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鸟是最好的眼保健操建议纳入基础教育体系
2019-05-10王豁周晋峰
□ 王豁 周晋峰
4月3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召开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暨推进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视频会议,推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责任书,进一步加强新时代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和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可是越来越多的花朵佩戴上了小支架——眼镜。怎样呵护好孩子们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有一个简单易行且新潮的方式,既可以预防儿童近视,还能推动生态文明教育,那就是观鸟。
观鸟是指在自然环境中,利用望远镜等观测记录设备,在不影响野生鸟类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对鸟类进行观察的一种具有科学性、探索性的户外活动。
观鸟不仅可以防控近视,是最好的眼保健操,还是环境教育的好载体。将环境教育寓教于乐,有助于培养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并且让儿童在与自然的接触中认识到,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此外,观鸟还能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具有多重意义。鉴于此,笔者认为,观鸟作为新兴运动,可以考虑纳入我国基础教育体系。
一、增强体质,尽早发现视力不良
许多鸟类的栖息地是远离闹市喧嚣的地方,观鸟往往需要远足。家长或学校组织这类活动,对儿童来说无疑是一种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
增加肢体肌肉力量(尤其时上肢)。望远镜是观鸟的基础设备,如果手臂力量虚弱,会导致设备不稳,影响观看效果。如果儿童常常观鸟,久而久之,将能够增加上臂力量,也会激励其为未来的训练做好准备。
锻炼颈部肌肉和脊柱。儿童往往长时间坐着,低头看书或做作业。而观鸟则经常需要仰望——仰望天空,仰视树上的鸟儿。观鸟之旅中往往有大量的抬头、东张西望的动作,有助于儿童颈椎和脊柱的发育。
训练敏锐度。当儿童观鸟“入门”以后,就会开始尝试摄影。鸟可能出现在任何地方,观鸟者需要准备好照相机或双筒望远镜来迅捷地捕捉鸟儿飞行中的雄伟画面。刚开始,观鸟者手指按下快门的速度往往赶不上鸟儿飞行的速度,但是多次练习后,手指精细肌肉的反应速度会越来越快。
晒太阳和呼吸新鲜空气。观鸟时,观察者待在户外,可以晒太阳,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呼吸新鲜空气,和大自然的野生动物交流。
二、陶冶情操,培养博物兴趣
观鸟有利于陶冶情操,培养博物兴趣。白居易有一首诗叫《鸟》:“谁道群生性命微,哺雏觅食故飞飞。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在观鸟活动中,对于大自然母鸟育雏的观察,有助于让儿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观鸟就像钓鱼一样,需要极大的耐心。首先,到达目的地,就需要旅行时间。然后,往往需要经历几个小时的等待,才能捕捉到鸟儿的身影。现实中很多事情要求耐心,观鸟者与钓鱼者一样,往往更善于应对这些情况。
一般来说,观鸟爱好者在与自然的相容中,更善于反思自己,反思生命、人与自然的相处。观鸟者也会在观鸟活动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圈子,有些观鸟比赛还有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
观鸟还能降低抑郁症发病率。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长克莉丝汀安娜·帕斯卡·帕尔默博士曾提出,亲近自然与生物多样性,能治疗抑郁症。观鸟作为亲近自然与生物多样性的一种途径,可以降低儿童抑郁症发病率。
三、助力认知,激发探索精神
观鸟有助于锻炼视力和辨别力。全球鸟类总计上万种,我国鸟类有记录的超过1400种。以平时被我们称之为“麻雀”的鸟儿为例,其种类就有100科5400种以上。不同种类的雀儿,其实有非常细微的区别。在儿童书籍中,常常可以看到“找不同”的游戏,就是为了训练儿童的视觉辨别能力,特别是对细节的视觉分辨和品察能力。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找不同”素材,观鸟无疑是最好的一种。
观鸟,除了可以锻炼观鸟者对色彩、形态的辨别,还有助于培养其科学精神。看到的鸟儿,属于哪个物种?学名是什么?保护级别是什么?分布范围是什么?……观鸟,从图形辨别开始,到鸟的最终识别,属于“进阶式练习”,是主动的知识建构进程,对于儿童无疑是关于主动学习、探索式认知的良好训练。
而且对于新奇鸟类的好奇心,往往会驱使观鸟者不断拓展自己的行动边界,挑战极限,去寻找新的品种。这种好奇和探索精神,往往会成为一种精神财富,陪伴他们一生。
想象一下,父母放下手机,带着孩子去郊外,观鸟看自然,享受半日宁静,多么惬意。在这项运动中,孩子的近视可以及早预防,孩子的好奇心可以不断激发,孩子的身体可以得到锻炼,孩子的精神世界将更加丰富,孩子对自然的热爱将让他们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