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阶段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策略

2019-05-10方少全

广东教育·综合 2019年4期
关键词:研学活动课程

方少全

作为未来全球化公民,国际理解的知识与技能是新生一代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我国日益增长的国际地位也要求我国公民必须具备这些素养。站在学校教育管理者的角度,如何在学生知识、能力、品格打基础的小学阶段有效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实践,成为当前学校必须认真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所在学校的国际理解课程建设理念与实践,探索小学阶段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策略。

一、文化比较——培植学生的文化自豪感

文化理解是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真正的文化理解是传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去理解他国文化。本土文化传承与异域文化理解如同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在国际交流实践活动中,“理解”作为一种双向的思维活动,交际双方需要首先认识到,各种文化都有被理解的需要,并通过文化比较的方式认清文化的异同及缘由。培育我国青少年对民族文化深刻的理解和认同是他们了解他国文化的出发点,也是文化比较的基础。在课程实践中,以实践性、探究性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例如,现在有不少孩子对春节文化的认识仅限于越来越简化的过节流程,但对于春节的由来,以及各种诸如挂春联、放鞭炮、红包等庆祝习俗缘由与寓意却知之甚少。我们在寒假前组织学生开展以春节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内容包括过年的由来、近三年春节时间及差异原因、常见春节习俗及其缘由、南北方过年食物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国内外重大节日(如春节与圣诞、清明节与复活节)的对比研究。经过充分研究,学生逐步养成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并在比较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异国文化。

二、外语课程建设——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

语言是国际理解的桥梁,掌握外语是实现国际理解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因此,小学外语课程建设是提高学生从事跨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从目前的课程安排看,外语课程的学习时长、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很难满足学生实际交流与阅读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所在学校按照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思路,以“找对资料、方法科学、长期坚持”的原则,构建了全面提升各年级学生英语素养的课程体系。在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基础上,一二年级依托“Oxford Phonics World”教材与原声英语动画,培养学生扎实的语音意识和良好语感,基本实现见词能读的效果。三至六年级依托“Sight Words Kids”“Raz Kids”原版分级绘本与原声英语动画继续增强英语语感,掌握常见词,发展自主阅读的能力。每天,学生的学习客户端将会收到自主学习的英语资源,通常由1集动画片、一本原版英语电子绘本或3个语音学习动画组成,学生按照学习计划持续地进行学习。从实践效果看,学生的语音水平与英语理解能力实现了较大的提升。在课内外的学习中,教师通过创设国际交流情境,为学生营造言语交际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进行国际理解活动的实践能力。

三、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师生国际理解力的协同发展

国际理解课程不是国外课程的简单引进与复制,其内容建构应充分考虑学校的育人目标、学生的知识背景,在参考欧美主要发达国家的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展开课程内容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是基于学校本位进行的,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个学科或多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与修订,最终达成课程目标的整个过程。“中学为体、洋为中用”仍然可以作为开展国际理解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并依此积极吸收国外的优秀课程经验。在欧美发达国家,孩子5岁起就必须在学校接受以“善用金钱”为主题的理财教育;除科学课外,学校针对5岁学生开设Design and Technology课程;对7岁学生开设公民教育课程。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我们确定国际理解校本教材内容的重要参考。另外,批判性思维、时间管理等也可以作为选材的方向。教师作为校本教材开发与实施的主体,自身的国际理解知识、能力、信念也在课程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提升,逐步养成课程开发的意识与能力,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四、跨学科整合——凝聚国际理解教育合力

除了开发专门的国际理解课程、强化外语课程的国际理解要素外,结合学科的特点,在学科教学中适时挖掘国际理解教育主题,将国际理解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成为另一个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策略。从我们的实践看,学校课程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学科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科学等。比如,如数学课中学习货币单位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以货币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变迁、货币的使用等角度,开展中外货币的比较研究,高年级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了解汇率换算方法,进一步提升财经素养。

五、海外研学——在交流体验中开拓国际视野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倡导将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考查探究的活动形式,通过体验与感悟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未来的世界公民,让他们具有国际视野、批判思维以及良好合作能力与跨文化理解能力。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今天,游学实践活动已逐步成为我国青少年在全球化的世界环境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与开拓国际视野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科学的设计,短期海外研学活动是一种国际性跨文化体验教育模式,对拓展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社会阅历、锻炼学生自立能力、激发外语学习兴趣等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目前短期国际游学大多存在课程内容不够合理、带队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导致学生在实践体验活动中收获有限。我们认为,海外研学实践活动适合集中在学期中实施(而非寒暑假),只有这样,学生才有机会真正融入外国同伴的日常校园生活,全方位感悟海外同龄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重视海外研学活动出行前的主题探究活动。研学出行前,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充分了解研究对象的历史背景、特征与寓意,写好英文导游词,在诸如“我是小导游”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深化對海外文化的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围绕“如何适应海外生活”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例如独自完成按指定的交通工具抵达指定地点、于指定超市购买指定商品、在指定餐厅自行点餐和为房东烹饪中国美食等活动,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融入海外生活、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

六、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我们需要在培育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感的同时,科学、合理、多样化地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实践,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主题式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反思,养成国际理解能力与意识,为未来自身国际竞争力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研学活动课程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