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恍惚虚无的至美人生

2019-05-09王紫阁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1期
关键词:艺伎驹子岛村

作者简介:王紫阁(2002.4-),女,汉族,河南洛阳人。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雪国,是川端康成笔下故事的发生地点。雪国在哪里?文中清晰地说明,主人公岛村是从东京乘火车来的,却又没有交代它的具体位置。无限的逼近现实,却又在现实中创建虚幻。这个故事开始的地点就已充满了亦真亦假的恍惚感。

“恍惚”和“虚幻”。这两个词,是我对《雪国》最直观的感受。川端康成的描写十分细腻,近乎完美地把握住了东方人的心理特点。

首先是在岛村心理活动的刻画上。初遇叶子时,岛村旅途单调,关注了她和行男的一举一动。而他清楚地意识到“他是把她作为单独的一个人来看的,凭她那种举止就推断她可能是个姑娘。也许是他用过分好奇的目光盯住這个姑娘,自己增添了不少的感伤。”无需追根究底,或许是出于对他人人生的一种观望,也或许是拐弯抹角的自嘲,对一个旅途寂寞的东方人来说,一切景皆可伤。

驹子在重逢岛村时,她表现得十分真挚和惊喜:“在被炉前,她把他的手松开时,一下子连脖根都涨红了。为了掩饰这点,她慌里慌张地又抓住了他的手说:‘你是说它还记得我吗?”一个东方姑娘再逢情人的欣喜溢出了纸张。

当驹子在岛村面前自信地展示三弦琴的技艺时,川端康成重启一段写道:“岛村突然被她的气势压倒了。”当震撼的表演结束时,他又嘲弄似地写道:“《劝进帐》曲终之后,岛村才松了一口气,心想:唉,这个女人在迷恋着我呢。这又是多么的可悲啊。”

“可悲”和“徒劳”。如果说“恍惚”和“虚幻”是雪国的表象,那么“可悲”和“徒劳”深藏在故事中的情绪。

在岛村第三次去雪国赴约时,他在内心承认了驹子的不完美,却又想到:“尽管如此,她之所以能把岛村从老远吸引到这儿来,乃是因为她身上蕴藏着令人深深同情的东西。”同情,是因为能共情。驹子在别人看来,是一个家世贫寒、命途多舛的人。因母亲是艺伎,她小时候被卖到东京学习舞蹈,后来师傅的儿子与她有了口头上的婚约。可她正值妙龄时,却又为了未婚夫的恶疾去当艺伎。但驹子澄清,她不是为了任何人去当艺伎,她总是逞强地说:“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可岛村知晓她是为生计所迫。

未婚夫被另外的女人抢走,而生活又不得不一人支撑。而她明明是一个坚强又纯真的女人。从十六岁开始从未间断的读书笔记,每日对着雪国的峡谷苦练三弦琴,以及她对城市事物的憧憬,她近乎迷失地爱上了岛村……这一切都是真实而坚定的。岛村总是悄悄地心里叹一句徒劳,但却被她莫名的魅力折服。

徒劳是岛村给予这个深深迷恋他的女子最简单却最贴切的评价,也许是无可奈何,也许是一种自嘲的羡慕。川端康成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岛村正在虚无缥缈之中,驹子走了过来,就像带来了热和光。”

而叶子说:“驹姐是个好人,可是挺可怜的,请你好好待她。”

川端康成借用岛村的眼睛,从头至尾在看一个叫做驹子的女子,可是他却奇迹般的显现出三个人的可悲。

一个坐食祖产,无所事事;一个明明徒劳,却不懈坚持;一个得而复失、心若疯癫。对于驹子,情爱是一种救赎,可她偏偏所遇皆非人。对于叶子,她得到本不属于自己的一份短寿爱情,最终深陷泥淖。对于岛村,他仿佛什么都是旁观,什么都未入心,他所感动所享有的,从头到尾都是一场幻梦。

在两次不同的心情和时间下,我阅读了这篇小说。可得到的都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悲哀和迷惘。

蚕房最后烧起来的时候,知晓消息的驹子为什么会表现异常,叶子为什么会放弃逃生?已经不重要了。当驹子疯了一般上去抱住叶子的遗体大喊大叫时,我终于知道,死去的并不只有叶子一个人。这场纷乱又虚幻的情感纠葛,结束了两个灵魂,却唤醒了一个灵魂。雪国凄冷黑夜的妖冶火光中,若隐若现着生死间的凝滞、至美至哀的交融,岛村静静观望着一切。

就像雪国静静观望着一切,观望着那些如飞蛾扑火般的卑微生命最终如雪花般稍纵即逝。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就是雪国。而四年之约已经结束,岛村与雪国的因缘已经了结。

可以说这是一篇在东方境界中达到臻美的小说。将哀和美尽到极致。值得一提的是,全篇的人物心理描写,都是在描写岛村,这也是因为小说的视角设计,可以说是十分具有特色,同时也凸显了岛村一种漠然旁观、玩世不恭的形象。

在叙事方面,川端康成又娴熟地运用自然回忆插叙,适当调整叙事顺序,逻辑性较强,避免了抒情和人物表现过多而出现逻辑缺失的问题。另外也相当注重细节,有些地方点到为止,思维成熟。情节详略得当,可读性较强。

当然,川端康成在《雪国》中最完美的下笔之处莫过于情景交融,更无需提各种象征手法信手拈来。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岛村闲来无聊,观察秋凉时昆虫闷死的模样。“由于季节转换而非自然死亡,乍看好像是静静的死去,可是走近仔细看,只见它们抽搐着腿脚和触角,痛苦地拼命挣扎着。这八叠大的榻榻米作为它们死亡的地方,未免显得太宽广了。”昆虫在宽大的榻榻米上挣扎着逃离死亡的厄运,而人们也在偌大的世界中挣扎生存。命运就像突袭的秋凉,当发觉时早已无处可逃。

整篇故事,丝毫没有刻意烘托什么主旨的意味,仿佛我们只是进入岛村这个角色,用他的眼睛看了一场悲欢离合。但川端康成先生又是明智的,他借用岛村的眼睛和心灵,却用第三人称写所有的人物,也让我们跳出岛村的固定角色,也来评判一番他。

川端康成书写的这个故事,其着意之处正是在我们对每一个人物的悲哀体味后得出的至美境界。悲哀和凄美总是最能挑动心绪的情感。细细查看这些情感来源之处,只见书中满目皆是“徒劳”。联系作者创作的时间,我们也能从中体验到故事的“人生虚无”上升到一种对战争的消极态度。

这个故事对我最深的感受是——也许有时大美无需壮烈的人生,高远的理想;大哀也不必是国恨家仇,凄惨悲壮。人世间的艺术未必要用戏剧化体现,艺术可能就存在于一次不经意的恍惚中。虚无未必毫无意义,而真实不一定是现实。

《雪国》值得精读。

猜你喜欢

艺伎驹子岛村
疫情下艺伎文化要消失
《雪国》:一首美的颂诗与爱的哀歌
京都艺伎
不赚钱的玄机
我与京都艺伎喝花酒
“镜中花影”
浅析艺伎苦难之美
燃烧的冰棍
《雪国》:不畏徒劳只为美
吃亏营销