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谋势者,必成大事

2019-05-09周小咬

齐鲁周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阎志卓尔汉口

周小咬

这是一部讲述湖北最大民营企业卓尔二十二年发展历程的作品,也是对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与转型的样本的研究。

作为卓尔的创始人、董事长、总裁,也是连续几年的湖北首富,阎志是过去二十二年间中国企业家中为数不多没有犯致命错误的“幸存者”之一,获选“2016中国十大经济年度人物”,入选2018年改革开放四十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他的企业过去5 年连续5次进入中国企业500 强之列。

越是有活力的企业和前进中的企业家,越难被定义,尤其当公司创始人是一位诗人时更是如此,这一方面表现在缔造者思维的跳跃和宽度让人难以捕捉;另一方面则因为书写者很难做到冷眼旁观不被那些大胆而激越的思想裹挟。而一旦将还未完结的历史付诸文字,无论如何书写,似乎都有盖棺定论的尴尬和失之偏颇的嫌疑。

财经作家陈润的新作《卓尔的故事: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和转型样本》也不例外,这是企业史书写者的宿命,与才华无关。二十多年的创业历程,一百多小时的采访录音和三四百万字的文字资料,写下即为过去,成为昨天。而阎志和卓尔还有无数个明天去创造属于他们的商业江湖,但阶段性的回望企业曾经的风雨历程,对研究者和创业者无疑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像古龙武侠小说中百晓生的兵器谱,排名或者并不精准,但每一家的金字招牌和来龙去脉总是格外引人注目,如此说来阎志和卓尔的故事的确代表了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和转型的样本。

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卓尔的男一号阎志才是他们最大的兴趣点。比起站在风口上俯视群雄的雷军,静水深流的阎志的确更具多样性。从卓尔的故事里,创业者学到如何使用人生第一桶金;文艺青年读到写诗开书店的文人情怀;足球迷们领略到阎老板一诺千金的豪侠情怀;新媒体段子手正在一堆新鲜励志的故事前狂欢,再也不用在马云、俞敏洪那里炒剩饭。而我最深的阅读体会是: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善谋势者必成大事。

阎志,这个来自普通家庭的小镇文青,与同时期的湖北商界大佬雷军、周鸿祎相比,可谓典型的江湖草根,原生学历不高,毫无背景可言,凭借写作天赋和经济头脑加上一股子敢为人先的九头鸟精神,从罗田到黄冈继而挺进武汉,自立门户,苦练内功,左冲右突,攻城略地,取得今天世人瞩目的成就。他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每次都能抓住改革开放大势中细微的市场商机,非常重要的一点即其一身文人侠气做派和擅长谋势布局落子,让他在并不高大上的商贸物流领域越走越远,成为事业壮大的制胜法宝。

阎志所崇敬的金庸先生说过,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商场如江湖,今天恪守商业规则的商界大佬,无一不是利国利民的侠之大者。阎志从创业之初就“重言诺”,把3000元回款中的2000元退给合伙人,再花500元吃散伙饭,留500元做生活费的故事“很卓尔”。另一个常被人忽略的是卓尔从开创起就坚持商业行为的“正义性”,大企业做到这点理所当然,但对于求生存吃不饱的初创小微企业却是难能可贵。

商业江湖一面是风光,另一面是残酷,如陈润所言“公司史并不全是浪漫温馨,总有残酷悲伤。”阎志建立江湖地位的第一战,应该是进军陌生的产业地产领域,打造第一企业社区,犹似张无忌光明顶一战成名天下知。但这一将功成背后的代价也非常惨重,其间屡次差一点前功尽弃,身败名裂,所幸每次都能凭借战略洞见、市场机制、风险意识、资源整合等能力有惊无险地化险为夷。当我们看到觥筹交错庆功宴,镁光灯闪耀亮眼,却不知灯火阑珊处,有多少悲伤的故事上演,这就是商业江湖。

