以防患者不慎坠床。患者需要下床活动时,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需要陪护在身边,避免其发生摔倒。与此同时,警惕患者的异常体征表现,对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能够准确的做出预判,并及时予以处理。对于卧床时间较长的患者,需要做好局部受压皮肤的护理工作,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定时翻身,以降低压疮发生风险。保持室内清洁,同时加强患者的个人卫生管理,规范使用抗生素药物,预防发生感染。另外,在骨科患者的治疗恢复期间,宜食口味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增加优质蛋白、膳食纤维、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元素的摄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充足补充能量,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③心理护理:密切关心患者的感受,关注情绪变化,积极与其进行沟通,认真倾听患者主诉,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说明,说明治疗恢复期间的各项要求,具体包括作息、饮食、用药等。同时向患者说明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增加患者在该方面的认知,提高其重视程度。在此基础上,介绍风险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减少患者的顾虑。在治疗期间,患者的休息环境应保持清洁、安静,营造出温馨的氛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并通过阅读、听音乐等方式进行放松,缓解其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

1.3 統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恢复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调查两组患者对于预见性护理指引和常规护理的满意程度:

2.3 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根据其SAS评分和ADL评分的差异,评价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

3 讨论

在骨科疾病患者的治疗恢复期间,并发症是主要的干扰因素,不仅会延缓患者的康复进程,还会使患者产生负面情绪,增加其身心痛苦。骨科护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以患者的快速、安全恢复为目标,加强对风险因素的防控。骨科护理应具有一定的预见性,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做出有效的处理,进而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降低其危害性。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的应用,能够更加系统、科学的开展风险评估、安全防护、并发症预防以及心理护理等各项工作,一方面可以完善骨科护理内容,减少其中的薄弱环节,进而提高护理水平。另一方面,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得以提升,能够保持良好的遵医行为,加强自我管理,对于疾病的治疗恢复有着良好的帮助[2]。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对于护理效果的满意更好,充分说明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参考文献

张丽芳.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17):114-115.

郝海燕.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49(04):509-510.

猜你喜欢

骨科护理护理效果
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的应用研究
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院内预防骨科患者压疮中的应用研究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