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定河之谜

2019-05-10陈维达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9年3期
关键词:无定河银蛇暴雨

陈维达

无定河发源于陕西省定边县的白于山北麓,是黄河众多支流中的一条。它时而飘忽不定,时而深藏峡谷,时而与沙漠纠缠抗争,时而呈现水草丰美的景致,显得奇异而神秘。沿着这条穿行于中国西北的河流而行,一路上会带给旅行者许多不解之谜和无尽遐想。

谜之一:匈奴之战在哪里?

无定河之所以能够深藏在国人心内一角,有一首诗可能起了重要作用。这首诗就是晚唐诗人陈陶的《陇西行》,诗道:“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诗人以汉朝一支精锐部队与匈奴之战为主题,叙述此役的重要性与必胜之决心;诗中虽未言明双方胜败,但是,仅汉朝部队就有五千将士牺牲,便知该战役规模之大、双方損失之惨烈。后两句,叹息战争结束,牺牲者的枯骨抛撒在无定河畔,而他们的妻子还在梦中盼着亲人的归来。诗句短短数行,却道尽人类战争的残酷与悲凉。

这场战役发生地究竟在无定河的哪一段?“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类似卫青、霍去病、李广的故事,为什么史书中关于这一带的战争描写如此之多?

此行我们从无定河源头出发,时而穿行于黄土沟壑,时而行进于毛乌素沙漠,时而跨上高高的石阶俯瞰大地深谷。无定河发源于白于山的一条破碎冲沟,之后向东北经内蒙古乌审旗向东,然后又折向东南,最后在陕西省清涧县汇入黄河,流经黄土梁涧、风沙草滩、丘陵沟壑、土石山崖等多种地形地貌区域。无定河流过的地方,2000年前为“临广泽而带清流”的水草丰美之地,处于我国古代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过渡带,也是各民族生存必争之地。在我们前行的过程中,无论是在连绵沙漠的边缘,还是在一望无际的高原,长城的烽火台时断时续,残垣断壁掩映刀光剑影。无定河本身就像一张满力的弯弓,弓的边缘就是古代不同民族居住的分界线,也暗喻着这里曾是战争的前沿。

至于陈陶诗中所咏叹的,究竟是哪一河段呢?我们无意考究那场战争的具体地点,但是,对于无定河作为我国西北一条特殊的河流以及地理形态的分界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于各民族间反复争夺这一地区的所有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今,这里是祖国的腹地,各族人民团结和睦,而这一地区富集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稀有金属等资源,使该区域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势头最为强劲的地区之一。

谜之二:水沙突发为哪般?

2017年7月26日,无定河发生了一场历史罕见的暴雨洪水。之所以称为罕见,因其多年未曾发生,学界称为500年一遇洪水。据有关水文站的监测资料,“7·26”洪峰流量达4480立方米每秒,含沙量达到870公斤每立方米,这对于一条平时只有几个流量的涓涓细流而言,无疑是难以承受的。从繁华的绥德县城部分地段厚厚的泥沙淤积可以看出,这场暴雨对这一带黄土沟壑及其治理成果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

无定河是我国黄土高原上多泥沙河流的代表。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面积有40多万平方公里,约相当于3个河南省的国土面积,在这样的高原上,有着厚度为数十米至400多米的黄土覆盖。由于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植被稀少,平时缺云少雨,而在7—8月又极易产生强大暴雨,这种暴雨极具冲击力,打击坡面,冲刷沟壑,将大量泥沙带入河流。从地质的角度看,一方面地壳抬升,一方面河谷刷深,经过漫长的演变,黄土高原被切割为支离破碎的沟梁涧峁。

无定河是为黄河贡献泥沙较多的河流之一。站在白于山上,环顾四周,到处是侵蚀严重的沟壑。无定河的源头,不是人们通常看到的有潺潺流水的泉眼或者瀑布,只是一条干沟的尽头而已。可以想见,一旦暴雨来袭,洪水将带走缺少植被覆盖的土壤,形成泥流汹涌而下,可能给下游带来巨大的灾难。

对于那场“7·26”暴雨洪水,各方面予以了高度重视,对长期实施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各项措施,也进行了深入评估,特别是近20年来开展的退耕还林、植树种草、禁耕禁牧、阶地拦蓄泥沙等措施是否产生了效果呢?经过考察调研论证,业界普遍认为,多年来的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是相当明显的。但是,一方面,大的气候地质环境决定了水土保持是一项长期的需要持之以恒的事业;另一方面,人为的破坏,如工业化活动对地面的扰动还在不断发生,有些农民斜坡耕种的理念还根深蒂固,等等。现阶段,人类还不可能消除一切自然灾难,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大自然友好相处才是最重要的。