如果说重言诺,亲上阵,携正义之师,纵横商业江湖,让阎志为卓尔赢得头彩,那么主动抓住沿海商贸物流业内迁和汉正街批发市场搬迁的机遇打造汉口北,则为阎志积攒商业经验和资本实力,最终让卓尔从武汉的一个区域经济体一跃成为中国民企的翘楚。汉正街,这片曾经在改革开放初期引领全国小商品批发风向标的商业街区,因义乌等新兴批发市场的崛起,加之自身管理不佳,水货横行,“天下第一街”的名头早已名存实亡,而街区内消防配套落后导致隐患丛生,2011年的一場火灾过后,政府决定出手批发市场“整体搬迁“,给汉正街商户找一个更好的归宿。与此同时,卓尔经过两年打造,将10公里外的汉口北由寸草不生变成寸土寸金。

坊间对卓尔先人一步落子汉口北颇多猜测,在银行不贷款,合作伙伴和公司高层极力反对的情况下,一向稳扎稳打的阎志何以押上全副家当,这是一场豪赌,要么身败名裂,要么飞黄腾达。阎志之所以敢押上全部身家,乃是胸有成竹,至少做好了以下几点:

首先,识时务,勤调研。以汉口北为例,阎志看到黄陂坐拥国家三大交通枢纽:既是国家级铁路物流中心,又是内河航动中心,还有即将扩展完善的天河机场新航站。此外中部中心,九省通衢的先天优势加持,阎志清楚认识到这块地域得天独厚的商贸物流优势。在此基础上,他又遍访义乌、虎门、杭州四季青等国内一流批发市场,做足了调研工作,认定了汉正街即将升级外迁的大趋势。

其次,先开枪,后瞄准。纵观阎志成功的商业经验不难发现,每次都是先人一步,主动出击,先把山头占了,再调整经营,辅之非常高效的执行力,这种雷厉风行的做派,在他做总部基地项目时就取得成功经验,成就盘龙城第一社区的辉煌。

再次,会推广,善营销。阎志是财经记者、广告策划出身,擅长策划推广这一套。比如汉口北开工即举办“2007年中国优秀批发市场年会”,请来国际级的营销大师背书,一下引发媒体大量追踪报道。在销售汉口北商铺时先把见面会设在武汉市政府,稳定人心,又策划“抢铺”行动,引发大量购买。

点石成金是现代企业快速发展壮大的有效手段,如何做到化腐朽为神奇、由平凡而伟大?我们不妨从阎志打造汉口北这一经典案例中再简单总结一二:

一.量力而行,不要被外部环境和短期利益所蛊惑。商业机会有多大,利润有多高,潜藏的风险就有多么严重。操盘者一定要对自身实力和时势变化有清醒认识,扩张也好,跨界也罢,必须在经营能力范围内或对已有业务具有互补作用。

二.在商言商,不要意气用事。阎志并非每次都赢,比如他在新世纪初期投资实业,就被外界视为虎头蛇尾。而它们都是阎志骨子里诗人“多情”导致的败笔,这都是对彼时的卓尔认识不清的前提下,掺杂着为回报家乡做出的“报恩行为”而非商人纯粹的逐利。所以经营企业一定要理性,不要有丝毫的“帮一把”的想法,企业最大的责任是创造利润,在足够强大之后以公益行为报恩不迟。

三.商业江湖,刀光剑影,兴衰成败,核心在于一个侠字。侠者,正义。阎志一直强调“正义性”,其实就是侠气,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道德感和责任感,这是任何企业都不能丢失的根本,否则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企业的发展虽然任重道远,而决定生死的只有那一两步,对了就鲤鱼跃龙门,错了可能万劫不复。阎志除了运气好,他身上具备的企业家的优良秉性使他获得成功。在投资汉口北这一神来之笔的点化下,卓尔一路高歌猛进,大手笔投资建设武汉客厅,捐建武汉大学卓尔体育馆,创办众邦银行,通过互联网转型实现“智联天下生意,智造美好生活”,继续开疆拓土。

过去的“卓尔的故事”已成往事,新的故事还在继续,必定会更加精彩。无论接下来阎志和卓尔能走多远,过往在发展和转型过程中所创造的样本意义,必将载于中国商业史册,比起未来任何伟大的荣誉和成就都不会逊色。

猜你喜欢

阎志卓尔汉口
诗人阎志韩文版诗集获韩国“文学青春国际文学奖”
一口气捐赠10家医院的“诗人”阎志
《汉口北》
学译致用的日汉口译教材与教学思考——以留学生日汉口译课三种常用文本为例
鲍罗廷与收回汉口英租界
LG中央空调携手天津卓尔电商城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