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来西亚本土华语教材词汇编写研究

2019-05-09杨咪

今传媒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材编写

杨咪

摘要:作者结合其在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为期一年的汉语志愿者教师的教学经历,以学校自编华语初级综合教材《华语入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前人在教材词汇编写方面的研究以及教材词语部分的分析,发现一些不可忽略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希望能为日后华语教材的编写和修订所借鉴,从而减少学生的学习难度和教师的教学难度。

关键词:华语教材;教材编写;华语词汇

中图分类号:H1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4-0142-04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对外交流的不断加强,汉语学习已经在全球掀起了一股热潮。语言学家格兰多曾预言:“未来十年,汉语极有可能成为全世界的必修语言”。为实现汉语国际化,在大力发展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同时,也不能忘了维护海外华人圈的共同语─华语。华语虽然不是马来西亚的官方语言,但却是占人口总数25.5%的华人的共同语,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团结华族的有效语言工具。马来西亚华语以普通话为核心,但有自己的标准。随着华语与本地语言与文化的接触,马来西亚华语衍生出新的本土化华语。陆俭明曾指导“一个外国学生要学好汉语,重要的是掌握大量的词汇”,因此,词汇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中极为基础和关键的部分。马来西亚华语与汉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的使用方面,特别是地方色彩的特有词汇。这些特有词汇主要受到当地华裔(主要是闽、粤、客家)和马来语以及英语的影响。

现如今,马来西亚已经形成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高等教育的完整华文教育体系。教材在课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直接地影响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内容。正如刘询[1]所说:“教材水平的高低不仅能反应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研究的深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与学的效果”。2018年3月,笔者开始其在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为期一年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教学所采用的是当地自编教材《华语入门》。本文,作者将对其在课本生词部分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适当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对当地华语教材的编写和进一步修正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与方法。

二、 文献综述

马来西亚华语课程教材的研究已见雏形。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叶婷婷和吴应辉(2010)[2]的研究,他们通过对教学对象、教材形式、水平等级、特色和结构形式等模块的分析,提出马来西亚华语课程教材同时兼有浓厚的本土化色彩和鲜明的国际化特色,但教材的水平等级与内容结构参差不齐,应研发建立一套系统性和科学性的标准体系。除此之外,苏琦、李柏令(2015)[3],以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汉语教材《会话华语1》(《华语入门》第一版)为例,通过教材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手段,考察了马来西亚汉语教材的实践性,并提出三点建议:(1)将学习重点部分的句子简化成句型,通过替换练习帮助学生加以了解和巩固;(2)练习的互动性不足,“情景会话”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从而增强其真实性和趣味性;(3)增加基本句型和例句。这些研究在肯定马来西亚华语教材本土化特色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值得参考和借鉴。

现如今,语言届对马来西亚华语教材中华语词语的研究相对较少,仅有几篇博硕论文与之相关。其中,贾蕾(2016)[4]对《基础华语》(《《华语入门》的第二版)中的词汇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华语词汇的出现应有科学性、实用性;2.编写者应融入当地了解华语词汇用法;3.加大对词汇表“补充词汇”部分中华语词汇的利用;4.加强对常用华语词汇的复现和练习。王文英(2016)[5]以《新实用汉语课本》教材编写为标准,分析研究了马来西亚彭亨大学的自编汉语初级教材《华语》在编写理论、课文、生词、语法、练习、文化项目等六大方面,并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总的来说,前人对于马来西亚华语教材词汇方面的研究较少且太过笼统,没有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的分析。

三、《华语入门》简介

《华语入门》是玛拉工艺大学语言学院于2013年编写的一套华语综合课教材。教材的编写对象是汉语零基础的玛拉工艺大学的本科生,他们将华语作为语言选修课进行学习。华语课程分三个学期完成,教材也分为三册,每册包括6个单元,并且配有一套汉字练习册。该教材主要分为汉语拼音、课文和词汇表三个部分。每一课内容都按以下顺序编排:1.学习重点。即列出2-5个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并用马来语和英语注释,不逐字翻译;2.会话(不少于两篇);3.生词,标注汉语拼音,词性以及英语和马来语的翻译;4.替换练习。即给出例句,并提供不少于四个的替换词语;5.练习。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看图填空、扩展句子、看图回答问题、根据个人情况回答问题等;5注释。包括重点词、短语和句子的含义和用法,以及中马两地不同习惯用语的介绍。6补充词语─多为与课文话题相关的生词和替换练习中出现的生词,一般不作为重点学习的内容。