如今,行走在无定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几乎可以用“郁郁葱葱”来形容了,一般的降雨已经达到了“泥不出沟、水不出山”的程度。至于像这种较为罕见的“7·26”暴雨洪水,我们相信,依靠长期的水土流失治理,也是可以降低灾害程度的。黄土高原恢复“临广泽而带清流”的景象,将不仅仅是梦想。

谜之三:山舞银蛇是何景?

伟人毛泽东主席著名的词《沁园春·雪》中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景象描写。有人考证,毛主席是在陕北清涧县高家洼塬构思的这首词。此行我们也登高来到此塬,这里虽然是塬的最高顶,但是,如果说“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不是出自伟人浪漫的想象而是实景描述的话,我认为这里不足以产生这样的景象。而从高家洼塬向北约10公里,则是无定河汇入黄河的地方。沿着古道前行,在沟底有一座名为王宿里的村落,古道岔路口,有一块一人多高、约3米长的方形石头,石头侧面刻着“无蚊石”三个大字,传说唐王李世民曾来这里拜访乡贤,还在这块巨石上休息打蚊子。出了沟底走出村庄,登上数百米高的鱼儿峁山顶,你会一下子看到什么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景象了!我想,毛主席或许也是沿着这条古道查看地势时触发了内心的感触。

站在鱼儿峁山顶,可以看到无定河下游最为典型的蛇曲地貌。无定河从崔家湾至河口段大多为基岩峡谷,岸高谷深,水流湍急,河谷曲折多弯,数十公里河床在较小的盆谷中蜿蜒回环。这种回环的气势,宛若游龙、状如蛇行,你似乎能感到一种生命的张力,仿佛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在悬崖旁边,侧耳细听,你能够听到石块不断跌落河中的声响。可以想象,远古时期,这里可能是一片平原,河流水势缓慢,河床十分曲折,一次次洪水,触硬刷软,淘刷河床,随着高原隆升和河床下切,将要汇入黄河的无定河在这片盆地中冲突往复,把山体淘刷出数百米的深谷,形成魅力无穷的牛轭湖湾。直到现在,这个漫长的持续不断的过程,似乎并没有结束。

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早就发现了“水滴石穿”的特性,概括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人们观河望远,无论是“山舞银蛇”的意象,还是“以柔克刚”的哲理,都能得到许多启示。

谜之四:大沟湾中似江南?

在考古界,“河套人”是一个名声显赫的概念。20世纪20年代,法国天主教神父、地质古生物学家桑志华最早发现了一枚古人类左上侧门齿化石,后该牙齿被命名为“河套牙齿”,考古界以那颗“河套牙齿”为代表,称之为“河套人”。“河套人” 遗址就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南缘内蒙古乌审旗无定河河谷之中(当地称“萨拉乌苏河”)的大沟湾。此后,在这一区域又陆续发掘出古人类身体其他部位的化石。这些化石所在,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文化遗址,据考证,该遗址距今约有4.5万年(另一说为7万年至15万年)。同时,也说明自远古时期一直到现代,无定河流域就是最为适应人类生存繁衍的地域之一。

大沟湾确实是一个令人称奇的河湾,从远处看,这里高原荒芜、一马平川,毛乌素沙漠就在西北边一角。走近看,才发现,这里是被无定河切割的一条深谷,谷中景色令人惊艳,这里好似塞上江南:瀑布飞湍、小桥流水,牛羊悠闲地吃草、鹳鸟优雅地踱步,点点农舍散落于柳荫之中,一派世外桃源景象。

这就是无定河,通常人们眼中荒凉、渺小、微不足道的一条北方小河。然而,这条河流如此充满生机,如此充满魅力,值得你放下身段,顶着大西北的炎炎日光和肆虐风沙,来一次心灵之旅。

猜你喜欢

无定河银蛇暴雨
过跨海大桥
“80年未遇暴雨”袭首尔
暴雨
当暴雨突临
燕归巢(外一首)
从“银蛇”到名医
陕北土地革命的诗意书写
无定河流域洪峰流量的空间变化统计分析
暴雨袭击
无定河流域槐理河95.9.1暴雨洪水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