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倪岗:宝安区“整本书阅读”课程共建的引航者

2019-05-10黄佳锐

广东教育·综合 2019年4期
关键词:宝安区教研员整本书

黄佳锐

倪岗,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语文教研员,广东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2018年12月,由倪岗主持、宝安区众多一线语文教师共同参与,历时七年精心打造的整本书阅读项目“共建·共享:初中整本书阅读课程区域推进的实践探索”获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广东教育》:宝安区在2011年就开始系统推进“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您当时是怎样萌生这些设想的?

倪  岗: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我在2002年成为宝安区教研员的时候,就要求全区学校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这节课让学生安静地阅读,后来又组织教师编写时文美文,每月一期强化阅读。

在当时想要实施整本书阅读面临着不少困难。最主要的问题是语文教师普遍把太多时间放在教材的教学上,把教材等同于语文课程的全部。所以,我们首先对教材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整合,改变“语文教学就是教课文,教课文就是教文章内容”的情况。我们把教材选文重新划定为“定篇”类选文教学、语文知识类选文教学、经历类选文教学三种类型,由此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教材的整合还只是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个方面。语文教学不应以“教教材”为中心,而要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中心。我们坚定地认为读书活动的重要性等同于甚至大于课文教学。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大胆整合教材,减少教教材的时间,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用在学生读书上。

教材重整之后,到了2011年,我们开始全面系统地實施整本书阅读。作为区教研员,我的理想是所有学校、所有教师、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整本书阅读中来。所以到了2013年,我们又提出“整本书阅读课程化”的理念。我的设想是把整本书阅读纳入到课程体系中,使整本书阅读不再是优秀学校或优秀教师的个别行为,或优秀学生语文学习之外的“小甜品”,而是语文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有学校、所有教师、所有学生必须全员参与。

《广东教育》:具体到课堂实施,整本书阅读是如何展开的?

倪  岗: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确立了整本书阅读与课文教学同样重要的地位。在总课时安排上,我们严格遵循“三三三制”,即课文阅读教学、整本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三分天下,从课时上保障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时间和品质。为深入推进整本书阅读的实施,我们将课程目标、内容等分解到初中三年每个学期的不同月份,制定了包含阅读书目、阅读技能、完成指标等要素在内的课程方案。

在阅读活动的组织上,主要有全班共读与分组选读。全班共读是规定共读的书目,所有的学生都必须阅读;分组选读是以分组阅读、个体阅读、不同性别的阅读以及亲子阅读等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满足学生个性化阅读需求。另外,我们非常注重阅读分享活动的情境化,如晒书会、演讲、辩论、角色扮演等,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对话和展示机会,激发学生的读书乐趣与交流对话的愿望。比如《简·爱》的阅读教学,要求所有男生都要演罗切斯特,所有女生都要扮演简·爱。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在班上表演好这些片段,学生必须熟读作品,有的学生还观看了多个版本的电影。

我们还提倡读书小论文写作,并要求尽可能跳出人物形象分析的套路。我们曾组织过一次省级的整本书阅读交流展示活动,展示的作品是《骆驼祥子》。在读书小论文交流展示这个环节里,很多学生的选题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比如有学生指出《骆驼祥子》中的人物都只有小名,如“祥子”“二强子”“虎妞”等,由此出发查找文献资料,开启了对当时北京风土人情与社会阶层分化的研究。这样的阅读方式,超越了以往对故事内容简单梳理的要求,使学生产生初步的研究意识,有助于克服阅读的浅表化,引导学生走向“深度阅读”。

《广东教育》:在现实背景下,中考是大多数初中学生无法回避的问题,有人认为开展整本书阅读可能会削减学生应试的时间,不利于中考备考,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倪  岗:如今部编教材把整本书阅读纳入语文课程体系中,中考考查整本书阅读也就顺理成章,但宝安区自2004 年起就已将名著的考查纳入七八年级期末考试评价体系,通过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方式在语文课程中渗透整本书阅读的内容,比深圳中考名著考查提前10 年。一开始也有疑议,有的教师质疑:中考不考,你为什么考?当时我的回答有点“简单粗暴”:中考不考,我就不能考吗?但坦率地说,我个人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事实证明,整本书阅读和中考不是非此即彼、不可兼得的关系。长期浸淫在好作品中,学生的知识视野、思维品质、审美趣味、写作能力等都得到了充分的滋养,语文核心素养得到长足的发展。这样的学生,中考成绩还会差吗?

