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中坚持 在实践中凝练
2019-05-10黄日暖
黄日暖
在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共建·共享:初中整本书阅读课程区域推进的实践探索”、华南师范大学的“‘双系统三平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建与实施”两项成果荣获一等奖,实现了广东在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层面零的突破,其意义不言而喻。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最高奖项。在国家级平台获奖,没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是不可想象的。综观两项成果之所以能荣获一等奖,当然是其综合教研水平的体现,但是,其中的成果创新无疑是最核心的要素。这一点,在本刊记者对2项一等奖成果的主要完成者倪岗、郑希付的访谈中,我们可以清晰解读到:
我们在2013年就提出了“课外阅读课程化”这一理念及相关实施策略,比2016 年部编初中语文教材明确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体系早了 3 年。……在全國范围内,不少条件较为优越的名校或个别名师的课堂,也启动了“整本书阅读”课程化,但是通过区域共建的方式推进整本书阅读,我们是首先做到的。
——倪岗
在理念方面,我们在2000年初就提出了极具开创性和前瞻性的发展性与补救性相结合的理念,即以培养全体学生积极品质为目标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和以解决个别学生心理问题为导向的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完全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现已成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共识,且明显领先于目前西方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偏医学化、侧重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单一补救性教育,因此该理念具有国际领先性。
……
专家鉴定认为,本成果在教育理念、教育体系、课程内容、方法体系、管理体制、运作机制、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的首创性、科学性、先进性,不仅对基础教育改革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积极影响,而且对全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推动和示范作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郑希付
在创新中坚持,收获才能水到渠成。值得一提的是,我省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研究团队不仅有创新精神与能力,还善于在实践中推广,尤其是善于对创新成果加以规范性的凝练。
访谈中,郑希付认可本刊记者李雪纯所提出的“在提炼和总结成果方面,现在的中小学教师可能比较缺乏经验”,为此,他建议要“对中小学师做专业性的引导,比如组织一些培训,教会教师如何选题、做研究、申报成果”。
那么,如何通过提炼成果,让项目的亮点更清晰地呈现出来?长期在一线开展教研工作的倪岗面对本刊记者黄佳锐的这一提问,感受颇深,他说:“申报成果这部分,我们也是一路摸索着过来的。相较于项目的实践过程,成果的提炼与表达有不同的一套思路,所以我们特别注重学习前人经验,力求使申报材料在结构和语言上都更合乎规范。”他还特别提及:“成果奖与课题申报不同,更看重问题解决的实践效果。为了充分说明项目的成效,我们展示了教学实践前后的学生数据对比,也呈现课题、论文、论著、学术交流等成果的丰富性和权威性。”
除了荣获一等奖2项,在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广东还荣获二等奖33项。这35项国家级获奖成果,整体体现了广东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所取得的创新性成就,彰显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获奖成果特点正如“广东教育”微信公众号所概括的:
坚持正确方向。获奖成果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教育育人价值,指向核心素养发展学生能力,着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聚焦关键环节。获奖成果抓住了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点,即全面深化改革,涉及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教学评价、教育技术教学应用与资源开发等课程建设、实施、考试招生等一系列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其中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成果最多,充分反映了广东近年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的突出成效。
反映时代特征。获奖成果体现了当前国际国内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融合视野,强调课程与儿童生活经验、跨学科和信息技术的融合,突出课程与教学的综合性取向;注重个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发展。
注重厚积薄发。获奖成果中研发实践时间6到10年的成果最高,部分成果的实践检验周期甚至达15年以上,说明教学成果奖的培育是一个久久为功的历程,反映了基础教育一线教育工作者既有锐意进取的担当,更有不忘初心的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