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思路策略

2019-05-10仝冉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方向中药现状

仝冉

【摘 要】目的:中药现代化就是将中国传统医药的优势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 继承传统,走出传统,走向现代。我国的中药现代化虽然发展的比较快,优势比较明显,但同时存在很多问题,如中药新药病证选择存在的问题,中药新药处方来源存在的问题, 中药小复方精选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当今中药现代化基本可以凝练为以下四个方向:现代中药的开发,传统中药的开发,经典名方二次开发,老中医的验方开发。

【关键词】中药;中药现代化 ;现状;方向

【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0--01

1 中药现代化的含义

所谓中药,是指纳人中医药理论体系、能够按中医理论使用的药品。我们认为,中药现代化就是把当代最新科技、手段、方法、设备融人中药研究、生产、应用,从而发展完善中医药的一个过程,其目的不是要把中药西化为“西药”。中药配方颗粒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现代技术与设备,将传统饮片的剂型进行改良,以充分保留原饮片的性味与功效为前提,既保留了传统中药饮片的精华,又对之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与补充,充分体现了“继承不泥古,发展不离宗”的学术思想,适应了当今社会发展与医疗发展的需求。虽然现在仍有不少反对的意见,阻力还很大,但我们坚信中药配方颗粒的出现为中药的现代化带来了曙光,应该成为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中药现代化与现代中药科技产业化,不仅是一场传统中药的新技术革命,更是一次现代中药的新文化运动。中药的现代化必须在遵循中医药传统理论精髓和继承中医药临床实践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一切人类生命科学发展的成果和现代高科技手段,多学科融合、多技术结合,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医药理论体系,为中药研究开发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促进传统中医药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的同时,突出体现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的独特文化内涵。[1]

2 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 ]

2.1 中药现代化研究主要存在两大方面问题: 一是与中医药临床脱节现象严重; 二是中医药内涵和特色越来越淡化。当今,中药现代科技产业 “中间重,两头轻”的现象严重,特别是结合临床的中药现代化研究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 同时,中药 “品、质、性、效( 毒) 、用”各单元独立研究颇多,一体化研究格局没有形成,以致造成了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难以又快又好地走进临床、直接造福广大百姓。

自古道,中医中药不分家; 药为医所用,医因药而存。然而,随着社会时代的飞速发展,学科专业的快速分化,在包括中医药在内的生物医学研究领域里,药学与医学之间鸿沟不断加深,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屏障不断加厚,使得基础医学和药学研究成果难以真正有效地指导和服务临床。转化医学( Translational Medicine) 作为进入 21 世纪以来国际生物医学领域出现的新概念和新动向,试图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之间建立更直接且更有效的联系,使实验室基础研究获得的知识、成果尽快转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新方法、新手段。转化医学概念的提出与推进,必将为医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提供自然的 “绿色”通道,也将为中医药学科又快又好地发展提供新的重要机遇。

2.2 中药现代化研究问题的解决办法 当前,转化医学已成为国家在生物医学领域里一个重大的政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指出:“以转化医学为核心,大力提升医学科技水平,强化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建设。”目前,全国各地一批转化医学研究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组建了。中医药学本身就是转化医学,或者说中医药学从来就是转化医学的先导和践行者。特别是在当今日益壮阔的转化医学趋势和背景下,中药转化医学研究路径可概括为: 源于临床 - 证于实验 - 回归临床的循环往复过程; 其研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 面向临床的中药标准化和源于临床的创新中药开发。面向临床的中药标准化研究的核心,是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建立以效为核心的中药品质评价方法和标准,以及以用为核心的中药( 广义) 药性评价方法及标准,推动中药 “品 -质 -性 - 效 - 用”一体化,使中药标准在临床上医生看的懂、用得上; 源于临床的创新中药开发,包括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经验的特色复方中药研制和基于临床标本和组学方法的现代组分中藥研制,缩短或加快中药新药开发进程,为中医临床提供 “源于传统,优于传统”的安全高效药物。(中国行业咨询网)

3 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战略措施

3.1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1)加强多学科交叉配合,深入进行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理、方剂配伍规律等研究,积极开展中药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研究。(2)重视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研究与创新,特别是与中药现代化发展密切相关的理论研究,如证候理论、组方理论、药性理论,探索其科学内涵,为中药现代化提供发展源泉。

3.2 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1)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建立野生资源濒危预警机制;保护中药种质和遗传资源,加强优选优育和中药种源研究,防止品种退化,解决品种源头混乱的问题。(2)建立中药数据库和种质资源库,收集中药品种、产地、药效等相关数据,保存中药材种质资源。(3)加强中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研究,加强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加强植保技术研究,发展绿色药材。(4)加强中药材新品种培育,开展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替代品研究,确保中药可持续发展。

3.3 加快构建中药农业技术体系 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绿色无公害技术、中药材质量系统评价、珍稀濒危品种保护、繁育和替代品等研究。在进行中药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中药材种质库、基因库、化学样品库等。按照中药材生产的特点,借鉴现代农业和生物技术,完善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技术,使中药农业向现代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3.4 加强中药工业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 开展中药饮片传统炮制经验继承及炮制工艺与设备现代化研究;中药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剂、辅料生产技术集成创新的研究;借鉴现代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质量控制技术,加强符合中成药生产特点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研究开发,提高中药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