这些年来,宝安语文学科中考平均水平超过深圳市平均水平。我们也和一线教师形成了共识:整本书阅读对中考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当然,实施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终极目标不是为了应付中考,而是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

研究成果能够开花结果离不开多方支持,借此机会感谢我们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彭茂发,他对这个项目的支持力度非常大,他鼓励教研员“成名成家”的管理理念对我们进行研究和实践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还要感谢众多学者,如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授黄淑琴、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员冯善亮等,是他们的鼓励和支持,让我们在整本书阅读这条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当然,我最想感谢的,是宝安区800多名初中语文教师对我近乎无条件的信任,没有全区教师的共同参与和积极实践,这个项目不可能有目前这些成果。

《广东教育》:您的阅读推荐书目,主要局限于文学经典吗?有没有涉及其他领域的书籍?

倪  岗:我们结合大量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根据“首读经典、尊重兴趣、高于学生、照顾差异、循序渐进”原则,推出初中生阅读推荐书目。一般而言,语文教师习惯推荐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但我们认为这些远远不够,先后推荐了传记、艺术、哲学、科普等领域的作品,如思想性较强的作品《心怀生命》《苏菲的世界》等,传记作品《名人传》《梵高传》等,科普类作品《所罗门的指环》等。在初中生这个成长阶段,优秀的传记作品对其人格的塑造大有裨益。现在,我们的公众号“宝安初语”也会积极向学生推荐好书,推荐书目力求文类丰富、贴近学生成长需求。

《广东教育》:您认为宝安区整本书阅读课程化的亮点体现在哪里?

倪  岗:我想亮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们在2013年就提出了“课外阅读课程化”这一理念及相关实施策略,比2016 年部编初中语文教材明确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体系早了 3 年。二是我们是在整个宝安区系统推进,而非个别教师“单兵作战”。在全国范围内,不少条件较为优越的名校或个别名师的课堂,也启动了“整本书阅读”课程化,但是通过区域共建的方式推进整本书阅读,我们是首先做到的。三是推广价值高,可借鉴性强。宝安区作为深圳市的人口大区,其居民主要由本地“洗脚上田”的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构成,早期的教育发展较为滞后,整体实力远不能与“关内”教育强区相比。这些特点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突出的代表性,在这样一个地方探索整本书阅读课程区域共建并取得成功,其经验也就更具有推广价值了。

《广东教育》:提到推广价值,应该说这个项目在语文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力,省内外一线语文人、语文教育专家关注借鉴的想必有很多。

倪  岗:这些年来,宝安区整本书阅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引起多位语文学科专家、各省市教研员、各地语文教师的关注和热切讨论。我们团队曾在全国、省、市级会议(培训)上进行专题交流30 余次,包括2017年5月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的统编七年级语文教材国家级培训活动、人教杯名著阅读经验交流暨成果展示会等。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2017年5月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在宝安区举行广东省部编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专题研讨活动,向全省推广宝安区开展名著阅读的经验。此次活动在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南方网同步直播,全省各地数万名语文教研员、一线语文教师通过多媒体终端,采取集中或分散的形式收看,同步直播观看点共计6000多个,线上线下讨论非常热烈。

《广东教育》:能够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应该说极不容易。除了项目本身具有突出的意义与推广价值,如何提炼成果,让项目的亮点更清晰地呈现出来,显然也非常重要。您能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吗?

倪  岗:申报成果这部分,我们也是一路摸索着过来的。相较于项目的实践过程,成果的提炼与表达有不同的一套思路,所以我们特别注重学习前人经验,力求使申报材料在结构和语言上都更合乎规范。

撰写申报材料的过程,其实也是对项目的梳理和审视。其中,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是根本,核心概念的明晰是关键。比如这个项目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抓手是整本书阅读。我们便以终为始,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作为成果梳理的逻辑起点。

成果必须聚焦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将核心问题分解之后,我们找到了时代、区域和教师三个不同维度的现实问题,由此再来审视我们所做的课程实践,重整出更富针对性、更有层次、自成体系的解决方案。

成果奖与课题申报不同,更看重问题解决的实践效果。为了充分说明项目的成效,我们展示了教学实践前后的学生数据对比,也呈现课题、论文、论著、学术交流等成果的丰富性和权威性。

在這个过程中,我和我的团队以评促建,完成的不仅是一份成果奖申报材料,更完成了对历时七年精心打造的整本书阅读项目的梳理、重整和提升,为下一阶段的继续努力找到了方向。

猜你喜欢

宝安区教研员整本书
广东省深圳宝安区海乐实验学校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宝安区获评广东省曲艺之乡同题专辑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