四、《华语入门》词汇研究与分析

(一)《华语入门》所收词汇的主要类型

王慧迪(2009)将马来西亚华语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分成以下六种:(1)本地特有词语,本地特有词语是反映本地特色的词语, 因此很难在其他语言中找到相应的词语;(2)同形异义词语;(3)同形异用词语,主要指同一个词语在华语与普通话之间有不同的附属义;(4)异形同义词语;(5)异形同译词语,是指借用自同一语言的词汇,用不同的词语表示;(6)闽粤方言词语,由于马来西亚华裔大多来自于广东、福建两地,因此马来西亚华语不可避免的引用了一些闽粤方言中的词语。参考李宇明(2010)[6]编写的《全球华语词典》,作者发现《华语入门》这套课本里面的华语词汇多属于本地特有词语和闽粤方言词语,具体如下。

(1) 本地特有词语:巴刹(市场)、令吉(马来西亚货币,人民币元)、仙(马来西亚货币,人民币角)、拉茶(奶茶)、辣沙、椰浆饭(马来西亚特色美食)、美禄(马来西亚饮品)、沙爹(烤肉串)、华人新年(春节)、冷气机(空调,因马来西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空调只能制冷,不能制热)、巴仙(百分比)

通过总结可以看出本地特有词语多为食物类词语,难以在普通话中找到对相应词语,因此食物类词语的教学是必要的。然而像“巴刹”“巴仙”等音译词语多在马来本土华人中运用,与标准普通话差异较大,不建议作为重点词语学习,教师可以在相应的普通话教学中简单说明。

(2) 闽粤词语:炒粿条、粿条汤(福建、广东特色美食)、巴士(公共汽车)、冲凉(洗澡)、科系(专业)、课室(教室)、塞车(堵车)、饭厅(餐厅)

在闽粤方言词语的编写中应先考虑其是否为常用词汇,若不是常用词汇,应学习相对应的标准普通话词汇;若其为常用词语,也应标注对应普通话词汇供学生参考学习。

近年来,马来西亚华语教学积极地向标准普通话靠拢。部分学生不仅仅将华语作为一门简单的外语选修课,而是希望通过学习参加HSK考试去中国留学深造。HSK考试中考核的词语为标准普通话词语,而不是闽粤方言詞语,。此外,如果学生去中国旅游或与当地中国游客交流时,会出现一些交流障碍并且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因此,在华语教材编写时,应特别注意词汇的选用。

(二) 《华语入门》所收词汇的释义方法及释义中存在的问题

乔玉伟[7]教授在其《中国文化教学中词语的释义方法》一文中提出“词语释义是汉语词汇教学的基础。”如何将这个基础打好,借助词语释义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是每一位对外汉语教师需要研究学习的。

1.《华语入门》的释义方法

《华语入门》中的词语释义采用了媒介语释义法,包括马来语和英语两种媒介语,主要分为以下四种释义方法:一对一释义法、多对一释义法、限制性条件释义法和纯粹释义法:

一对一释义法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词义。

yīn wèi      因为(连)      kerana(kh)     because(conj)

shēng qì     生气(动)       marah(kk)       angry(v)

hǎo chī      好吃(形)      sedap(adj)      delicious(adj)

多对一释义法指给出两个意义相近的词语释义,有时发生在马来语释义中,有时发生在英语释义中,有时发生在两个媒介语释义中。因为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而英语和马来语都有形态上的变化,因此三种语言的词汇之间不可能完全相等。

shàng gè    上个(名)   yang lepas(kn)      last;previous

nán guò     难过(形)  sedih;susah hati(adj)   sad(adi)

yí dìng     一定(副)    mesti;pasti(adv)   certainly;surely

限制性条件释义法指在媒介语释义后加上说明以限定使用范围,使释义更加明确、具体,易于理解。

nín     您(代)    anda(sopan)(kg)      you(poilte form)(pron)

mǔ qīn  母亲(名)  ibu(bentuk formal)(kn)  mother(informal form)(n)

gè     个(量)   buah(untuk jam tangpb)    unit for watch

“您”在两个媒介语的释义“你”之后都加上了进一步的说明,表示尊敬的用法。“母亲”在其释义后说明了适用于正式场合。“个”在马来语释义后说明在本篇课文中用来修饰手表。

纯粹释义法是指用媒介语短语或句子概括生词的定义或说明其用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Ba    吧   partikel modes(“lah”)(kb)   modal particle(aux)

Ma    吗   partikel soal(“kah”)(kb)   interrogative partical for question,expecting yes-no answer(aux)

2.《华语入门》词汇释义中存在的问题

2.1词语释义不当

无论采用哪种释义法,目的都是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生词。但作者在备课时,发现了教材中存在词语释义不当或者释义不全的现象,会造成学生的困扰,加大学习难度。如:

(1)《在餐厅》一课生词注释中将“好喝”翻译为thirst-quenching(解渴),但普通话中好喝是指饮品的口感和味道,其指向并不是饮品的功能。(《华语入门2》第四课)

