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药学价值
2019-05-09李剑
李剑
【摘要】目的:探究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药学价值。方法:将近期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35/5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9.8±1.4)分、(6.3±1.0)分,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分明显更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既可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还可以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药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R851.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4-077-0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诸多原因造成局部脑组织区域血供障碍,促使脑组织缺氧缺血而病变坏死,最终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引起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属于脑卒中常见类型,患病机制复杂,致残率与死亡率均较高。临床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时,应尽快将阻塞血管开通,以减小梗死面积,重新建立缺血区域的循环,进而挽救可以恢复的神经细胞[1]。而阿替普酶是一种重组组织型的纤溶酶原激活剂,可以和血栓里的纤维蛋白构成复合体,溶栓作用显著。本文为了深入探究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药学价值,选取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相关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包括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7-69岁,平均年龄(58.3±10.4)岁;观察组中,包括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48-68岁,平均年龄(58.6±10.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所选患者经磁共振、头颅CT检查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患者均满足溶栓适应证,血压低于180/100mmHg,卒中症状长于0.5h,发病时间低于4.5h;(3)患者享有知情权,自愿签订同意书;(4)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近期有颅脑损伤病史;(2)合并严重脏器病变,全身过敏;(3)血液病与严重肾肝疾病;(4)脑出血、精神疾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具体方法为:先给予自由基清除剂、血小板抑制剂治疗,若患者有脑水肿,则静脉滴注20%甘露醇,首剂给予300mg肠溶阿司匹林,以后每天给予100mg口服。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阿司匹林以口服的方式给予。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具体方法为:给与0.9mg/kg阿替普酶,前10%在10min内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后90%在1h内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24h对患者进行头颅CT复查,且不再使用阿司匹林。
1.3 评价标准 参考NISHH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判定疗效,划分等级为: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无改善,甚至有加重的迹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0%-15%。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症状得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5%-45%。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100%。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加强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差异用t进行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x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35/50),详见表1,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12.7±3.6)分,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12.6±3.5)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9.8±1.4)分、(6.3±1.0)分,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分明显更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颅脑组织长期缺氧、缺血是引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对于这类患者而言,颅内组织中部分细胞可能会因为缺血发生不可逆的致死性损伤,一部分可能会发生可逆性损伤,形成半暗带。如果在病发早期重新恢复血液灌注,那么半暗带的血流可逐渐恢复,挽救可逆性损伤细胞,改善脑组织功能。
静脉溶栓方案属脑梗死病例治疗工作中的专业疗法之一,同时还是防止机体疾病症状迅速发展的手段之一。在施予静脉溶栓方案时,通过用药阿替普酶,有助于提升疗效。阿替普酶作溶栓剂本质属rt-PA型药品[3],可以与血栓中的纤维素进行融合,并且对纤溶酶原有较高的亲和力,能够促进纤溶酶原向纤溶酶的转化,从而溶解血栓。而患者用药后,在发挥该药品血栓溶解能力的基础上,使机体半暗带范围内脑组织生理功能充分改善,确保其神经系统功能及时恢复,以实现溶栓目标。不仅如此,阿替普酶还表现出特异性强的特征,作用于纤溶酶原物质时,其亲和力相对偏高,可使机体病变组织处血栓充分溶解[4],加之全身纤溶功效并不突出,因此可使机体病变组织附近区域的脑组织得以挽救,以确保其神经系统功能水平的充分改善。
综上所述,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既可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还可以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谢江文, 吕国菊, 郑珍婕, et al. 不同年龄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6, 32(6):486-488.
[2] 赵微.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并发症发生时间的观察[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6, 27(6):745-746.
[3] 杨春超, 李志文, 梁余航, et al.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 2016, 6(7):108-110.
[4] 覃宏伟.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3):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