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探析

2019-05-10盛海英

党政干部学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党风领导干部家风

盛海英

[摘  要]领导干部的家风是其作风的重要表现之一,将家人及身边工作人员作为严格管理的对象,扩大家风约束的范围,进一步彰显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与党风、政风建设密切相关。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家风,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继承发扬中国共产党注重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优良传统,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中要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

[关键词]领导干部;家风;党风

[中图分类号]D261;D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9)04-0030-05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背景下,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已经成为反映其作风的风向标。“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的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1]。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是其作风的重要表现,是新时代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

一、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家风是一个家族或家庭成员共同认同的道德观念及行事风格。中国传统家风体现在祠堂堂号、家训、家书之中,家风往往借助亲情的力量在历史传承中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家族或家庭成员。家风不仅影响家族或家庭成员个人,也会影响党风及政风。领导干部的良好家风,不仅能够使领导干部正确地运用手中的权力,起到“头雁效应”,还能带动党风、政风的好转。相反,领导干部的不良家风,则可能使之滥用手中的权力,败坏党风、政风,“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2]16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在党,为了承担起这一庄严的历史使命,要切实抓好党的作风建设,党风问题关涉党的生死存亡,抓好党的作风建设能使广大党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广大人民群众忠诚。党的优良作风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优良作风的核心内容。党的优良作风不仅体现在领导干部的思想工作中,还体现在其生活之中。领导干部在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艰苦朴素、勤俭持家、待人和气、为他人着想、吃苦耐劳等优良作风,也折射出其优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在群众看来,领导干部与其家庭密不可分,领导干部家风的优劣直接折射出其作风的好坏,甚至直接影响到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群众看领导干部,往往要看领导干部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往往从这里来判断领导干部是否廉洁奉公,进而从这里来看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3]367。由此可见,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与廉政作风建设密不可分。

反腐倡廉,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坚守的政治立场,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反腐败极为关注,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能够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廉洁从政。党政机关要廉洁自律、确保公共权力有序运行,形成政通人和的政治生态环境。领导干部只有公平公正地运用好手中的权力,才能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赢得民心。反之,则会疏离人民群众,失去民心,遭到人民群众的唾弃。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是反腐倡廉的重要节点。领导干部不仅自己不能搞特权,还要管好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不能有特权思想,不能以权谋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4]62。目前,少数领导干部不仅放纵自我,恣意妄为,大搞权钱交易,甚至还放纵亲属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大发不义之财,一些腐败案件都与不良家风紧密相联,“全家腐”“夫妻档”“父子兵”“兄弟连”的家族式贪腐案件影响极坏,严重地败坏了党的廉洁作风,败坏了党的形象。“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3]367。

二、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主要内容

为了解决少数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就要加强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

1.从严治家是新时代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从严治家与全面从严治党密切相关。全面从严治党最关键的就是严。认真做事、老实做人是中国共产党人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讲认真就是要从严。全面从严治党中就包括“抓治吏要严”。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从严管理领导干部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抓治吏要严”就要求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领导干部对亲属子女“身上的错误言行,要不回避、不护短,及时提醒,坚决纠正,帮助他们明辨是非,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3]354-355。领导干部要注意观察亲属子女的言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领导干部亲属子女更要遵纪守法。如果他们违法乱纪,更要严格处理。“不要以为是干部子弟就谁都奈何不了了。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处理,而且要从严处理”[3]367。领导干部要教育亲属子女遵纪守法,还要教育和督促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按规定办事。为了让领导和家属高兴,领导干部身边的工作人员有可能不按规定为领导干部服务。“越是这样,我们越要谨慎,越不能迁就身边工作人员超出规定为我们服务”[3]355。把身边工作人员作为严格管理的对象,扩大了家风约束的范围,进一步彰显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与党风、政风建设密切关联。

2.领导干部是家风建设的“主角”。“主角”担负着至关重要的使命,“主角”的作用不言而喻。在家风建设中,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也就抓住了家风建设问题的根本所在。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在党,解决党自身问题的关键在领导干部。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做出表率,当好家风建设的“主角”。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有助于领导干部的身心健康,又可以使领导干部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领导干部的言行也决定着其家庭的风貌。“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一言一行,又直接影响着家庭其他成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己的家风家貌”[3]354。“我担任了党的总书记,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带头按党章办事,带头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带头管好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3]355。领导干部既要带头勤奋工作又要做培育良好家风的模范。领导干部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勤奋地工作,可以说是日理万机,自身闲暇的时间很少,即便闲暇的时间很少,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陪伴家人、享受亲情,做塑造良好家风的表率。“做领导工作本来就是‘苦差事,很多时候要‘五加二、‘白加黑,想舒舒服服的就不要当领导干部。即便有了一点空闲时间,陪伴家人、尽享亲情”[3]125。习近平总书记孝顺父母,夫妻和睦,爱护女儿,在日理万机的工作之余,陪伴家人,尽享亲情。习近平总书记其乐融融的家庭风貌为国人树立了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干部长期自觉地保持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对家庭成员和身边工作人员都会释放出巨大的正能量。领导干部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往往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作为拉拢腐蚀的对象。如果领导干部的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本身放松了警惕,就有可能铸下大错,被拉拢腐蝕,坏了规矩,插手领导干部的工作。“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允许他们擅权干政、谋取私利”[3]253。“决不允许”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插手领导干部职权范围内的工作和人事安排等,表明党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坚定决心和零容忍的态度。