(2)《在药房》一课生词注释中将“药房”翻译为clinic(诊所)。根据上下文情景,笔者认为将题目改成“在诊所”更合适,因此属于用词和翻译的不当。(《华语入门2》第五课)

(3)《上網》一课生词注释中将“打印”翻译成print out(打印出),“打印”只强调动作,而“print out”强调动作的完成,两者状态不同。(《华语入门2》第六课)

(4)《上网》一课生词注释中将“顺便”翻译成conveniently(便利地),笔者认为释义为“by the way”更为贴切,也属于释义不当。(《华语入门2》第六课)

2.2 词语释义不全

《华语入门》的课文会话中重复使用了一些情态助词和语气助词,但注释只说明它是助词,却没有说明在本课课文中的具体含义,导致学生既不知道其含义也不了解其具体用法。例如助词“了”在《华语入门》1-3中共使用114次,注释中没有明确解释过其具体用法。因助词“了”有很多义项,如不加以解释,学生容易将其混淆并视其为一个含义。

(三)遣词造句

《华语入门》是一套重交际,轻语法的初级汉语综合教材。学生的交际对象也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马来西亚华裔,二是中国人。对于中国人而言,在马来西亚华语习惯用法的理解上有一定难度,但无论是中国人还是马来西亚华裔都能理解标准普通话用法。因此,在遣词造句时要避免用一些生僻词语,尽量向标准普通话靠拢。下面,笔者将列出《华语入门》中部分与标准普通话句子遣词不同的句子。

(1)“青色的文件夹比较小”,普通话中常说“绿色的文件夹比较小”。(《华语入门2》第三课)

(2)“你的电话号码是几号”,普通话的表达方式为:“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华语入门1》第二课)

(3)“大概五小时半”,普通话的表达方式为“大概五个半小时”。(《华语入门3》第一课)

(4)“这里的空气很清新,环境也很清静,真好睡”,普通话的表达方式为“这里的空气很清新,环境也很清静,睡的真好”。(《华语入门3》第二课)

(5)“你向前走,经过提款机以后,向右拐,你就会看到餐厅了”,普通话的表达方式为“你向前走,经过自动取款机以后,你就会看到餐厅了”。(《华语入门3》第五课)

(6)“现款、身份证、提款卡、手机等等”,普通话的表达方式为“现款、身份证、银行卡、手机等等”。(《华语入门3》第五课)

五、《华语入门》教材词汇编写的建议

通过文献综述、课堂教学及对《华语入门》生词部分的研究与分析,笔者发现了课本词汇方面的一些问题:(1)华语词汇过多且缺少对应普通话词汇的标注;(2)词语释义不当或不全,容易使学生产生偏误或混淆;(3)遣词造句不当,加大了学生的交际困难。这些问题不仅不利于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还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备课时间。因此,这些问题应当得到教材编写者的重视和进一步的修订。对此,笔者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帮助推进海外华语教材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第一,适当减少华语词汇的运用,对于保留的华语词汇,标注对应普通话词汇做为参考。本土特有词语难以找到相对应的普通话词汇,应该得以保留。而闽粤词汇中较为生僻的词汇应该用普通话词汇代替。针对保留的华语词汇应标注对应的普通话词汇作为学习参考。

第二,应确认马来语和英语释义的准确性,避免造成负迁移。词语释义是帮助学生理解词义的第一步,往往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如果释义出现了错误或偏误,便很难纠正并且容易导致错误的语义理解。

第三,在遣词造句时,应尽量与普通话习惯用法靠近。《华语入门》是一本以交际为目的的初级华语综合教材,学生的交际对象主要为华裔和中国人,因此应以学习两者都可理解的表达方式为主。

总之,海外华语教材的编写不仅要重视本土化特色,也应具备准确性和科学性,应符合普通话标准要求,将二者有机结合的教材才是最利于学生二语习得和教师教学开展的教材。

参考文献:

[1] 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312-334.

[2] 叶婷婷,吴应辉.马来西亚华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教材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4).

[3] 李琦,苏柏令.海外华语教材编写的实践性研究─以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会话华语为例丽[J].现代语文,2015(12).

[4] 贾蕾.本土教材《基础华语》中的马来西亚华语词汇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

[5] 王文英.马来西亚初级汉语教材研究─以马来西亚彭亨大学《华语》为例[D].河北大学,2016.

[6] 李宇明.全球华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7] 乔玉伟.中国文化教学中词语的释义方法[J].才智,2013(32).

猜你喜欢

教材编写
基于教学实践对《云南民族药学》教材编写初探
航空军械勤务专业装备类课程教材编写研究
对初中化学用语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
文学理论教材编写之浅见
浅析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高中数学教材的心理学探析
同步教辅著作权侵权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好一番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