3.5 开展以中药为基础的相关产品的研发 重点开展疗效确切的传统中药的“二次开发”和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相对明确的现代中药研发,包括用于生育调节和生殖保健产品的开发研究;以中药为基础的保健品、日用品、化妆品、食品添加剂和以中医诊疗技术为基础的医疗保健器械、以及中药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绿色产品的开发研究。

3.6 中药标准规范研究 (1)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研究,建立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及有害物质限量标准。(2)加强符合中药特点的科学、量化的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提高中成药、中药饮片(包括配方颗粒)、中药新药等的质量控制水平。以中药注射剂为重点,逐步扩大指纹图谱等多种方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3.7 中药产品创新研究 选择经过长期中医临床应用证明疗效确切、用药安全,具有特色的经方、验方,开发中药现代制剂产品;改进中药传统制剂,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发展疗效确切、质量可控、使用安全的中药新产品;根据国际市场需求,按照有关国家药品注册要求,进行针对性新药研究开发,实现在发达国家进行药品注册,促进我国中药进入发达国家药品主流市场。近年来,现代医学对许多疾病的认识、治疗方法以及用药理论都有了新的进展,其中甚至有的是对旧有观念的否定。因此,我们过去的跟踪模式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方法也必须随之改变与更新,必须在实验设计和思路创新上下功夫,否则很有可能陷入低水平重复,或者步入错误的研究方向。中医药研究思路上的跟踪效仿式研究设计,也往往随着现代科学和医药学的发展,使一些所谓最新研究成果也因其不成熟理论的否定而遭遇否定的命运。当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些轰轰烈烈的研究时不禁汗颜,深感对现有的研究思路、实验设计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反思。

3.8 优势产业培育 加强中药提取、分离、纯化等关键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中药大品种、大市场、大企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一批产品新颖、技术先进、装备精良、管理有素、具有开拓精神的中药核心企业。

3.9 建立中药信息系统 建立中药市场信息系统和中药研究开发信息系统。

3.10 培养复合新型中医药人才拓展中医药进入国际医药市场的渠道 培养多学科结合的学术带头人、跨领域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精通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外语人才、熟悉国内外专利及药品注册法规的专门人才,逐步在国外建立或合作建立中药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机构;在主要国家联合开办中医医院,以医带药;与主要国家联合办学,开设中医药专业课程;编写中医药外语教材和制订译释规范。

3.11 强化中药知识产权保护 建议专利审查部门和新药评审,中药品种保护机构间要加强联系新药评审、中药品种保护机构在审批时,应把专利检索列为申报资料内容之一。专利审查部门在授权审查时,也应把新药和已有药品的评审、生产情况作为新颖性审查的查询内容。·建议有关部门对《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第二条作如下解释申请专利的中药品种,在专利保护期间,不必申请中药品种保护,专利保护期满后,可以按保护条例要求申请中药品种保护。·建议有关部门对《关于新药保护及技术转让的规定》第十三条作如下补充“凡已在我国取得发明专利或外观设计专利的药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执行”。在进行国际合作和开拓国际市场时,科研机构和企业要学会运用知识产权法规来保护中药技术和产品的合法权益。要主动利用国外机构获取专利、商标、版权等最新信息和动向,扩大申请、注册国际专利、商标等。要熟悉掌握出口国的药品管理法,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和国际规则的最新信息,切实有效地保护自己出口到世界各地的专利技术和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争取优势、保护优势和发展优势。

以西方天然药物开发模式为主体,结合中药临床实践经验,加强中药的物质基础研究,重视有效部位,有效成分,推行西药新药的研究方式和评价方法开发新药。如:青蒿素的研制。

4 加强中药品种的开发

4.1 传统中药的开发。以中医药理论体系为主体,与时俱进,结合社会、自然环境的变化,发展中医药理论.完善中医药防治体系,优化经方、验方.创立新方。如王永炎院十“毒损脑络”理论的创立。

4.2 经典名方二次开发。随着科技的发展,不管从制造技术、物质基础研究、药理药效研究等各方面都不能同日而语,因此,引入新技术、新方法对經典名方进行二次开发。将在安全性、疗效、稳定性上取得质的飞越。如: 白云山和记黄埔的复方丹参片。

4.3 名老中医的验方开发。随着邓铁涛等名老中医的年事己高.将其积累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中医理论进行有效的传承已经迫在眉睫:随着第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名中医(60年代出生)的崛起,他们的验方开发显得非常有意义。[6]

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药现代化不仅仅是自身发展的问题,更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国际社会和人类健康的需要。为实现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这一目标,我们要走的路很长,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和国际间的相互支持与协作,最终达到全人类的资源共享、文化共享。

相信不久的将来,中药必将成为世界医疗卫生事业的组成部分。中药会在新的发展理论和新的时代潮流下发展的更加迅速,融入整个世界的现代潮流之中。

参考文献

焦广明 .中药现代化的含义探析[J].2008,3(6): 342.

苏 珊 .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环球中医药,2008,1(5): 61.

方圣鼎.中药现代化的思考[J].中草药,2007,38 (5):641—646.

梁茂新.中医药的科学研究[J].科技导报,2007,25 Q2):73.

蔡宝昌 .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措施与相关思考[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5): 334.

张霄潇 .中医药的定位和中药现代化方向[J]. 环球中医药,2008,1(5):38-39

猜你喜欢

方向中药现状
2022年组稿方向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