3.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来促进社会的和谐。在家庭关系中,处于首位的是夫妻关系。夫妻之间要彼此真诚、相亲相爱、互相支持、相互理解。融洽的夫妻关系有助于子女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是因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融洽的夫妻关系不仅可以为子女的健康成长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而且在父母言传身教的过程中孩子也可以学会如何待人接物。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老年人安度晚年是子女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6]。崇德向善的家风可以净化社会风气;反之,不良家风则会污染社会风气。领导干部的家风备受关注。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他们的家风往往受到特殊的关注。“中央政治局同志的家庭,国内外关注度很高,甚至有人专门收集这方面情报,时不时来一点‘爆料”[3]354。领导干部的家风好更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弘扬真善美、抑制假恶丑,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风气明显好转”[3]360。

三、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路径选择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以及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为统一整体,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定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方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要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鲜活,就要把它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让人们在潜移默化的实践中感悟它并积极地加以践行。家庭是塑造人生价值观的起点,长辈的言传身教体现着其价值观及其教育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有许多与家风建设的内容相契合。领导干部要带头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自觉注重优良家风的建设。“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更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可以说,家风是家庭的精神内核,是社会价值的缩影,是培育家属子女等家庭成员价值观的基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家风借助亲情的力量可以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功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有助于在实践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可以使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传承中华优良传统家风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尽管历经时代变迁,时至今日,重视家庭、注重家风的传统却是历久弥新。“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5]3。在中国古代,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修身就是要修养好自己的身心,使自己具有良好的道德修为、广博的知识,并养成高尚的人格,修身是基本功。齐家就是要使家庭和睦、家风纯正。齐家承前启后,在古人看来,不能齐家的人就无法承担治国平天下的重任。领导干部要担负起治国理政的使命,就要继承和弘扬注重家风建设的优良传统。“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367。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念、使命意识、责任意识、“仁、义、礼、智、信”的伦理道德思想等,有许多积极的文化因素,这些积极的文化因素被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传承下来。传统家风主要是在这些优秀文化因素基础上形成的。在传统家风中,“孝亲”是最核心的内容与伦理道德思想的根本。“孝亲”就是要孝顺父母及其长辈,不仅要让父母及其长辈物质生活无忧,还要让他们顺心顺意。而在主张“孝亲”的同时,也强调父母及其长辈及尊者言传身教的作用。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是古人家风传承中的普遍认知。通过这种“榜样”的示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来传承家风,规范家族成员的道德认同。“礼”植根于“人道亲亲”的思想之上,是全体家族成员都必须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又是治国安邦的基本法度,进而变成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中华民族历史传统中的‘规矩和崇德重礼的德治思想,也是党规党纪的重要源头。”[5]763中国传统社会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宗法制社会。在宗法制社会中,人们对血缘关系往往格外注重。这对传统家风的形成产生的影响就是:传统家风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对此,“我们是共产党人,绝不能搞‘封妻荫子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些封建社会的糟粕”[3]355。吸纳传统家风的精华,摒弃其中的糟粕,有助于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也有助于实现传统家风的现代转换。

3.继承发扬中国共产党注重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优良传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同时也十分注重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许多领导干部的家属子女走上了革命道路,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众所皆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他的妻子杨开慧、长子毛岸英、弟弟毛泽民、毛泽覃、堂妹毛泽建、侄子毛楚雄等亲人都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由于特殊的环境,许多领导干部常常不能与家人生活在一起,他们背井离乡,南征北战。而他们对家属子女的教育往往体现在其家书之中。这些家书是我们当前开展优秀家风教育最生动的教材。东北抗日联军某团政委赵一曼,是著名的抗日女英雄,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在受尽了敌人的各种折磨后光荣牺牲。在牺牲之前她写给儿子的家书感人至深、催人奋进。赵一曼在临死前的遗书中写道“……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母亲死后,我的孩子要代替母亲继续斗争”[3]262。新中国成立后,领导干部的家属子女回到了身边,如何对待家属子女及手中的权力,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为此树立了典范。“念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毛主席如此,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也如此。”[3]355严格要求亲属和子女,不搞特殊化是许多领导干部做人做事的原则。如,焦裕禄在任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时亲自起草的《干部十不准》中规定,“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5]326,他不仅亲自起草了《干部十不准》,而且在实际生活中认认真真地将其落到实处。当他得知自己的儿子看戏没有买票时,立即叫兒子改正错误,拿钱到戏院补票。这种清白做人、坦荡为官的领导干部,不仅自己严守党纪国法,也严于对亲属子女的教育与约束。注重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在今天,继承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可以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党风领导干部家风
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遵循——《搞好党风的几个问题》
勤劳节俭传家风
家风伴我成长
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洁宣教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以乐山市中区为例
“七一”高歌新党风
参加体育运动对改善领导干部“亚健康”状态的积极影响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